高淮生
- 作品数:88 被引量:143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哲学宗教更多>>
- 新红学百年回顾与反思学术笔谈被引量:1
- 2021年
- 新红学百年取得了不可低估的学术功绩,回顾与反思新红学百年的得与失,有益于红学新百年的学术传承与学科建构。潘知常认为,尽管新红学的功绩不容小觑,然而新红学至今未能真正走出《红楼梦》研究的困局;从“旧红学”“新红学”到“后红学”,一个更加繁荣的《红楼梦》研究的时代必将到来;“后红学”应走向以文本为中心的审美研究的康庄大道,回到王国维,超过王国维;只有王国维,才是继旧红学、新红学之后的《红楼梦》研究的正确道路的开创者。苗怀明认为,“新红学”是个很常用的学术术语,但尴尬的事实是这个术语并未被学界广泛接受。人们在使用“新红学”一词时所表述的内涵不尽相同,甚至存在较大差异,至少有五种理解。概念内涵认识的不统一必然影响红学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就学界的基本认知来看,新红学的内涵有狭义与广义之别,狭义的内涵与广义的内涵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到目前为止,还很难为“新红学”这一概念做一个大家都接受的界定,不妨以开放的态度看待两种内涵并存的情形,但在撰写著述的时候应加以说明,以免影响研究的准确性。赵建忠则重新审视“新红学”关于《红楼梦》“作者”和“版本”研究结论的诸多问题,继其提出《红楼梦》“作者”“家族累积说”新命题之后,又提出了《红楼梦》“版本累积说”的新思考;《红楼梦》作者“家族累积说”是为了解释《红楼梦》文本内部的矛盾现象,《红楼梦》成书过程的“版本累积说”则是为了更圆满解释《红楼梦》从残钞脂本到完整程本的演变轨迹。乔福锦认为,谈论新红学百年史,绝对绕不开周汝昌,他发扬光大了新红学事业。周汝昌精神上与胡适较远,与陈寅恪、吴宓等视民族文化为个体生命依托的新人文主义色彩较浓的边缘化学人联系更为紧密。众
- 潘知常苗怀明赵建忠乔福锦高淮生
- 关键词:新红学
- 考证派新红学发展历程回顾与评述
- 2005年
- 对近百年考证派新红学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与评述:一、新红学的发展历程。1922年“胡蔡论战:”胡适“新红学”研究范式走上历史舞台;“自传说”与“续书说:”胡适“新红学”研究范式的桥头堡;俞平伯、周汝昌:撑起“新红学”脊梁的双子星座。二、褒贬参半、命运多舛:胡适新红学范式的坎坷命运。
- 高淮生李春强
- 关键词:新红学
- 凭君“探源”何其难 寻得“真貌”费思量——关于开拓《红楼梦》程本研究学术空间的思考
- 红学长期存在着"批判多于反思、反思多于建树"的景况,为了使这一景况得到改善,有必要倡导那种基于"批判出于反思、反思为了建树"学术考量的研究态度和研究方法。这就需要充分拓展《红楼梦》程本研究的学术空间,这一研究的学术空间拓...
- 高淮生
- 关键词:《红楼梦》新红学学术空间
- 文献传递
- 唐诗宋词中的“红楼”意象与《红楼梦》意境述论被引量:1
- 2003年
- 唐诗宋词中有不少的"红楼"诗词,这些诗词中的"红楼"意象内涵丰富,尤其"红楼"意象中鲜明而浓郁的悲情美与《红楼梦》凄迷的悲情意境有密切联系。可以说,曹雪芹是以个人的生命体验"介入"到了唐诗宋词的解读,自觉地将唐诗宋词中"红楼"意象所涵括的各种意态情志融入他的艺术创作之中,这更有助于形成《红楼梦》诗化的意境与风格。
- 高淮生
- 关键词:唐诗宋词红楼意象意境
- 考论立新说,辨伪以求真:梅节的红学研究——当代港、台及海外学人的红学研究综论之二
- 2013年
- 梅节红学观点和思想集中体现在《红学耦耕集》《海角红楼——梅节红学文存》等研红著作之中,《海角红楼——梅节红学文存》是梅节前后期红学研究成果的集成。梅节的红学研究主要着力于"考辨",即"考证"和"辨伪",这两个方面密切联系、相互贯通,而以"求真"为出发点和归宿。梅节的学术"考辨"显然为红学研究的学术发展和学风建设作出了自己的实绩。
- 高淮生
- 关键词:梅节红学研究考论辨伪求真
- 孤寂的童年与冷酷的写作——论童年经验对余华小说创作的影响被引量:5
- 2009年
- 余华非常重视童年经验对作家创作的影响,多次提到他作品中血的意象来源于童年的医院生活,在随笔《高潮》中他还探讨过童年生活对霍桑作品创作的影响。本文从余华小说中鲜血的主题、所谓父权的缺失和他的成长小说等三个方面,联系作家的家庭出身和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余华的童年经验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
- 王艳艳高淮生
- 关键词:童年经验余华
- 换一种眼光看红学——“学案体”红学史撰述述略被引量:1
- 2013年
- 众所周知,历史有三个主要的方面:时、事、人,若分别以时、事、人为主线,则红学史可以有不同的写法,譬如"通史"的写法、"专题史"的写法、"学案体"的写法等。"学案体"的写法是红学史的新写法,即换一种眼光看红学学术发展过程和学术成就,这种新写法可谓"以人立案,提要钩玄;由人带史,综论通观。""学案体"的写法是一种长编著述,若以新时期小说批评派立案,则庶几于通解通释过程呈现新时期红学批评之概貌,彰显一代有一代学术之通则,以期"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 高淮生
- 关键词:红学史通观
- 当代《红楼梦》评点“四家评”综论之二——周汝昌与冯其庸的《红楼梦》评点比较谈被引量:2
- 2012年
- 周汝昌与冯其庸的《红楼梦》评点既有相同之点,又有明显的不同之处,将二者对曹雪芹的思想艺术成就、《红楼梦》本旨论、人物论、结构论、笔法论等方面进行更全面的比较研讨,应当有助于读者对《红楼梦》的理解和鉴赏,有助于读者对当代《红楼梦》评点的感受和评价。"周评"与"冯批"各自在《红楼梦》评点原则、政治历史说、思想艺术超前说等方面有着值得言说的话题内容和话题价值,比较研究其优劣得失,将有益于进一步探求《红楼梦》"四家评"的学术意义和鉴赏学价值。
- 高淮生
- 关键词:《红楼梦》评点
- 吴宓“文革”期间阅读行为研究
- 2013年
- 吴宓在"文革"中仍然坚持阅读,阅读量大且范围涉及面广,并且侧重于阅读文学类书籍。吴宓的阅读方法大致分为三种:一是读书因彼见此,二是读书由虚索实,三是读书不因人而废。三种阅读方法以"求真"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体现了吴宓阅读文化坚守及人格坚守的精神旨归。
- 杨茜高淮生
- 关键词:吴宓文化理想坚守
- 从来考辨见功力,研红何惧费精神:伊藤漱平的红学研究——港台及海外学人的红学研究综论之十被引量:1
- 2017年
- 伊藤漱平的红学志业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红楼梦》研究,另一方面是《红楼梦》翻译。伊藤漱平的《红楼梦》研究注重考据,文风朴实,为日本的红学研究树立了典范;伊藤漱平的《红楼梦》翻译极大地推进了《红楼梦》在日本的传播,并促进了日本红学的发展。
- 高淮生
- 关键词:《红楼梦》研究《红楼梦》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