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有华
- 作品数:7 被引量:38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阳师范学院教育系教育学系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综合课程发展的哲学思考被引量:4
- 2004年
- 科学的统一性、联系性和其进程的辩证性是综合课程发展的基础 ;人的心理和生理的整体性、系统性和互补性是综合课程发展最直接坚实的理论基础 ;完整人性和完整社会的统一和谐是综合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 ;科学、技术、社会的统一、协调、平衡发展需要综合课程。综合课程是对学科课程的否定之否定 。
- 高有华
- 关键词:综合课程哲学思考
- 综合课程教学模式被引量:1
- 2005年
- 综合课程教学模式是为完成教学目标而设计的理论化了的操作样式。教学目标是其灵魂,教学策 略是其核心。它由创设问题情景、学习相关知识、进行科学探究、扩展探索内容、系统总结实践等五个阶段构 成。它开设的方式是小学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是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并举,高中以学科课程为主,限选综合 课程。它的内容选择和组织形式有替代型、并存型、循环型、补充型等。
- 高有华
- 关键词:综合课程教学模式
- 美国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及其启示被引量:21
- 2003年
- 美国的职教课程体系包括基础教育中的生计教育课程、综合高中的职前技术教育课程、职业技术学校课程和从学校到工作的过渡计划课程。这些课程体系给予我们的启示是,职业课程要体现定向性和应用性特征,实施职教课程资源共享,创建多元化、全方位区域职教格局,设置灵活多样的课程形式,构建中高职相结合的职业教育模式。
- 高有华
- 关键词: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课程设置课程资源学制
- 综合课程发展史述评被引量:3
- 2004年
- “相关综合课程”与“经验综合课程”是早期综合课程的基本形态。而统一这两种原理是20世纪综合课程发展的主旋律,杜威批评了“外铄论”和“预成论”,确立起“现代连续论”,从而从理论上推进了综合课程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后,课程理论发生“范式转换”,走出“泰勒原理”的框束,“概念重建主义”对分科课程的深层反思为综合课程发展奠定了新的理论基础。从课程改革实践来看,约有140余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130种综合课程,并建构了综合课程类型的框架,注重综合课程的设置,已成世界潮流。
- 高有华
- 关键词:综合课程
- 计算机网络综合课程结构和教学模式
- 2004年
- 计算机文化即信息素质是现代人的必备素质。计算机教育应从科学体系、社会需要和个人全面发展三个方面确立计算机网络综合课程的价值取向,建构网络综合课程的结构和教学模式。
- 高有华
- 关键词:课程结构教学模式高等教育
- 第八次课程改革“脱胎换骨”——新课程与传统课程的比较被引量:6
- 2004年
- 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对前七次改造的课程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革。在课程功能上实现了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 ;改变单一的学科课程结构 ,建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特征的课程结构。建构“立足过程 ,促进发展”的新的教学评价体系。教学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是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构建与提升的过程 ,课程也因此变成一种动态化、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
- 高有华
- 关键词:课程改革传统课程课程功能课程评价
- 课程理论发展述评被引量:4
- 2003年
- 课程理论是课程研究的直接结果之一。课程理论的诞生又给课程实践以巨大的影响和推动。在历史上先后出现了要素主义课程理论、百科全书主义课程理论、综合技术主义课程理论、实用主义课程理论、范式课程理论、结构课程理论、实践活动性课程理论和体验课程理论等。课程理论多元统一的发展格局是21世纪课程理论的未来前景。
- 高有华
- 关键词:课程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