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凌云
- 作品数:36 被引量:94H指数:7
-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甘肃天水市退耕还林区土壤纤毛虫群落多样性被引量:4
- 2022年
- 采用“非淹没培养皿法”、活体观察法和培养直接计数法对甘肃省天水市退耕还林17年的纯种生态林(CH)、纯种经济林(PG)、混交经济林(HJHT)3种典型林地及耕地(GD)的土壤纤毛虫群落多样性进行研究,共鉴定到土壤纤毛虫139种,隶属于9纲20目39科55属.退耕还林后土壤纤毛虫群落多样性显著提高,物种数和平均密度由高到低依次为CH(93种,122.72 ind·g^(-1))>HJHT(85种,120.05 ind·g^(-1))>PG(80种,84.75 ind·g^(-1))>GD(52种,38.65 ind·g^(-1)),C/P系数由高到低依次为GD(0.84)>PG(0.35)>CH(0.31)>HJHT(0.27),优势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表现为退耕还林样地大于耕地.纤毛虫优势类群由耕地的肾形目(Colpodida)演替为退耕后的散毛目(Sporadotrichida).生物与环境相关分析(BIOENV)显示,含水量、有机质和总氮是影响土壤纤毛虫群落结构的主要理化因子.退耕还林后土壤纤毛虫群落多样性显著提高,且不同的林地中土壤纤毛虫群落多样性存在差异,种植刺槐的生态林土壤纤毛虫群落多样性最高,种植花椒核桃的混交经济林次之,种植苹果的纯种经济林相对较弱,但林地土壤纤毛虫群落多样性显著高于耕地.
- 宁应之沈小亚张惠茹杨怀印陈凌云
- 关键词:退耕还林不同林地土壤纤毛虫群落多样性
- 甘肃农田两种土壤纤毛虫形态学和细胞发生学
- 2023年
- 利用非淹没培养皿法、活体显微观察法和蛋白银染色法,对采自甘肃农田的2种土壤纤毛虫,即中华异拟片尾虫和殖口后殖口虫进行形态学和细胞发生学研究,揭示殖口后殖口虫横棘毛的来源.结果表明,中华异拟片尾虫在活体状态下呈长椭圆形,细胞质无色,具有深绿色皮层颗粒,两枚椭圆形大核,其细胞发生学主要特征:老口围带完整保留,被前仔虫所继承;6列额-腹-横棘毛原基以典型的1∶3∶3∶3∶4∶4模式分化棘毛;左、右缘棘毛原基分别由老结构反分化形成;背触毛发生为“拟片尾虫”模式.殖口后殖口虫在活体状态下呈披针型,两端稍尖,在虫体中部达到最宽,皮层颗粒缺失,其细胞发生学主要特征:老口围带完整保留,被前仔虫所继承;6列额-腹-横棘毛原基以1∶2∶2∶2∶4∶n模式形成棘毛;左、右缘棘毛原基缘分别由老结构反分化形成;背触毛原基发生为“殖口虫”模式.
- 杨怀印王春慧韩海峰王丽陈凌云宁应之
- 关键词:农田形态学
- 四种腹毛类纤毛虫的分类学研究及个体与系统发育探讨
- 2011年5月至2015年6月期间,对四种腹毛类纤毛虫:尾尾伪瘦尾虫(Pseudouroleptus caudatus caudatus)、烟色异列虫(Anteholosticha fumosan.sp.)、长尾瘦尾虫(...
