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鞠秋红

作品数:9 被引量:49H指数:3
供职机构: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化科学
  • 3篇语言文字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3篇大学生
  • 3篇英语
  • 2篇思维
  • 2篇母语
  • 2篇母语思维
  • 1篇道德
  • 1篇演讲
  • 1篇英文
  • 1篇英语水平
  • 1篇英语文学
  • 1篇英语阅读
  • 1篇英语专业
  • 1篇英语专业学生
  • 1篇有声
  • 1篇有声思维
  • 1篇语料
  • 1篇语料库
  • 1篇语文
  • 1篇语文学
  • 1篇语言

机构

  • 7篇杭州师范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作者

  • 7篇鞠秋红
  • 2篇王文宇
  • 1篇周丹丹
  • 1篇牟言波
  • 1篇宋泽华
  • 1篇陈乾峰

传媒

  • 2篇智库时代
  • 1篇现代外语
  • 1篇解放军外国语...
  • 1篇中共杭州市委...
  • 1篇辽宁教育行政...
  • 1篇大陆桥视野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英语文学阅读现状及活动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经典著作课外阅读活动设计被引量:2
2020年
本文对国内外英语文学阅读教学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和分析,而后以维果茨基的活动理论为框架构建课外经典英文著作课外阅读活动模型,尝试讨论社会文化因素在外语经典作品阅读过程中的作用,为开展外语课外自主阅读学习提供框架参考。
鞠秋红
关键词:阅读教学
英语阅读中母语思维与英语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本研究旨在探究英语阅读过程中母语思维与英语水平之间的关系。在对4名高中生和4名大学生的英语阅读过程进行记录和分析后发现:两组学习者均在很大程度上借助母语思维进行阅读活动,但在具体阅读认知活动方面,低水平英语学习者常通过直接翻译获取文本表层信息,借助母语以联想的形式加深文意理解;高水平英语学习者阅读中介入的母语思维则常用于总结、评述文本信息。
鞠秋红王文宇
关键词:英语阅读母语思维英语水平
从课堂演讲看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2015年
中国外语专业大学生思辨能力堪忧,这一现状虽已引起诸多国内学者的注意和对该问题的探讨,但就如何培养大学生思辨能力这一问题,还局限于一些学者的设想和建议中.本文从英语课堂演讲入手,讨论如何通过演讲准备、课堂演讲和回答问题环节,训练学生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思辨能力,帮助学生发展自信、灵活、公正、诚实等情感倾向.
鞠秋红
关键词:思辨能力课堂演讲情感倾向
杭州城市国际化进程中国际语言环境建设与优化策略被引量:14
2013年
杭州推进城市国际化最大的瓶颈或障碍并不是城市的现代化程度,而是人们容易忽视的语言环境。本文阐述了语言环境对城市国际化的重要性,并通过实地考察、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揭示了杭州城市国际化进程中国际语言环境建设的现状,获得了杭州在国际语言环境建设方面存在问题的第一手资料,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宋泽华陈乾峰鞠秋红
关键词:语言环境
数据驱动的大学生经典英文著作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以《小妇人》的课外阅读为例
2020年
大学生英语学习离不开自然语言材料的有效输入,基于数据驱动的经典英文著作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还需要教师的参与和指导以确保该活动顺利、持续开展下去。借助语料库检索工具对自建经典英文小说语料库进行检索和处理,高校英语教师可以对学生课外自主阅读的读前和读后活动进行引导、指导和监督,从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
鞠秋红
关键词:数据驱动语料库
中国大学生外语阅读过程中的母语思维研究被引量:28
2007年
本研究采用有声思维,回溯访谈的方法,记录了8名中国大学生在阅读两篇难度不等的英语文章时的思维过程,并对此过程中的母语思维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研究发现:(1)学生在外语阅读过程中较多借助母语思维(母语思维量占总思维量的54.8%),母语常用于对文章内容进行翻译、总结、评价,以及对文章内容展开联想;(2)比较不同难度文章的阅读过程,母语思维参与在数量上变化不大,但在作用上呈现较大差异:在阅读高难度文章过程中,学生较多使用母语来总结文章内容、猜测词义句意、对文意理解与否作自我反馈;而在阅读低难度文章时,学生常常借助母语对文章进行联想、评价。对比同类思维活动,学生在评论高难度文章信息和自我评定文章理解程度时更多使用母语,对低难度文章进行总结时常常更多依赖母语思维。
鞠秋红王文宇周丹丹
关键词:外语阅读母语思维有声思维
孔孟之积极人性观的困境
2009年
孔孟之积极人性观认为,人性有不断完善并有达到至善、成德的可能。孔孟以此为基点在政治理想上构建出明君清官统治的圣贤之治。由于孔孟之道过分相信道德教化的力量而弱化了制度的作用,长期以来,致使制度建设处于迟滞状态。这样,在制度匮乏的情况下,主要靠人性自律则无法抵御政治权力的诱惑,为政者的腐败就成了社会的常态。长期发展,民不聊生,百姓又无路可走,只有揭竿而起。暴力革命又无法长期遏制或根除政治腐败,虽王朝更替不断,社会却仍处于恶性循环之中。这样,孔孟之积极人性观最终陷入困境之地。
牟言波鞠秋红
关键词:道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