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峰
- 作品数:16 被引量:51H指数:3
- 供职机构:吉林省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吉林省卫生厅课题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胰腺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肝动脉置管灌注化疗的疗效观察
- 目的:胰腺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手术仍是患者能够获得长期生存的唯一方法.胰腺癌根治手术切除率仅为15%-30%,5年生存率约为5%.预后差的主要原因为肝转移,本研究试图通过胰腺癌根治术后肝动脉留置动脉...
- 关铁军杨玉波王斌王晓明华南陈峰刘峰周平闫光志
- 槐耳清膏对结肠癌细胞生长和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中药槐耳清膏具有抗肿瘤效应,但其对结肠癌的作用及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槐耳清膏对人结肠癌细胞生长和迁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结肠癌细胞系HCT116,采用MTT法检测槐耳清膏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Boyden趋化小室检测槐耳清膏对肿瘤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药物对MMP-9表达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药物对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槐耳清膏对HCT116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该抑制作用具有药物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与细胞共培养96小时后,槐耳淸膏的抑制作用最强;与对照组相比,10 mg/m L、20 mg/m L和30 mg/m L槐耳淸膏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分别为25%(P=0.025),42%(P=0.032)和67%(P=0.018)。槐耳清膏能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11 mg/m L药物的抑制率为63%(P=0.01);槐耳清膏(8mg/m L和11mg/m L)处理后的肿瘤细胞中MMP-9的表达量下降(2.73±0.32 vs 4.8±0.36,P=0.02;1.46±0.25 vs 4.8±0.36,P=0.004);槐耳清膏可阻滞细胞停留在S期,但对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结论体外试验证实槐耳清膏对结肠癌细胞的生长及迁移能力具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阻滞细胞停留在S期和下调MMP-9的表达。
- 关铁军刘岩杨玉波王斌齐晓红陈峰李慧
- 关键词:结肠肿瘤细胞运动细胞周期
- 胰腺癌nm23-H_1基因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 1999年
- 我们利用免疫组化方法,结合临床资料,研究了nm23H1基因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关系,旨在探讨nm23H1在胰腺癌表达中的临床意义。1材料及方法11对象白求恩医科大学三院1983~1993年手术切除胰腺癌33例。男22例,女11例。年龄3...
- 陈峰周平郑泽霖
- 关键词:胰腺肿瘤基因表达NM23-H1基因表达
- 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行腹腔镜与开腹全胃切除术的疗效分析
- 2019年
- 目的讨论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现随机选取2017年2月—2019年3月期间该院接诊的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26例作为研究样本,对其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使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63例患者设定为对照组,将使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的63例患者设定为实验组,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63例患者中,显效的患者为30例,有效的患者为20例,无效的患者为13例,总有效率为79.36%(50/63),而对照组63例患者中,显效的患者为21例,有效的患者为14例,无效的患者为28例,总有效率为55.55%(35/63),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85,P=0.002);治疗后血糖情况比较,实验组平均空腹血糖值为(7.21±0.04)mmol/L,对照组的平均空腹血糖值为(9.30±0.94)mmol/L,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75,P=0.018<0.05)。结论对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 陈峰
- 关键词:腹腔镜全胃切除术2型糖尿病
- 肝细胞癌组织中HIF-1α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研究血管乏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ed factor-1α,HIF-1α)在肝细胞癌组织中表达及其在判断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对随访的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IF-1α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HIF-1α阳性表达率为53.3%。HIF-1α与细胞分化程度具有相关性。HIF-1α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患者的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7.1%,14.3%,0和84.9%,50.7%,23.3%。高表达患者无瘤生存期明显低于低表达患者(P=0.004)。[结论]HIF-1α高表达肝细胞癌生存期低,HIF-1α是肝细胞癌切除术后预后判定的预测因子。
- 关铁军王斌陈峰华南王晓明刘峰周平闫光志吕牮杨玉波王帅郝延勇
- 关键词:乏氧诱导因子-1Α肝细胞癌免疫组化
