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颖华
- 作品数:42 被引量:143H指数:7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重点科研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不明原因发热10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发热(FUO)疾病的病因及其临床特点,以提高FUO病因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FUO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因确诊方法、热型、热程及病因等临床资料。结果 107例FUO病例病因确诊95例(88.79%)。其病因主要为:感染性疾病、结缔组织和血管炎性疾病、恶性肿瘤,其中最常见为伤寒/副伤寒16例,占确诊病例16.84%。结论感染性疾病是FUO主要病因,伤寒/副伤寒是主要的感染性疾病,大部分FUO经详细临床检查可确诊。
- 韦永孜吴继周吴健林韦颖华万裴琦
- 关键词:不明原因发热病因
- HLA-DRB1*14,15等位基因与乙肝疫苗免疫应答水平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研究HLA-DRB1*14,15等位基因与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免疫应答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完成基因重组乙肝疫苗标准全程接种的广西籍汉族健康大学生896名,于末次接种后第6个月检测血清抗-HBs水平。对无、低应答者再次接种基因重组乙肝疫苗20μg,4周后筛选出无、低应答者99名与随机选取的中、强应答者136名作为研究对象,应用PCR-SSP技术检测外周血HLA-DRB1*14,15等位基因。结果:HLA-DRB1*15在中、强应答组中的表达频率为23.53%,显著高于无、低应答组的表达频率(12.12%)(P<0.05);HLA-DRB1*14在无、低应答组和中、强应答组的表达频率分别为8.08%和15.44%,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广西汉族人群HLA-DRB1*15表达与乙肝疫苗中、强应答相关,HLA-DRB1*14与该人群免疫应答水平无明确相关性。
- 韦颖华吴继周吴健林李国坚陈茂伟玉艳红吴霜龚星光孟艳丽虞艳琦
- 关键词:乙肝疫苗免疫应答
- 细胞因子IL-5、IL-6与广西肝癌家族聚集性的相关性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血清中白介素5(interleukin-5,IL-5)、IL-6水平与广西肝癌家族聚集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检测广西肝癌高发区101对经配对设计的肝癌高发家族中无癌成员和无癌家族成员血清中IL-5、IL-6含量.结果:肝癌高发家族中无癌成员血清IL-5水平显著高于无癌家族成员(Z=-3.315,P=0.001),肝癌高发家族中无癌成员血清IL-6水平与无癌家族成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88,P=0.557).结论:IL-5与广西肝癌家族聚集性发病存在一定相关性,推测肝癌高发家族中无癌成员其免疫系统已发生微弱变化.IL-6可能在广西肝癌家族聚集性无明显关系.
- 唐自珍吴继周吴健林韦颖华张鹭宁秋悦胡蝶飞万裴琦
- 关键词:白介素-6
- P53抗体与广西肝癌家族聚集性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探讨人血清中P53抗体与广西肝癌家族聚集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检测广西肝癌高发区164对肝癌高发家族成员和无癌家族成员血清中P53抗体水平,并应用单因素方法分析血清P53抗体水平与广西肝癌家族聚集性的相关性。结果肝癌高发家族成员血清P53抗体水平高于无癌家族成员(Z=-3.04,P=0.002)。排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因素的影响后,这一趋势仍然存在(P=0.011)。在肝癌高发家族中,不同亲缘关系的成员之间血清P53抗体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93,P=0.021),并具有随亲缘系数下降而下降的趋势。肝癌高发家族中P53抗体高表达率(95/164)要高于无癌家族成员(71/164)(P=0.006)。随着患病人数的增加,肝癌高发家族中P53抗体高表达率也相应上升(χ^2=16.068,P=0.000)。同胞患病家族中P53高表达率要高于父母患病家族(χ^2=12.679P=0.002)。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P53抗体高表达是肝癌家族聚集性的风险因素(OR=2.087,95%CI:1.270-3.431)。结论血清中P53抗体高表达水平可能是广西肝癌家族聚集性的风险因素。
- 庞裕李国坚吴继周吴健林陈务卿宁秋悦韦颖华胡蝶飞覃玲
- 关键词:P53抗体原发性肝细胞癌家族聚集性酶联免疫吸附法
- IL-18与肝癌家族聚集性的相关性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白介素(interleukin,IL)-18的表达水平与肝癌家族聚集性的相关性.方法:在广西肝癌高发区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108对经配对设计的肝癌高发家族和无癌家族成员外周血清IL-18的水平.结果:肝癌高发家族组中不论从总体上比较还是从性别、HBsAg感染情况、年龄上分层比较,细胞因子IL-18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无癌家族成员组(P<0.05);在肝癌高发家族组中,一级亲属与二级亲属成员之间血清IL-18的表达水平有显著性差异(t=-2.713,P=0.032);肝癌高发家族组中随着家族中肝癌患病人数的增加,IL-18的表达水平下降(Z=-2.09,P=0.037).结论:细胞因子IL-18与肝癌家族聚集性密切相关,IL-18可能是降低肝癌发生风险的一个保护性因子.
