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颖军

作品数:59 被引量:504H指数:15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理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9篇环境科学与工...
  • 13篇天文地球
  • 4篇理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5篇黑碳
  • 14篇多环芳烃
  • 10篇沉积物
  • 8篇污染
  • 8篇民用燃煤
  • 7篇气溶胶
  • 6篇排放因子
  • 6篇羰基
  • 6篇羰基化
  • 6篇羰基化合物
  • 6篇化合物
  • 6篇表层沉积物
  • 5篇气中
  • 5篇颗粒物
  • 5篇蜂窝煤
  • 4篇有机碳
  • 4篇色谱
  • 4篇排放量
  • 4篇排放特征
  • 4篇棕色

机构

  • 45篇中国科学院
  • 32篇中国科学院烟...
  • 15篇上海大学
  • 15篇中国科学院大...
  • 12篇同济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研...
  • 5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中国气象科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南昌航空大学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上海市气象局
  • 1篇国家发展和改...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59篇陈颖军
  • 17篇田崇国
  • 14篇盛国英
  • 13篇张干
  • 13篇唐建辉
  • 13篇李军
  • 12篇支国瑞
  • 12篇冯艳丽
  • 12篇傅家谟
  • 7篇林田
  • 7篇黄国培
  • 6篇潘晓辉
  • 6篇刘东艳
  • 6篇方引
  • 4篇海婷婷
  • 4篇毕新慧
  • 4篇王艳
  • 3篇姜晓华
  • 3篇文晟
  • 3篇蔡竟