- 腹腔镜与开放手术行胃癌根治术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讨论腹腔镜与开放手术行胃癌根治术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7月—2018年8月期间该院接诊的胃癌根治术患者114例作为研究样本,对其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使用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的57例患者设定为对照组,将使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进行治疗的57例患者设定为实验组,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胃部恢复时间为(34.28±7.63)d,对照组胃部恢复时间为(93.61±12.15)d,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21,P<0.05)。结论对胃癌根治术患者使用腹腔镜进行治疗,创伤性较小,安全性较高,且预后恢复快。
- 陈峰
- 关键词:腹腔镜开放手术胃癌根治术疗效
- 老年人结肠癌肠梗阻的外科治疗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老年结肠癌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 ̄2004年60岁以上结肠癌并发肠梗阻行手术治疗患者资料。结果:本组48例患者行一期切除吻合37例,其中右半结肠一期切除7例,左半结肠一期切除30例,回肠横结肠吻合2例,单纯横结肠造瘘9例,术后出现并发症13例,为切口感染、腹腔脓肿,1例出现术后吻合口瘘,2例患者临床死亡。结论:年龄不是手术危险的主要因素,具体术式要采取“个体化”原则,视术中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术式。
- 陈峰杨军
- 关键词:老年结肠癌肠梗阻外科治疗
- AQP-5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 2014年
-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AQP-5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48例结直肠癌病变的石蜡包埋标本(结肠癌17例,直肠癌31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AQP-5在上述病变组织中的表达。结果结肠癌组织中癌细胞AQP-5(+)表达率为64.7%(11/17),其中高、中分化癌组织病例中,呈阳性者3例,阳性率为33.3%,而8例低分化病例中,阳性8例,阳性率为100.0%,二者表达差异显著(P<0.01)。直肠癌病变中癌细胞AQP-5(+)表达率为70.9%(22/31),13例高中分化病例中,阳性者6例,阳性率46.2%,18例低分化病例中16例呈阳性,阳性率为88.8%,二者具有差异(P<0.05);两种类型肠癌CD10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QP-5有助于显示结直肠癌的分化程度,对选择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有一定意义。
- 杨玉波王斌关铁军闫光志王晓明陈峰华南周平梁国栋陈佳祺刘海瑞王首寒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 血管生成素-2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研究血管生成素-2(Ang-2)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表达及其在判断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对随访的60例原发性肝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ng-2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研究其与病理因素、组织学分化程度的相关性,并分析Ang-2表达与生存期的关系。结果Ang-2表达率为70%;Ang-2表达与病理因素无关(P〉0.05),与组织学分化程度相关(Х^2=5.424,P=0.025);Ang-2高表达中低分化比例高(66.7%)。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患者的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0.0%、33.3%、16.7%和89.6%、50.0%、25.0%(Х^2=6.477,P=0.021)。高表达患者无瘤生存期明显低于低表达患者。结论Ang-2表达多寡与HCC组织分化程度相关,与病理因素无关;Ang-2高表达者生存期低。Ang-2是肝癌切除术后判定预后的预测因子。
- 关铁军杨玉波王斌陈峰刘峰王晓明华南周平闫光志吕牮王帅郝彦勇
- 关键词:血管生成素2免疫组织化学
- 肝癌相关指征在化学诱发小鼠肝癌过程中的动态研究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讨肝癌相关指征在化学诱发小鼠肝癌模型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方法取42只18~22 g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处理组和对照组。利用DEN联合CCl4和橄榄油对处理组小鼠进行化学诱导肝癌建模。分别于诱导建模第4、8、12、16、20、24和28周检测处理组和对照组小鼠肝的形态、颜色、质地和肉眼可见的肝表面癌结节数;获取各组小鼠的肝、肾,测定肝、肾/体重比并进行HE染色病理分析;同时测定各组小鼠血液中相关指数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小鼠相比,在16周之前建模组小鼠体重有一个低速生长的趋势,随着建模时间的延长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肝脾指数随着建模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肝癌模型组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肌酐和总胆红素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尿素氮含量则显著降低(P<0.05)。病理分析结果亦显示,随着建模时间的延长,肝组织中肝细胞呈不规则排列,且可见巨核细胞和较为明显的炎细胞浸润。结论使用优化后的化学方法诱发小鼠肝癌模型的成功率较高,同时建模过程中设定4、8、12、16、20、24、28周几个关键时间节点对研究肝癌动态变化具有比较实际的意义,能够反映出模型小鼠肝癌相关指征的发展过程。
- 陈峰周磊苏静张大维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二乙基亚硝胺小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