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冰 作品数:17 被引量:11 H指数:2 供职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更多>> 相关领域: 经济管理 社会学 医药卫生 更多>>
农村劳动力大流动的探源与疏流 1990年 中国农村社会,长期处于生产要素极少流动的超稳定平衡状态。农村十年改革,打破了这种万马齐喑的封闭格局,诸生产要素开始逐步融入商品经济轨道。数以亿计的农业劳动力的流动,则构成其中最活跃的因素。然而,经济社会发展从来不是径通意遂的一次性行为,农业劳动力转移同样如此。1987年开始的农业劳动力的明显逆转,为农村的两个转变蒙上了一层阴影。1989年所出现的百万农民大流动,则引起了更大的社会震动,以致颇有些人主张单纯借助清理、遣返等手段,把春潮乍起的农村流动人口重新回返迁移。但是,理性分析和现实运动表明,在商品经济大潮叠涌与价值观念急剧转变的今天,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绝非偶然。在其背后,存在着深刻的经济、社会、文化、资源背景,存在着成因复杂的迁移因素。 解书森 陈冰关键词:农村 劳动力 农业经济 我国文盲人口论 被引量:2 1989年 一、问题的提出 经济学家马歇尔说过;“所有资本中最有价值的是对人本身的投资”。这个论断已被发达国家提供的基本事实所证明。然而,近年来在对发展与改革的探索中,我们的许多同志往往津津于经济模式的设计,热心于轰轰烈烈的固定资产投资,却忽视了最有价值的行为——对人本身投资的研究和实践。我国与美国生产力水平相差近百年,其间固然有各种原因。 陈冰 解书森关键词:文盲 固定资产投资 经济模式 生产力水平 经济学家 人口论 工资体制与脑体工资关系格局 被引量:1 1990年 本文讨论社会主义传统工资体制和工资双轨下知识分子工资水平偏低乃至脑体收入倒挂问题。文中的脑体收入倒挂是脑力劳动者工资偏低的极端形式,其本身为总体比较概念。这个概念试图表述存在于社会主义经济生活中的如下事实:在工资分配关系中,知识密集部门与知识稀疏部门之间、人力资本存量不同的劳动者之间,其工资水平与知识存量及劳动投入表现为非对应关系,即脑力劳动报酬不是高于而是低于体力劳动报酬。 解书森 陈冰关键词:脑力劳动者 工资体制 工资标准 工资关系 工资管理体制 体力劳动者 历史的选择:对社会主义公有制模式确立的历史考察 1990年 本文从剖析斯大林模式的产生、发展过程,深入论证了传统经济体制模式的最终确立有其特殊的历史和社会背景,顺应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国家工业化初期运转良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工业化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模式。然而,传统经济模式与生俱来地具有僵化、呆滞的弊端,缺乏自我调节的功能,难以跟踪科学技术的发展。当经济进入成熟阶段后,弊端外现,难以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因而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都开始对传统经济模式进行扬弃,建立符合科技进步趋势,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模式,以保证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 解书森 陈冰关键词:所有制模式 斯大林 社会主义公有制 历史考察 布哈林 论人口城市化与科技、经济的交互效应 1988年 人口城乡分布变化所提供的事实表明,世界各国城市化趋势是各种因素作用下的自然厉史过程。要准确把握人口城市化的趋势,科学认识城市化机制,既需要进行综合的、整体的研究,也需要搞好不同层次、不同侧面的剖析。本文试图从世界各国城市化所提供的共同性事实出发,利用实证分析方法,探讨人口城市化与科技、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 事实表明,科技、经济与人口城市化的孕育、形成和发展是一个相互制约。 陈冰 解书森关键词:自然经济 人口城市化 实证分析方法 环境移民:贫困地区的一种从优选择 被引量:6 1988年 一为加快我国不发达地区摆脱贫困的步伐,近几年来,人们提出了变该地区经济的输血机制为造血机制,从而实现脱贫致富的设想。这与过去的单纯“济贫”相比,无疑具有明显合理性,并在不少地区发挥着积极作用。但任何事物都具有自己的特殊矛盾。 解书森 陈冰关键词:资源贫乏 摆脱贫困 不发达地区 生产力要素 对西方早期三种工资理论的述评 1989年 西方早期工资理论是资本主义工业与劳动力市场形成与发展时期的精神产物,即伴随劳动力市场的出现.资本主义经济本能地要求对经济活动中劳动力商品的买卖,特别是对长、短期支配不同集团的工资差别和一般工资水平的原因进行理论图解.正是应不同阶段经济生活的需要,产生了不同的早期工资理论.其中主要有:生活费用论(Cost of subsistence theory)、劳动基金论(Wage-fund theory)、二元效用论. 解书森 陈冰关键词:工资 劳动经济 改革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的初步设计 1990年 一、事业单位:多元分配模式事业单位工资模式的确立应符合商品经济要求,从有利于调动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积极性,有利于促进我国科学、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目的出发,改革过于集中的工资管理体制和行政控制下的统一分配制度、分配方法,建立符合事业单位自身特点和有利于发挥竞争机制的管理体制及相应工资制度;下放微观分配权,国家可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和对分配格局调整的要求,下达工资限额,制定工资政策,提供动态工资指导线,实施宏观控制。从这一设想出发,在工资管理体制、管理制度等方面应向多元转换。 解书森 陈冰关键词:国家机关 工资制度 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工资模式要论 1989年 近几年来,我国分配领域局面愈益严竣:从宏观角度考察,宏观调节乏力,消费需求持续膨胀,供求矛盾加剧,超分配连年发生;从微观层次分析,全民所有制中相当一部分单位边际工资效益下降,职工劳动积极性降低,劳动低攀比和收入高攀比并存;从分配关系分析,分配关系扭曲,脑体收入倒挂突出,基尼系数变化极不规范;……这一切,集中表现为各个领域广泛存在的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互相攀比和社会性分配不公。要防患于未然,亟须在对社会分配政策进行深刻调整的同时,对全民所有制单位工资模式进行梳理。 解书森 陈冰关键词:工资 有关列宁公有制思想的两个问题 1987年 一列宁去世以前,俄国已初步形成了二元公有制的雏型:在城市,实行以国营企业为主体的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在农村,逐步推行以合作社为主体的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从而为以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奠定了所有制基础。但是,二元公有制,是否是社会主义所有制的规范化的模式呢?苏联的社会主义历史实践证明列宁和马克思恩格斯一样,他没有将所有制形式凝固化。他的二元公有制模式,随着俄国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还经历了一个不断修正的过程。 陈冰 解书森关键词:列宁 公有制模式 国家资本主义 政治经济形势 国有化 所有制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