传媒

  • 7篇地球化学
  • 5篇环境科学
  • 4篇环境科学与技...
  • 3篇海洋学报
  • 3篇环境科学研究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科技导报
  • 2篇环境污染与防...
  • 2篇分析测试学报
  • 2篇环境化学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分析化学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色谱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上海大学学报...
  • 1篇地球与环境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9篇2015
  • 5篇2014
  • 6篇2013
  • 7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0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砣矶岛国家大气背景站PM_(2.5)化学组成及季节变化特征被引量:6
2014年
首次在位于渤海海峡中部的砣矶岛国家大气背景监测站连续采集大流量 PM2.5样品,对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的65个样品进行了分析,包括质量浓度、有机碳、元素碳、水溶性离子、无机元素等。结果表明,砣矶岛PM2.5的年均质量浓度为54.6μg/m3(17.3~143.8μg/m3),超过国家空气质量标准(35μg/m3)。在季节变化上表现为春季与夏季高(平均浓度分别为73.6μg/m3与60.7μg/m3),分别受沙尘和山东半岛生物质燃烧的影响,而冬季最低(39.0μg/m3),与渤海地区冬季频降暴雪有关。PM2.5中24SO ?、OM、3NO?、MMO是最主要的成分,分别占PM2.5质量的18.8%、16.5%、10.8%和9.4%,其次为4NH?(3.5%)和EC (3.3%)。砣矶岛PM2.5的组成较好地反映了颗粒物的主要来源及其季节变化特征,如:春季样品中Fe、Ca与Mg含量最高,与春季北方地区普遍受沙尘影响有关;夏季较高的K+浓度与OC/EC比值反映夏季风影响下山东半岛生物质燃烧对砣矶岛PM2.5的重要贡献;夏季24SO ?与3NO?的异常浓度反映了二次气溶胶形成的普遍特征。此外,较高的Na+浓度与V/Ni比值表明海盐和船舶废气对砣矶岛PM2.5有一定影响。
张帆陈颖军王晓平田崇国唐建辉李军张干
关键词:PM2水溶性离子无机元素
莱州湾海岸带表层沉积物的黑碳及其与POPs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在莱州湾海岸带采集了62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对黑碳(BC)的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同时探讨了BC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关系。结果表明:(1)莱州湾海岸带表层沉积物中BC的含量范围为0.02~9.35 mg/g,平均为0.98 mg/g,低于欧美和我国其他海岸带区域;(2)河流沉积物中的BC含量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主要是受点源排放、河流本身的特征和沉积物粒度等因素的影响;海洋沉积物中的 BC分布不仅受到沉积物粒度的影响,河流输入和沉积速率也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3)由于 POPs 的来源和理化性质差异, POPs与BC和总有机碳(TOC)的相关性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其中六氯苯(HCB)与BC、TOC的相关性最好。就河流和海洋分区而言,海洋沉积物中POPs与BC、TOC的相关性明显好于河流沉积物,但都没有表现出POPs与BC的相关性优于POPs与TOC的相关性的现象。
方引陈颖军林田潘晓辉田崇国唐建辉李军张干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黑碳总有机碳粒度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黑碳在渤海泥质区的百年沉积记录被引量:6
2014年
在渤海泥质沉积区采集柱状沉积物样品,分析其黑碳含量和沉积通量,结合n。Pb年龄测定,探讨百年尺度黑碳沉积通量的时间序列变化对区域人类活动的响应。结果表明:(1)研究区黑碳含量和沉积通量分别为0.24--0.49mg/g[平均为(0.32±0.07)mg/g]和0.026~0.053mg/(cm2·a)[平均为(0.040±0.008)mg/(cm2·a)],黑碳含量与我国东海内陆架等海区相当,但远低于美国港湾和瑞典大陆架等污染较严重地区;(2)黑碳通量在20世纪50年代一7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一90年代末出现两个明显的峰值,分别对应于两个阶段的生物质燃烧量和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量的急剧增加;而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末较低的黑碳通量以及21世纪初黑碳通量下降的趋势则分别与黄河改道事件、我国能源利用技术提高及污染控制减排措施逐步实施等有关;(3)通过比较本文结果以及国内外其它海域和湖泊的研究资料,证明黑碳沉积记录可以作为一个良好的地球化学指标,用于评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历史。
方引陈颖军林田田崇国潘晓辉唐建辉
关键词:黑碳柱状沉积物泥质区
典型烟煤中游离态母体及烷基多环芳烃的含量和组成特征被引量:5
2017年
