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仁芳

作品数:13 被引量:79H指数:6
供职机构: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资助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艾滋病
  • 4篇细胞
  • 3篇贞芪扶正
  • 3篇贞芪扶正胶囊
  • 3篇胶囊
  • 3篇扶正
  • 3篇扶正胶囊
  • 3篇病毒
  • 2篇亚群
  • 2篇细胞亚群
  • 2篇疗效
  • 2篇免疫
  • 2篇发热
  • 2篇病毒治疗
  • 1篇代偿
  • 1篇血清
  • 1篇血清转换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减少
  • 1篇血小板减少性...

机构

  • 12篇无锡市第五人...
  • 1篇上海市公共卫...

作者

  • 12篇陈仁芳
  • 9篇蒋亦明
  • 7篇陆宇红
  • 6篇孙彤
  • 5篇杨崎恩
  • 3篇杨琦恩
  • 2篇徐淑凡
  • 2篇徒康宛
  • 1篇冯艳玲
  • 1篇刘莉
  • 1篇齐唐凯
  • 1篇任勇
  • 1篇戴亚萍
  • 1篇汤阳
  • 1篇胡少轶
  • 1篇黄利华
  • 1篇卢洪洲
  • 1篇陈菊娣
  • 1篇陆忠华

传媒

  • 3篇江苏医药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护理研究(下...
  • 1篇国际中医中药...
  • 1篇中华临床感染...

