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志峰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缺血
  • 2篇动物
  • 2篇缺血模型
  • 2篇卒中
  • 2篇脑缺血
  • 2篇脑缺血模型
  • 2篇脑卒中
  • 1篇动物模型
  • 1篇血管
  • 1篇血管重塑
  • 1篇血流
  • 1篇血性
  • 1篇灶性
  • 1篇灶性脑缺血
  • 1篇神经功能
  • 1篇神经功能评分
  • 1篇鼠脑
  • 1篇评分
  • 1篇评分法
  • 1篇缺血性脑卒中

机构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潍坊医学院
  • 1篇潍坊医学院附...

作者

  • 3篇高志峰
  • 3篇吉训明
  • 2篇曾现伟
  • 2篇任长虹
  • 2篇李宁
  • 1篇王鹏成
  • 1篇罗玉敏
  • 1篇闫峰
  • 1篇季泰令
  • 1篇王荣亮
  • 1篇崔潇文

传媒

  • 2篇潍坊医学院学...
  • 1篇国际脑血管病...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远隔肢体缺血后适应对大鼠MCAO模型血管重塑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研究缺血后适应对大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血流恢复、脑血管直径及脑梗死体积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后适应组(MCAO+后适应)、对照组(MCAO)及假手术组(Sham)。线栓法建立大鼠永久性MCAO缺血模型,于缺血前、缺血第1天及缺血第7天对对照组和后适应组进行脑血流检测,于缺血第1天和第7天行神经功能评分,在缺血第7天行脑梗死体积检测、大脑前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直径检测。结果缺血第1天后适应组与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第7天实验组较对照组神经功能明显改善(P<0.05);第7天后适应组较对照组脑梗死体积明显缩小(P<0.01);第7天时照组侧支血管直径较Sharm组明显增粗(P<0.01),后适应组侧支血管直径较Sham组明显增粗(P<0.01),后适应组血管直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粗(P<0.05);缺血第1天和第7天实验组脑血流量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实验结果显示缺血后适应能提高神经功能评分,减少脑梗死体积,促进缺血早期脑血流恢复,促进脑血管重塑。
崔潇文任长虹吉训明李宁高志峰曾现伟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血管重塑脑血流
4种神经功能评分法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中的比较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对比研究前肢踩空实验、Longa 5分、Ludmila Belayev 12分及提尾悬空摇摆实验(EBST)4种神经功能评分法在大鼠缺血性卒中模型恢复期的适用情况。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组与假手术组(Sham)。线栓法制作大鼠MCAO缺血90min后再灌注模型,Sham组插栓至大脑中动脉后立即拔出线栓。于造模后2h,1d,3d,7d,10d,14d,17d,21d,24d,28d采用4种神经功能评分法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估,对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CAO组与Sham组间4种行为学评分比较,前肢踩空实验(P<0.05)、Longa 5分(P<0.01)、Ludmila Belayev 12分(P<0.01)3种评分法随时间点变化有统计学差异,EBST随时间变化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两组间每个时间点的行为学评分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显示,Longa评分法在7d,10d,14d,17d,21 d,24d,28d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EBST在21d,24d,28d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前肢踩空实验、12分评分法均能较好地评估大鼠MCAO模型慢性恢复期神经功能缺损情况。Longa评分、EBST不能有效评估大鼠MCAO模型慢性恢复期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王鹏成任长虹曾现伟吉训明李宁高志峰季泰令
关键词:动物模型脑卒中神经功能评分
大鼠脑缺血模型被引量:2
2012年
本文对目前常用的大鼠脑缺血模型制作方法做一总结,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评述,为脑缺血基础和应用研究中动物模型的选择提供参考。
王荣亮闫峰高志峰吉训明罗玉敏
关键词:脑缺血疾病模型动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