- 莫金英吴继周吴健林韦颖华张鹭宁秋悦胡蝶飞万裴琦
- 关键词:细胞因子白介素-18家族聚集性肝细胞肝癌
- HLA—DRB1*12及相应位点下I-L4及IFN-γ对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人群HLA—DRB1*12基因及相应位点下IL-4及IFN-γ对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选取74名对乙肝疫苗无、弱应答的广西籍健康大学生及条件相近的64名中、强应答者,采用PCR-SSP技术检测受试者的HLA—DRB1*12等位基因,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FN-1水平及IL4因子水平。结果(1)无、弱应答组的HLA-DRB1*12等位基因表达频率为10.8%,低于中、强应答组的32.8%(P=0.002);(2)无、弱应答组的IFN-γ平均表达水平为(7.21±7.92)ng/ml,显著低于中、强应答组(16.36±11.00)mg/ml(P=0.000);(3)无、弱应答组中的IL-4平均表达水平为(3.18±4.45)ng/ml,显著低于中、强应答组(7.76±5.71)ng/ml(P=0.ooo);(4)HLA—DRB1*12阳性组IFN-γ平均表达水平为(13.18±11.24)ng/ml,阴性组平均表达水平为(11.00±10.29)ng/ml,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9);(5)HLA—DRBl}12阳性组IL4平均表达水平为(5.947±4.530)nr/ml,阴性组平均表达水平为(5.132±5.800)ng/ml,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3)。结论HLA-DRB1*12基因可能是促进广西人群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的相关基因;细胞因子IFN-γ及IL-4的表达水平可能影响机体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
- 梁惠萍吴继周吴健林韦颖华万裴琦吴霜龚星光孟艳丽罗双艳虞艳琦
- 关键词:IL4IFN-Γ乙肝疫苗
- P53抗体在慢性HBV感染不同临床类型中的表达水平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比较HBV感染不同临床类型患者血清P53抗体水平,探讨其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慢性HBV感染患者262例,其中慢性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51例(ASC组)、慢性乙型肝炎51例(CHB组)、乙型肝炎肝硬化52例(LC组)、乙型肝炎结节型肝硬化53例(HCN组)、乙肝相关性肝癌55例(HCC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P53抗体水平,并与5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NC组)。结果 NC组、ASC组、CHB组、LC组、HCN组P53抗体水平明显低于HCC组(P<0.05);HCC组患者P53抗体阳性10例(18.2%,10/55),其他各组均未检出P53抗体。血清P53抗体阳性与性别、年龄、民族、AFP定量、HBV-DNA拷贝数、血清白蛋白、血清胆红素、ALT/AST、有无肝硬化及有无肝外转移无关(P<0.05)。结论非恶变的乙肝病毒感染相关性肝病患者血清中无P53抗体表达,血清P53抗体表达可能与乙肝病毒感染相关性肝癌发生有密切关系。
- 梁焕吴继周李国坚吴健林陈务卿宁秋悦韦颖华胡蝶飞庞裕
- 关键词:肝癌乙型肝炎P53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
- 广西新发现两个肝癌高发家族的病因学比较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阐明在广西瑶族地区新发现的两个肝癌高发家族发生肝癌家族聚集性的危险因素。方法以广西瑶族不同地区的两肝癌高发家族成员作为研究对象,应用ELISA法检测研究对象血清中HBV和HCV血清学标志物、采用PCR和RT-PCR技术分别检测HBV DNA和HCV RNA,结合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两肝癌高发家族成员中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HBVDNA、抗-HCV、HCVRNA的阳性率分别为45.0%(9/20)、35.0%(7/20)、15.0%(3/20)、25.0%(5/20)、45.0%(9/20)、25.0%(5/20)、0(0/20)、0(0/20)和9.52%(2/21)、42.9%(9/21)、4.8%(1/21)、4.8%(1/21)、23.8%(5/21)、9.52%(2/21)、0(0/21)、0(0/21)。其中HBsAg在两组间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3),A家族以山泉水作为饮用水,B家族十年前以塘水作为生活用水;其余因素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瑶族不同地区、不同家族成员发生肝癌家族聚集性的危险因素可以有所不同,HBV感染、饮用塘水等因素均可与遗传因素相互作用,从而导致肝癌家族聚集性的发生。
- 臧宁吴继周陈务卿吴健林宁秋悦邓一鸣韦颖华胡蝶飞李兰兰黄爱春罗双艳贺荣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家族聚集性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
