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明山
- 作品数:15 被引量:31H指数:3
- 供职机构:泰安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泰安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应用CT检查对进展期胃癌的术前评估被引量:8
- 1998年
- 研究临床应用CT术前评估进展期胃癌的周围扩散情况,对56例胃癌病人经术前CT检查和手术证实作比较,结果提示术前CT检查对进展期胃癌的周围扩散情况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在胰腺浸润方面分别为33%、97%和73%;在第三站淋巴结转移方面分别为36%、97%和70%;在肝转移方面分别为89%、98%和96%。56例中15例腹膜种植的未查到(27%),40例Ⅳ期病人有18例未确诊(15%)。
- 李宝江王鹏贾玉生马宏岩韩明山
- 关键词:胃肿瘤CT
- MR弥散加权成像对梗阻早期患者肾脏的诊断价值
- 2009年
- 韩明山
- 关键词:MR弥散加权成像肾脏梗阻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活体组织磁共振成像
- 硬脑膜窦血栓的CT、MR诊断
- 2005年
- 目的:探讨硬脑膜窦血栓的CT、MRI表现。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CT、MRI检查并经临床确诊的硬脑膜窦血栓病例。结果:6例CT扫描中,4例CT平扫示上矢状窦增宽呈高密度影,2例增强扫描出现空“△”征。8例MRI平扫表现硬脑膜窦流空信号消失,其中增强扫描6例,硬脑膜窦血栓表现为窦腔内的局限性充盈缺损,广泛性不规则狭窄,或完全闭塞。MRV显示硬脑膜窦血栓8例,表现为正常硬脑膜窦的血流信号消失,上矢状窦血栓4例,上矢状窦合并直窦血栓2例,左侧横窦血栓1例,左侧横窦合并乙状窦血栓1例。结论:结合CT、MRI特别是MRV的影像学表现,可准确诊断硬脑膜窦血栓。
- 吴化民刘新红谢元忠李慎江马得廷刘志强韩明山
- 关键词:MRICT
- 腰椎间盘突出CT扫描三维定位诊断被引量:6
- 2001年
- 目的 :研究椎间盘突出的三维定位 ,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提供更精确的诊断依据。方法 :对 40例椎间盘突出CT扫描后进行多平面重建 ,得到矢状位图像。用 1~ 4四个数字代表突出髓核在横断位上的位置 ,在横断位或矢状位上测量髓核后突的程度 ,在矢状位上测量髓核上下移位的长度。按照左右、前后、上下的顺序来描述髓核突出的部位、后突程度和长度 ,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三维定位提供的部位、程度和长度与手术结果相符。结论 :多平面重建图像和三维定位方法是可靠的 。
- 孔庆奎韩明山王永福于同刚
- 关键词:CT腰椎间盘突出症
- 嗜铬细胞瘤的CT及MR诊断
- 2006年
- 目的提高嗜铬细胞瘤CT和MRI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嗜铬细胞瘤32例(共35个病灶),回顾性分析其CT、MRI征象。结果起源于肾上腺髓质27例(双侧3例),异位5例。嗜铬细胞瘤的CT表现为肿块较大、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明显,可伴有囊变、坏死或出血。MRI信号特征:信号不均匀,T1WI多为低信号,T2WI为特征性高信号,强化明显。结论嗜铬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各具有一定特征,结合临床及生化检查,能对其做出定性诊断。
- 刘志强韩明山盛蕾
- 关键词:嗜铬细胞瘤CTMRI
-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CT及PET-CT影像表现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CT及PET-CT表现及临床特点,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组织病理学诊断为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影像资料及临床资料,男4例,女8例,年龄13~47岁,平均(28.75±12.02)岁,所有病例均接受了CT检查,3例病例进行CT强化扫描,3例病例进行全身18F-FDG PET-CT检查。结果:(1)分布位置:12例病例表现为颈部淋巴结增大,集中分布在颈部Ⅱ~Ⅴ区,2例伴有腋窝淋巴结增大,2例伴腹盆部淋巴结增大(为PET-CT检查发现)。(2)淋巴结形状(225个淋巴结):椭圆形淋巴结占43.7%,圆形淋巴结占39.1%,长条状淋巴结占17.2%。(3)淋巴结的短径分布情况(225个淋巴结),多数在10mm以下。(4)淋巴结强化方式:多数为均匀强化,少部分出现环形强化,动脉期CT值约为(74.66±13.45)HU,静脉期CT值约为(92.72±15.76)HU,延迟强化显著。(5)50组淋巴结的18F-FDG代谢情况:淋巴结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集中分布在5~10,平均值为6.85±2.76,且SUVmax值与淋巴结短径具有正相关性。结论:组织坏死性淋巴结炎好发于颈部,CT及PET-CT检查对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最终确诊依赖于临床资料、影像及病理的综合分析。
- 李敏刘建鹏韩明山张春艳吕荣彬刘芳菲刘树永
- 关键词:坏死性淋巴结炎淋巴结计算机体层成像18F-氟代脱氧葡萄糖
- 结直肠癌^(18)F-FDG PET/CT代谢参数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 2022年