民用燃煤是我国最重要的多环芳烃(PAHs)和黑碳(BC)排放源,但排放因子明显受控于煤的地质成熟度,可能与煤中游离态PAHs的含量和组成相关。本研究选择6种不同成熟度的烟煤(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含量V_(daf)为19.4%~48.3%),以二氯甲烷为溶剂进行索氏抽提获得煤中游离态PAHs,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进行分析检测,获得16种优控母体PAHs(pPAHs)和16种烷基PAHs(aPAHs)的含量和组成特征,并探讨PAHs的含量和组成及与煤成熟度的关系,为研究民用燃煤PAHs和BC的生成机理提供支持。结果表明:(1)6种烟煤中PAHs的总含量为39.8~289.0 mg/kg,中等挥发分烟煤(V_(daf)为25.6%~35.5%)明显高于高挥发分和低挥发分烟煤,不同烟煤之差可达7倍,这与民用燃煤排放PAHs和BC的情况相似;(2)6种烟煤中pPAHs的含量范围为8.3~58.4 mg/kg,在V_(daf)为25.6%~30.5%时最高;aPAHs的含量为31.4~236.5 mg/kg,在V_(daf)为25.6%和35.5%时呈双峰分布;aPAHs含量平均比pPAHs高4倍,这种趋势以及PAHs含量范围与煤烟成分基本一致的情况,说明民用燃烧条件下煤烟成分对原煤游离态PAHs有较好的继承;(3)组成方面:pPAHs在V_(daf)为25.6%以下时以低环(2~3环)为主,而在V_(daf)高于30%时以中高环(4~6环)为主;aPAHs的情况相似,即中高成熟度烟煤以低环为主,而4环aPAHs在V_(daf)为30.5%~35.5%最高;PAHs组成上的这种变化趋势很好地反映了煤化学结构随成熟度演变的规律,也能较好地解释中等挥发分烟煤PAHs和BC排放因子最高的现象。
孙溶陈颖军韩勇田崇国李军张干
民用燃煤烟气中甲基多环芳烃的排放特征被引量:5
2013年
利用全流稀释烟气采样系统,对20个煤/炉组合方式(涉及4种烟煤和1种无烟煤、块煤和蜂窝煤2种燃烧方式、3种北方地区常用的炉灶类型)的燃烧烟气进行了采样和分析,获取了多环芳烃的排放因子数据.针对具有更强"三致"作用的甲基多环芳烃(A-PAHs)的排放特征进行讨论,并与原煤的有机溶剂抽提物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不同煤种和燃烧方式的8种A-PAHs排放因子(EFA-PAHs)差别显著,其中,烟煤在块煤与蜂窝煤两种燃烧方式下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5-1.6mg/kg和63.9-100.1mg/kg,无烟煤以块煤与蜂窝煤燃烧的EFA-PAHs分别为0.1mg/kg和67.3mg/kg;蜂窝煤的平均EFA-PAHs比块煤高约2个数量级,说明作为洁净煤技术被推广使用的蜂窝煤燃烧方式存在"不洁净"的方面,应引起重视.对比原煤抽提物中A-PAHs的变化特征,可知燃煤烟气中的A-PAHs部分来自于煤的受热挥发,具有原煤的一些特征,但是更多的A-PAHs来自于燃烧过程中的高温裂解反应.
海婷婷陈颖军王艳田崇国林田
关键词:民用燃煤排放因子块煤
挥发性羰基化合物在线分析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挥发性羰基化合物分析装置。它包括:一电源和程序控制箱,用于控制和调节整个系统的工作状态,其通过电路连接到一采样和热解析装置,一个载气瓶联接采样和热解析装置,该采样和热解析装置能同时进行挥发性羰基化合物样品的...
冯艳丽陈颖军王杨君
文献传递
涂布2,4-二硝基苯肼的环形溶蚀器/滤膜系统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大气中二羰基化合物被引量:9
2011年
建立了环形溶蚀器/滤膜系统(Annular denuder/filter packsy stem)和2,4-二硝基苯肼(DNPH)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采集和检测大气中气相和颗粒相二羰基化合物的方法。DNPH作为吸附剂分别涂布在环形溶蚀器的内壁和3层滤膜上,当大气样品经过环形溶蚀器时,含有气相二羰基化合物的气体吸附到环形溶蚀管内壁上与DNPH发生反应,而颗粒相部分穿过环形溶蚀管,采集到滤膜上。样品经乙腈洗脱、浓缩后,采用HPLC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的采样流速、采样时间和DNPH的涂布量采集到的二羰基化合物的浓度,确定的最佳采样条件为:采样流速4L/min,采样时间4-5h,DNPH浓度0.47g/L。使用Tedlar bag验证环形溶蚀器乙二醛和甲基乙二醛的采集效率(分别为82%和85%)。利用此方法对实际大气中的二羰基化合物进行了检测。
冯艳丽牟翠翠付正茹陈颖军
关键词:2,4-二硝基苯肼高效液相色谱乙二醛甲基乙二醛
典型排放源黑碳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研究被引量:27
2012年
采集了我国主要的黑碳排放源(生物质燃烧、民用燃煤和机动车尾气)的烟尘样品,分析烟尘中黑碳(BC)和总碳(TC)与原始燃料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对比各种δ13C值之间的关联性,评估运用δ13C技术进行BC源解析的潜力.结果表明:①3种典型排放源烟尘样品的δ13CBC与燃料有较好的一致性,且不同排放源的δ13CBC变化范围之间有比较明显的差别:生物质燃料除玉米秸(C4植物,δ13CBC为-13.62‰)显著不同外,C3植物的δ13CBC平均值为-26.49‰±1.17‰;烟煤的平均值为-23.46‰±0.37‰;机动车尾气(包括柴油车和汽油车)的平均值为-25.17‰±0.40‰.②各种排放源的BC形成过程存在程度各异的碳同位素分馏,C4植物(玉米秸)燃烧过程分馏作用较明显(BC的δ13C相对燃料负偏1.62‰),而C3植物和民用煤燃烧过程的分馏较小(分别正偏0.63‰和0.52‰).③BC的纯化手段(CTO-375方法)对生物质烟尘的δ13C有一定的影响(BC和TC的δ13C相差约为0.50‰),对化石燃料烟尘没有影响.上述典型排放源的δ13C数据库可为BC源解析提供依据.
陈颖军蔡伟伟黄国培李军张干
关键词:黑碳稳定碳同位素生物质燃烧民用燃煤机动车尾气
民用燃煤源多环芳烃排放因子及影响因素研究
根据我国已建立的多环芳烃(PAHs)排放清单研究结果,民用炉灶燃煤的PAHs 排放因子较高,对室内空气污染与人体健康造成较大危害,是最值得关注的PAHs 的排放源.针对我国的民用燃煤源的PAHs 排放,不少研究从排放因子...
海婷婷陈颖军王艳田崇国潘晓辉唐建辉
关键词:民用燃煤多环芳烃排放因子影响因素
餐馆排放油烟气中羰基化合物浓度及分布特征被引量:15
2008年
通过对餐馆排放的油烟烟气中羰基化合物的研究,发现在20种目标化合物中检测到18种,其中乙醛的浓度最高,其次是甲醛和丙酮。从分布上来看,直链的羰基化合物的浓度远远高于支链和环状的羰基化合物的浓度。因为无论是烹调油或者食物加热时都可以产生大量的羰基化合物。
冯艳丽黄娟文晟陈颖军盛国英傅家谟
关键词:羰基化合物乙醛丙酮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