- 陈凌云邵晨宋微波
- 特殊教育专业“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被引量:3
- 2021年
-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师范院校特殊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建构和完善"人体解剖生理学"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笔者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强调课程价值、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评价方式等一系列课程教学改革,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对其进行了总结与梳理,以期与同行探讨交流。
- 王飞陈娇郝雪杨颖丽于鹏陈凌云
- 关键词:特殊教育专业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建设教学实践
- 黄河上游饮用水源地刘家峡水库肉鞭虫群落特征及水质现状评价
- 马正学杨镇秦洁陈得来陈凌云贺鹏辉
- 西藏巴嘎雪湿地春季藻类群落特征研究被引量:17
- 2010年
- 2010年5-7月,在西藏达孜县巴嘎雪湿地选择了7个采样站点,分两批采集水样28个,用活体观察和固定染色方法结合鉴定藻类的物种,用直接计数法统计藻类的数量,研究了巴嘎雪湿地藻类群落特征。共鉴定到藻类263种(包括12个未定名物种),隶属于7门9纲19目36科79属。其中双壳缝目(Biraphidinales)有66种,占25.10%,为优势类群;四胞藻目(Tetrasporales)有40种,占15.21%;无壳缝目(Araphidiales)有28种,占10.65%,为次优势类群;根金藻目(Rhizochrysidales)、双星藻目(Zygnematales)为罕见类群;其余各目为常见势类群。优势种类主要有小型黄丝藻(Tribonema minus)、湖沼圆筛藻(Coscin-odiscus lacusteris)、窗格平板藻(Tabellaria fenestrata)、双头针杆藻(Syned amphicephala)、尖针杆藻(Syne-dra acus)、新月桥弯藻(Cymbella.cymbiformis)、小桥弯藻(Cymbella laevis)、尖异极藻(G..acuminatum var.coronata)、缢缩异极藻(Gomphonema constrictum)、纤细异极藻(Gomphonema gracile)、棒形鼓藻(Gona-tozygon monotaenium)。结果表明:巴嘎雪湿地的藻类物种丰富,群落结构复杂,湿地环境健康状况良好。对藻类群落特征参数与水环境主要理化因子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pH与EC(p<0.01)、TDS(p<0.01)、Sal(p<0.01)呈极显著的负相关;EC与TDS(p<0.01)、Sal(p<0.01)呈极显著的正相关;TDS与Sal(p<0.01)、种类数与丰富度指数(p<0.01)、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p<0.01)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丰富度指数与多样性指数(p<0.05)呈显著性正相关。
- 巴桑普布马正学陈凌云尼玛拉珍武维宁洛桑多吉洛多巴桑卓玛
- 西藏墨脱原始森林新种——宋氏异列虫(Anteholosticha songi nov.spec.)的形态学与分子系统学研究
- 本研究采用非淹没培养皿法、活体观察法、蛋白银染色法和基因测序方法对采自西藏墨脱原始森林的土壤腹毛亚纲纤毛虫新种宋氏异列虫(Anteholosticha songi nov.spec.)进行了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研究。该种的...
- 陈凌云董婧怡辛媛媛Alan Warren宁应之赵研
- 关键词:纤毛虫形态学分子系统学
- 文献传递
- 西藏拉鲁湿地夏季土壤线虫群落特征被引量:16
- 2014年
- 2010年7月,对拉鲁湿地5个采样区的土壤动物进行调查,共捕获土壤线虫10183条,隶属于2纲6目8科14属,其中真矛属(Eudorylaimus)、似绕线属(Anaplectus)、地单宫属(Geomonhystera)为优势类群。表层(0~5 cm)土壤线虫个体数量占总数的90.03%,表聚性明显。营养类群有食细菌线虫和捕食-杂食线虫两类。线虫群落生态指数对采样区生境有不同的响应,土壤线虫群落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E在不同采样区的分布依次为:5#〉4#〉3#〉1#〉2#,而优势度指数C的分布为:2#〉3#〉1#〉4#〉5#,表明2#采样区的线虫群落多样性和稳定性小于其他采样区,土壤线虫群落趋于单一化。土壤理化特征与线虫数量、营养类群、生态指数间存在明显相关关系。5个采样区间土壤线虫群落的相似程度为极不相似到中等不相似(S值0.154~0.667)。表明线虫群落的变化能很好地反映生境的多样性,土壤线虫可作为湿地生态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生物指示因子。
- 陈德来普布巴桑马正学陈凌云
- 关键词:土壤线虫群落特征营养类群拉鲁湿地
- 加拉帕戈斯似殖口虫的形态学、细胞发生学与分子系统学
- 2023年
- 利用活体观察和蛋白银染色技术对采自甘肃省永昌县马铃薯农田的加拉帕戈斯似殖口虫形态学和细胞发生学特征进行研究,通过提取物种的DNA信息,获得该种的核糖体小亚基基因(SSUrDNA)序列,通过序列比对和构建系统发育树对殖口虫科属间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该种形态学特征为:活体大小约为(60~85μm)×(20~25μm),虫体呈长椭圆形,两端收缩钝圆,3列额腹棘毛列,1根口棘毛,横前棘毛、横棘毛和尾棘毛均缺失,大核6~8枚,小核1~4枚附着于大核附近.细胞发生学特征为:老口围带被前仔虫完整保留;第ⅡI~V列棘毛原基以初级发生式发生,第I列棘毛原基单独发生;无横棘毛、横前棘毛和尾棘毛的形成;左右缘棘毛原基产生于老结构;3列背触毛原基产生于老结构.分子系统学分析表明加拉帕戈斯似殖口虫与中华殖口虫和殖口虫属未定种以较高的置信值聚为一支,与殖口虫科其他属形成姐妹支,分子信息再次印证殖口虫科为非单元发生。
- 王丽韩海峰王春慧杜海峰陈凌云宁应之
- 关键词:形态学细胞发生分子系统学
- 白龙江流域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白龙江是长江支流嘉陵江的重要支流,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环境脆弱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压力持续加大,生态失衡问题越来越突出。在研究分析流域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城镇污水治理与管网全覆盖建设、科学开展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监管能力建设、提高水生态环境监测与预警能力等对策,为推动白龙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杜海峰李文敏王洋牛远陈凌云张武平
- 关键词:白龙江流域生态环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