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博

作品数:40 被引量:205H指数:8
供职机构:长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专利
  • 16篇期刊文章
  • 6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 8篇交通运输工程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建筑科学
  • 2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矿业工程
  • 1篇核科学技术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地震
  • 7篇沥青
  • 7篇滑坡
  • 6篇遥感
  • 5篇地质
  • 5篇地质灾害
  • 4篇形变
  • 4篇灾害
  • 4篇像素
  • 4篇沥青路
  • 4篇沥青路面
  • 4篇路面
  • 3篇地表破裂
  • 3篇地表破裂带
  • 3篇地表形变
  • 3篇地震地表破裂
  • 3篇地震地表破裂...
  • 3篇灾害影响
  • 3篇破裂带
  • 3篇自愈

机构

  • 40篇长安大学
  • 10篇教育部
  • 4篇纽卡斯尔大学
  • 2篇军事科学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兰州交通大学
  • 1篇湖南科技大学
  • 1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科技部
  • 1篇青海省基础测...
  • 1篇中国科学院空...

作者

  • 40篇陈博
  • 18篇李振洪
  • 12篇朱武
  • 11篇杜建涛
  • 9篇张双成
  • 9篇彭建兵
  • 7篇王建伟
  • 4篇付鑫
  • 3篇雷雨滋
  • 3篇侯月琴
  • 3篇朱斌
  • 3篇张勤
  • 3篇纪小平
  • 3篇张宜洛
  • 3篇丁明涛
  • 2篇王乐
  • 2篇杨人凤
  • 2篇张鹏
  • 2篇王建伟
  • 1篇吕艳

传媒

  • 8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煤矿机械
  • 1篇测绘学报
  • 1篇机械设计与研...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山西建筑
  • 1篇水利与建筑工...
  • 1篇地球科学与环...
  • 1篇地球科学

