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晓杰

作品数:6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苏州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污泥
  • 5篇除磷
  • 4篇污泥转移
  • 4篇SBR工艺
  • 3篇生物除磷
  • 2篇脱氮
  • 2篇聚磷
  • 2篇PHA
  • 2篇除污
  • 1篇代谢机制
  • 1篇厌氧
  • 1篇生物降解
  • 1篇生物降解塑料
  • 1篇塑料
  • 1篇脱氮除磷
  • 1篇强化生物除磷
  • 1篇磷酸盐
  • 1篇聚磷菌
  • 1篇聚磷酸盐
  • 1篇聚糖菌

机构

  • 6篇苏州科技学院

作者

  • 6篇陈晓杰
  • 6篇俞苗新
  • 6篇潘杨
  • 3篇黄勇
  • 3篇邓猛
  • 1篇张世钢
  • 1篇李大鹏
  • 1篇陈茜茜
  • 1篇钱亚芳

传媒

  • 1篇环境工程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环境化学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安全与环境工...
  • 1篇苏州科技学院...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污泥龄对污泥转移SBR工艺除污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污泥龄作为维持活性污泥活性和新鲜度的重要指标已显示出比其他参数更重要。试验以校内生活污水为对象,通过污泥转移SBR工艺,研究了污泥龄分别为5、10、20、30 d时,系统COD、NH4+-N、TN、PO43--P的去除率以及污泥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污泥龄10 d时,系统COD、NH4+-N、TN、PO43--P去除率分别可高达81%、94%、62%、95%,并且系统沉降性能良好,系统整体脱氮除磷效果最优。
陈晓杰潘杨黄勇俞苗新邓猛
关键词:污泥转移SBR工艺脱氮除磷
污泥转移序批式间歇活性污泥法(SBR)工艺除磷特性被引量:8
2013年
污泥转移序批式间歇活性污泥法(SBR)工艺是由连续运行的生物选择器和数个并联的SBR主反应器构成的,通过污泥回流的方式提高了SBR反应阶段的活性污泥量并削减了沉淀阶段的污泥总量,从而强化其除污能力,并提高其容积利用率.新工艺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的试验结果表明,污泥转移量对系统除磷影响显著;当污泥转移量为0、15%和30%时系统出水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6.5%、74%和93%;生物选择器中厌氧释磷量与污泥中PHB(聚-β-羟基丁酸)含量呈现良好的正相关性.在适宜的运行模式下,SBR充水比45%、污泥龄10 d、污泥转移量30%,系统对总磷的平均去除率能达到93%以上,出水总磷浓度可控制在0.30 mg.L-1以下,且其它出水各项水质指标均能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要求.
潘杨俞苗新黄勇李大鹏陈晓杰
关键词:SBR工艺生物除磷污泥转移
强化生物除磷过程中厌氧合成PHA代谢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3年
聚羟基链烷酸酯(PHA)是许多微生物在不平衡生长条件下合成的一类可作为细胞碳源和能源的物质。PHA代谢已被证明是影响生物脱氮除磷尤其是强化生物除磷功能的一个关键过程。本文综述了强化生物除磷系统中厌氧合成PHA代谢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首先,重点介绍了聚磷菌和聚糖菌利用不同碳源厌氧合成PHA的代谢机制以及合成PHA的还原力和能量来源问题;然后对聚磷菌和聚糖菌合成PHA的代谢机理及其化学计量学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针对强化生物除磷机理和PHA厌氧代谢机制研究进展缓慢这一现状,指出了今后PHA还原力和能量产生机制的研究可能是完善强化生物除磷机理的关键点和突破口之一。
俞苗新潘杨陈晓杰张世钢
关键词:强化生物除磷聚磷菌聚糖菌代谢机制
活性污泥法合成可生物降解塑料的工程化可行性探讨被引量:2
2012年
细菌发酵法仍是目前合成可生物降解塑料(PHA)的主要方法,但实现其工业化生产的最大瓶颈是生产费用较为昂贵,而活性污泥法因独具的优点,有望成为较为经济、具有良好前景的PHA生物合成方法。对利用活性污泥法合成PHA的工程化可行性进行了探讨,主要分析了活性污泥法的PHA合成代谢机制、工艺优化和PHA积累水平,以及方法的技术经济可行性。最后指出,活性污泥法合成PHA不仅在技术、投资和生产费用方面较细菌发酵法更具竞争力,而且能在有效去除污染物的同时积累PHA,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俞苗新潘杨钱亚芳黄勇陈晓杰
关键词:PHA活性污泥
污泥转移对新型SBR工艺除磷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污泥转移SBR工艺由并联运行的SBR反应器和连续运行的生物选择器构成,其显著特点是通过污泥回流实现除磷优势菌种的筛选,强化除磷效果。以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研究了污泥转移15%、30%、40%时厌氧释磷和好氧吸磷的情况。结果表明:厌氧段胞内聚-β-羟基丁酸(PHB)合成量随污泥转移量提高先上升后基本持平,与释磷量变化趋势相同;静态试验结果显示,厌氧释磷速率随污泥转移量增加而提高,污泥转移15%、30%、40%的比释磷速率分别为6.23 mg P/(g MLSS·h)、9.88 mg P/(g MLSS·h)、12.97 mg P/(g MLSS·h);随污泥转移量提高,好氧末端胞内聚磷酸盐合成量变化趋势与吸磷量变化趋势相同,也表现为先上升后基本持平;当污泥转移30%时系统除磷效果最佳,总磷(TP)去除率为96.7%±1.9%,污泥转移40%的TP去除率与30%的相近,且均高于污泥转移15%的。研究表明,通过控制适宜的污泥转移量能够筛选富集除磷微生物,达到强化除磷的目的。
邓猛潘杨陈晓杰俞苗新陈茜茜
关键词:环境工程学SBR工艺聚磷酸盐污泥转移生物除磷
COD浓度对污泥转移SBR工艺除污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污泥转移SBR工艺采用污泥回流的方式,将间歇运行的SBR反应器内处于沉淀期的污泥回流至厌氧生物选择器中,使得SBR沉淀撇水界面降低,增加了系统的充水比和参与反应的活性污泥总量,进而提高了除污能力。以生活污水为原水,研究新工艺下COD浓度对除污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回流比为30%,泥龄为10 d,C/P为74~124,C/N为6~20时,系统除污能力较强且稳定,出水P和TN浓度分别小于0.4,15 mg/L,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结合碳源在系统中的合理分配可知,50%~70%、35.60%、18.86%的COD分别在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被消耗,该新工艺实现了对碳源的优化利用,提高了系统的除污能力。
陈晓杰潘杨邓猛俞苗新
关键词:C/N脱氮除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