年份

  • 2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康艾对高活性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治疗HIV-1患者病毒载量和CD4^+T细胞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康艾注射液联合高活性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在HIV-1患者治疗中的可行性,根据患者病毒载量和CD4+T细胞的变化情况评估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54例HIV-1阳性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采用高活性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治疗6 w,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添加康艾注射液,对比患者的病毒载量和CD4+T细胞变化。结果实验组病毒载量下降显著,实验组随诊病毒载量上升率为14.81%,低于对照组51.85%。CD4+T细胞增加显著,实验组随诊CD4+T细胞上升率为44.44%,高于对照组37.04%。实验组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分别为62.9%、33.33%、3.70%,总有效率100%;对照组分别为37.04%、44.44%、11.11%,总有效率92.59%,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艾注射液对于HIV-1阳性患者疗效可观,可以提高患者免疫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杨崎恩蒋亦明孙彤陈仁芳陆宇红
关键词:康艾抗病毒疗法病毒载量CD4+T细胞
艾滋病合并眼部结核一例被引量:1
2013年
患者女,47岁,农民,因反复发热半年余,右眼视物模糊2个月,于2012年3月18日入院。患者半年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午后明显,体温最高达40℃,伴夜间盗汗,间断于当地医院就诊,予退热抗感染治疗(具体不详),效果不明显。
陈仁芳刘莉冯艳玲汤阳齐唐凯卢洪洲
关键词:艾滋病反复发热抗感染治疗视物模糊医院就诊
慢性乙型肝炎核苷类治疗HBsAg血清转换后肝细胞内cccDNA仍存在1例被引量:1
2014年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后出现HBsAg血清转换是临床治疗的最理想终点[1].我们收治有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替比定夫、恩替卡韦治疗3年后获得HBsAg血清转换,但肝细胞内仍存有中等水平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ovalently closeel circular DNA,cccDNA),现报道如下.
陈仁芳陆忠华黄利华
关键词:核苷酸类共价闭合环状DNA
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老年失代偿期乙肝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9
2015年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LAM)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老年失代偿期乙肝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 56例老年失代偿期乙肝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30例,在常规保肝对症治疗同时加用LAM 100 mg/d联合ADV 10 mg/d抗病毒治疗;对照组26例在常规保肝对症治疗同时加用LAM 100 mg/d抗病毒治疗,疗程均为96 w,观察疗效。结果 96 w时,观察组70.0%(21/30)、对照组53.8%(14/26)(P>0.05)患者治疗后病情持续稳定,肝功能好转;观察组患者HBV DNA水平80.0%(24/30),对照组53.8%(14/26)在检测水平以下(<500拷贝/ml)(P<0.05)。结论 LAM联合ADV治疗老年失代偿期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能有效快速抑制病毒,改善肝功能,尤其在长期抗病毒中,可以减少病毒耐药的发生,延长存活率,同时无明显不良反应。
杨崎恩蒋亦明孙彤陈仁芳陆宇红
关键词:乙肝后肝硬化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
输入性疟疾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二例被引量:2
2012年
疟疾由按蚊叮咬传播的疟原虫感染引起,主要流行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院2010年12月收治了2例输入疟疾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蒋亦明孙彤陈仁芳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输入性疟疾亚热带地区疟原虫感染
水痘并发急性肾小球肾炎一例
2012年
患者,男,13岁,因发热、皮疹1d入院。入院前1d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9℃左右,无畏寒、寒战,无咳嗽、咳痰,无腹痛、腹泻,发热当晚出现皮疹,伴皮肤瘙痒。体格检查:体温38.8℃,神志清,急性发热面容,头面部、躯干、四肢均可见密集皮疹,有丘疹、水疱疹,口腔上腭黏膜有2枚疱疹.
蒋亦明陈仁芳孙彤杨崎恩
关键词: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发热并发水痘水疱疹皮疹
复方磺胺甲噁唑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3年
AIDS患者中肺孢子菌肺炎(PCP)的患病率为70%~80%,是AIDS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PCP治疗药物首选复方磺胺甲晤唑(SMZTMP),但该药不良反应大,除了骨髓抑制、肝肾功能异常等主要问题外,还有药物热及过敏性皮疹等。为弥补这一不足,本研究观察SMZTMP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PC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探索AIDS合并PCP更好的治疗方案。
陈仁芳陆宇红徒康宛杨琦恩孙彤蒋亦明
关键词:复方磺胺甲噁唑肺孢子菌肺炎甘草酸二铵疗效观察艾滋病主要死亡原因
贞芪扶正胶囊联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对艾滋病患者Thl/Th2、Tcl/Tc2和CD4^+T淋巴细胞的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贞芪扶正胶囊联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HAART)对艾滋病患者Th1/Th2、Tc1/Tc2和CD4^+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艾滋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HAART治疗,给予拉米夫定+齐多夫定或司他夫定+奈韦拉平或依非韦伦,治疗组给予贞芪扶正胶囊联合 HAART 治疗,疗程均为24周。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hl、Th2、Tcl、Tc2、CD4^+T淋巴细胞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Thl/Th2[(6.27±0.70)比(5.39±0.64),P<0.05]、Tcl/Tc2[(10.70±0.68)比(10.16±0.85),P<0.05]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289.2±101.5)个/ml比(121.1±77.5)个/ml,P<0.01]和对照组[(231.6±97.6)个/ml比(118.9±76.2)个/ml,P<0.01]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较治疗前增加,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贞芪扶正胶囊联合HAART可改善艾滋病患者Thl/Th2、Tcl/Tc2平衡,提高CD4^+T细胞计数。
陈仁芳戴亚萍杨琦恩陆宇红蒋亦明
关键词:T-淋巴细胞亚群TH1细胞贞芪扶正胶囊
贞芪扶正胶囊联合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艾滋病的疗效分析被引量:9
2014年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侵犯人体CD4+T淋巴细胞,破坏人体免疫系统引起的慢性传染病[1].现代医学研究认为,中医药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改善生活质量.为此,我们采用贞芪扶正胶囊联合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al therapy,HAART)治疗艾滋病,观察中药联合治疗是否具有减毒增效作用,结果报告如下.
陈仁芳杨崎恩徐淑凡陆宇红蒋亦明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贞芪扶正胶囊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免疫T细胞亚群
T-SPOT.TB在艾滋病合并结核感染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探讨结核感染酶联免疫技术(T-SPOT.TB)在艾滋病合并分支杆菌结核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6例晚期艾滋病患者(CD4计数均<200cell/μl)进行T-SPOT.TB测定。其中,合并活动性结核病26例(AIDS/ATB组),非活动性结核病30例(AIDS组),比较两组T-SPOT.TB阳性结果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斑点形成数。结果 AIDS/ATB组的T-SPOT.TB阳性率为92.3%,高于AIDS组的16.7%(P<0.01)。T-SPOT.TB试验诊断活动性结核病的敏感性为92.3%,特异性83.3%。AIDS/ATB组ESAT-6抗原和CFP-10抗原斑点形成数均高于AIDS组[(45.7±17.7)SFCs/106 PBMCs vs.(19.6±7.6)SFCs/106 PBMCs和(44.1±16.3)SFCs/106 PBMCs vs.(21.8±10.5)SFCs/106 PBMCs](P<0.01)。结论 T-SPOT.TB检测在艾滋病合并活动性结核病和潜伏结核感染中有辅助诊断价值。
陈仁芳杨琦恩陆宇红徒康宛孙彤蒋亦明
关键词:艾滋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