年份

  • 8篇2024
  • 7篇2023
  • 9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1
  • 1篇2007
  • 1篇2006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22年泸定Mw 6.6地震InSAR同震形变与滑动分布被引量:32
2023年
2022-09-05,青藏高原东缘的鲜水河断裂上发生了泸定Mw 6.6地震,该地震是鲜水河断裂上40年来发生的最大地震,研究该地震的运动学和同震破裂模式对理解青藏高原东缘构造形变机制和评估鲜水河断裂以及安宁河断裂的地震危险性具有重要意义。利用Sentinel-1和ALOS-2卫星雷达影像,采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技术获取了泸定地震的同震形变场,进而基于弹性半空间的位错模型,确定了本次地震发震断层的几何参数和滑动分布。结果表明,泸定地震是一次典型的左旋走滑事件,发震断层西倾,倾角约为72°,走向沿NNW-SSE方向,约为167°;断层破裂主要集中在0~10 km深度,最大滑动发生在约5.8 km深度,约为2.23 m;同震释放的地震矩约为8.74×10^(18)N·m,相当于矩震级Mw 6.59。通过对震后光学影像解译,发现此次地震诱发的滑坡多集中分布在发震断层西侧,该现象与余震主要集中在断层西侧的结果相一致,可认为是地震上盘效应的体现。
韩炳权刘振江陈博陈博余琛李振洪彭建兵
关键词: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一种地震损毁建筑物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震损毁建筑物识别方法,包括根据震前时序强度图用同质点选取方法,估计震前时序和同震图的相干性,得到震前时序和同震预估相干性图;根据相干性图直方图匹配,得到震前时序和同震增强相干性图;将震前预估与增强相干性...
宋闯刘海辉李振洪陈博
综合遥感解译2022年Mw6.7青海门源地震地表破裂带被引量:8
2022年
2022-01-08中国青海省门源县发生Mw 6.7地震,直接导致兰新高铁受损停运,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为了评估交通网的受损情况,提出一种综合光学遥感影像、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影像、无人机影像和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数据解译地震地表破裂带的技术框架。针对此次门源事件,首先,获取高分1号(GF-1)、高分7号(GF-7)、Sentinel-2光学遥感影像和Sentinel-1A SAR影像,根据GF-1和GF-7光学遥感影像确定地表破裂带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光学像素偏移量技术估计东西向和南北方向二维地表形变场;其次,利用SAR像素偏移量技术获取距离向和方位向地表形变场,同时利用差分干涉技术获取雷达视线向的地表形变(即距离向);然后,采用运动结构恢复技术处理无人机影像获取高精度的数字地表模型;最后,综合利用上述信息精确确定地震地表破裂的空间分布和地表形变特征。结果表明,此次地震东西向最大形变量约为2.0 m,距离向最大形变量约为1.5 m,该破裂带总长约为36.22 km。结合门源地区公路交通网,基于机器学习方法支持向量机模型对历史地质灾害点的分布以及地表破裂带进行分析,发现此次地震对高速公路带来的影响最大,对乡道的影响最小;交通干线G0611和G338东南段具有很高的灾害风险。所提技术框架可精密地解译地表破裂,在地震减灾中直接发挥作用。
张成龙李振洪李振洪张双成王建伟王建伟刘振江杜建涛陈博孟岭恩杜建涛付鑫陈博周保朱武付鑫王祖顺辛兵厂徐江明张勤彭建兵
关键词:雷达遥感地表破裂带
一种综合遥感快速解译地震地表破裂带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综合遥感快速解译地震地表破裂带的方法,包括:对高分光学卫星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并采用光学像素偏移量技术获取目标区域的东西向和南北向形变场;根据SAR影像,利用InSAR技术获得SAR影像视线向的同震形变场,并...
李振洪张成龙余琛朱武张双成王建伟陈博李鑫泷刘振江
一种基于多源对地观测的活动性地质灾害探测方法与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源对地观测的活动性地质灾害探测方法与系统,涉及地质灾害探测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获取卫星遥感影像;联合Enhanced InSAR Stacking技术、SAR POT、OPOT和DEM差分技术对...
李振洪陈博宋闯余琛张成龙杜建涛
福建龙岩市2024年“6·16”特大暴雨诱发滑坡发育特征及其调控因子分析
2024年
2024-06-16,福建省龙岩市发生特大暴雨事件,24 h降雨量达到历史极值377.3 mm,诱发了大量的滑坡,造成了多地居民房屋损毁、道路中断,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及时获取降雨诱发滑坡编目、发育分布规律及主要调控因子对灾后的应急救援决策和恢复重建至关重要。利用灾区的光学卫星遥感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使用Res U-Net模型对龙岩市特大暴雨诱发滑坡进行了快速智能识别与人工检核,进一步结合地形、地貌和人类活动因素分析了此次事件诱发滑坡的空间分布,此外,使用参数最优地理探测器定量揭示了降雨型滑坡的主要调控因子和双调控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此次特大暴雨事件至少诱发滑坡3951处,总面积约21.30 km^(2)。主要以小型滑坡为主,上杭县和武平县诱发滑坡尤为严重,群发性明显。空间分析结果表明,44%的滑坡主要分布在高程200~300 m范围内,且随着距道路和距河流的距离越近,滑坡越集中。此次事件诱发滑坡的主要调控因子为海拔、距道路距离和距河流距离。不同调控因子的综合作用均增强了对降雨型滑坡的调控,其中海拔与土地利用的交互作用最强。该研究成果可为灾后应急救援决策、灾后重建和次生灾害风险隐患评估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陈博陈博李振洪麻艺馨宋闯周美玲张春光赵光俊余琛丁明涛丁明涛朱武夏传福张成龙朱武
一种活动性地质灾害调控因子定量分析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活动性地质灾害调控因子定量分析方法,涉及地质灾害分析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获取研究区域像素点的活动性地质灾害密度值和调控因子的属性值,利用地理探测器原理确定调控因子对活动性地质灾害的贡献大小及双调控因子对活...
李振洪陈博
一种洪涝灾害影响下的交通网效率受损快速评估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洪涝灾害影响下的交通网效率受损快速评估方法,包括获取降雨预测结果;提取洪涝淹没范围;建立洪涝淹没范围内的降雨区域的地质灾害风险背景场;判别受到洪涝灾害影响的受灾区域以及该受灾区域受到洪涝灾害影响的结果;将...
李振洪王建伟胡羽丰朱武付鑫张双成余琛杜建涛黄武彪吕夏合张成龙陈博
基于DDPG的矿井智能通风决策算法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针对具有连续动作空间的矿井通风系统的调控问题,提出基于DDPG的矿井智能通风算法。通过向价值网络和策略网络中输入司机处粉尘浓度、回风侧粉尘浓度、死角处瓦斯浓度等参数,可以得到包含距端面距离、右偏角度、口径大小的风筒调控方案。使用训练完成的DDPG算法进行仿真实验,并测试DDPG算法的风筒调控方案,结果表明:回风侧、司机处、死角处平均降尘率分别为42.8%、52.4%、41.2%,表明了DDPG算法在解决矿井智能通风决策调控问题上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陈博朱斌王蒙飞张钧琦龚晓燕
大范围洪涝灾害影响下的交通网受损快速评估被引量:5
2023年
2021年7月,中国河南省遭遇极端强降雨天气,出现大范围洪涝灾害,河南省内各级交通网受到严重影响。为了快速、准确地获取极端气候条件下自然灾害对大范围交通网造成的损坏和运行影响情况,对哨兵1号、高分三号卫星遥感影像、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降雨和水汽数据、地质灾害调查数据等多源数据进行分析与融合,提出了大范围洪涝灾害影响下的交通网受损快速评估技术体系框架,解析了此轮河南暴雨引发的洪涝灾害发展过程,并评估了洪涝灾害对交通道路网危害及后续次生灾害的风险,利用空间可达性模型对路网受损后的连通性水平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此次洪涝灾害具有累计降雨量极大、高度集中且降水范围广的特点,河南省郑州市及周边地区的洪涝受灾面积约3 800 km^(2);三门峡市、登封市山区次生滑坡灾害发生可能性极高;公路交通网受洪涝灾害影响的道路总里程约为1 300.46 km;郑州等五市的公路网连通性下降了21.27%左右。其中,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的连通性分别下降了34.22%、13.78%和14.86%。
李振洪李振洪王建伟王建伟付鑫朱武付鑫王乐张双成杜建涛王乐王乐张驰张驰刘旭旭杜建涛
关键词:交通网洪涝灾害滑坡灾害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