- 恙虫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4
- 2018年
- 目的探讨恙虫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的危险因素,为临床上重症恙虫病的防治提供帮助。方法回顾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至2016年176例恙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ARDS组(25例)和非ARDS组(151例),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发病至确诊时间、临床特征及入院24 h内实验室检查、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评分等。比较两组临床特征的差异,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两组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76例患者均有发热(100.0%),而ALT升高(95.4%)为最常见的实验室检查异常指标。ARDS组患者年龄(t=3.055)、血清D-二聚体(t=2.704)、血清肌酐(t=4.099)、APACHEⅡ评分(t=5.592)、发病至确诊时间(t=5.719)、肝脾肿大发生率(χ^2=5.202)均高于非ARD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小板计数(t=-6.672)、血清白蛋白水平(t=-3.759)低于非ARD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APACHE Ⅱ评分、发病至确诊时间、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是恙虫病并发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176例恙虫病患者死亡15例,其中ARDS组死亡8例(32%),非ARDS组死亡7例(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6,P〈0.01)。结论对恙虫病患者应该早期明确诊断,监测恙虫病并发ARDS的危险因素,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
- 丘瑛陈洪流宁宗韦颖华申颖
- 关键词:丛林斑疹伤寒
-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在慢性乙型肝炎与肝癌患者中的变化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通过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乙型肝炎病毒基因(HBV-DNA)定量水平在慢性乙型肝炎和家族聚集性肝癌患者中的变化分析,探讨其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7月-2012年7月住院的4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观察组)与51例家族聚集性肝癌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与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定量检测法,分别对两组患者血清中的HBsAg与HBV-DNA水平进行定量分析,对两组患者血清中HBsAg与HBV-DNA、二者相关性等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HBsAg定量值分别为(2290.9±122.5)、(592.1±56.8)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患者中,其血清中HBsAg定量值在观察组、对照组的平均值分别为(3321.3±268.9)、(777.6±93.4)IU/m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eAg阴性患者中,其血清中HBsAg定量值在观察组、对照组的平均值分别为(1723.8±145.5)、(566.9±72.1)IU/m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HBeAg阳性与阴性患者血清中的HBsAg定量水平在不同患者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定量值在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平均值分别为(5.42±1.22)、(1.09±0.42)log10拷贝/m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sAg与HBV-DNA在观察组与对照组,其均呈正相关性(r分别为0.522、0.615,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sAg定量水平要明显高于肝癌患者,且HBsAg定量水平与HBV-DNA水平呈正相关性。
- 万裴琦李仕来黄力毅玉艳红吴健林韦颖华吴继周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型肝炎病毒基因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