-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18)F-FDG PET/CT代谢参数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了43例术前进行过^(18)氟-氟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检查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测量结直肠癌原发灶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_(max))、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UV_(mean))、肿瘤代谢体积(tumor metabolismvolume,MTV)、糖酵解总量(total glycolysis,TLG)。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分组间的代谢参数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并分析各代谢参数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绘制诊断效能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PET/CT各代谢参数评估T分期的诊断效能。结果SUV_(max)、SUV_(mean)、MTV和TLG在肿瘤最大径、T分期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V_(max)、SUV_(mean)在分化程度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V_(max)、SUV_(mean)、MTV和TLG与肿瘤最大径、T分期呈正相关(P<0.05);SUV_(max)、SUV_(mean)和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在鉴别结直肠癌患者的T3和T4期时,SUV_(max)、SUV_(mean)、MTV和TLG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curve,AUC)阈值分别为0.734、0.696、0.780、0.829及15.05、0.90、9.93、79.70;SUV_(max)、SUV_(mean)、MTV和TLG以各自阈值评估结直肠癌T3、T4分期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3.3%、69.6%;83.3%、65.2%;91.3%、61.1%及91.3%、61.1%。结论^(18)F-FDG PET/CT的半定量代谢参数SUV_(max)、SUV_(mean)、MTV和TLG与结直肠癌原发灶肿瘤大小、分化程度、T分期等具有一定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的部分病理特征,有助于判断肿瘤的特性及恶性程度。
- 李敏张春燕刘芳菲吕荣彬韩明山刘树永
- 关键词:结直肠癌癌胚抗原
- 寰枢关节退行性变与枕颈区疼痛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研究寰枢关节退行性变的16层螺旋CT表现以及寰枢关节退行性变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2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颅脑、鼻窦或鼻咽部16层螺旋CT(MSCT)扫描。其中颅脑检查123例、鼻窦检查47例、鼻咽部检查40例。将结果与临床表现进行对比及统计学处理。结果 CT显示寰枢关节退性行变114例。寰枢关节的退变程度与临床枕颈区疼痛症状的出现密切相关(P<0.05)。当年龄大于40岁以后,寰枢关节退行性变的发病率和临床枕颈区疼痛症状均有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寰枢关节退行性变随年龄的增大发病率逐步升高;寰枢关节退行性变与枕颈区疼痛有明显的相关性;寰枢关节退行性变不一定都引起枕颈区疼痛。
- 韩明山孔庆奎
- 关键词:寰枢关节多层螺旋CT退行性变图像处理
- MR弥散加权成像对乳腺病变的诊断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及表观弥散系数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6例64个病灶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疾病患者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DW-MRI采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技术,弥散敏感系数取b=800 s/mm2。比较良、恶性病变、正常腺体间ADC值差异的统计学意义。确定恶性病变的ADC阈值并用于病例诊断。结果磁共振的DWI对乳腺病变的显示良好。在b=800 s/mm2时,正常腺体、良、恶性肿瘤的ADC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恶性病变平均ADC值为(1.12±0.21)×10?3mm2/s,95%可信区间为(0.854,1.106)×10?3mm2/s。把恶性肿瘤95%可信区间上界1.106×10?3mm2/s定为良恶性病变ADC值的阈值,诊断敏感性为91.7%,特异性为85.7%。结论 DWI对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推荐作为常规检查序列之。ADC值是诊断乳腺病变有价值的参数。
- 韩明山张通王国华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乳腺肿瘤
- 99mTcO4-SPECT/CT显像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的评估价值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99mTcO4-甲状腺SPECT/CT显像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术后残甲及颈部腺外转移灶的评估价值。方法:入组240例拟行术后131I清甲治疗的DTC患者。患者131I治疗前行99mTcO4-甲状腺SPECT/CT显像,服131I后5天行SPECT/CT全身扫描,必要时行颈部断层扫描。把131I显像结果作为标准,评价99mTcO4-甲状腺SPECT/CT显像对术后残甲和颈部腺外转移灶的评估价值。结果:99mTcO4-甲状腺SPECT/CT显像对DTC患者术后残甲评价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7%、89.5%、84.2%、98.9%、32.1%;其对DTC患者术后颈部腺外转移灶评估的灵敏度为40.2%。结论:99mTcO4-甲状腺SPECT/CT显像可作为DTC患者清甲治疗前对残甲的评估检查方法;但在发现颈部腺外转移灶的敏感度方面尚不如131I显像。
- 吕荣彬刘芳李敏刘树永韩明山刘芳菲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放射疗法碘放射性同位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