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钱兆洋

作品数:9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天津市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术后
  • 4篇体外循环
  • 4篇凝血
  • 4篇外循环
  • 4篇冠脉
  • 4篇冠脉搭桥
  • 4篇冠脉搭桥术
  • 4篇非体外
  • 4篇非体外循环
  • 4篇搭桥术
  • 3篇冠脉搭桥术后
  • 3篇搭桥术后
  • 2篇动脉
  • 2篇动脉旁路
  • 2篇动脉旁路移植
  • 2篇动脉旁路移植...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心肌
  • 2篇心肌缺血

机构

  • 5篇天津医科大学...
  • 3篇滨州医学院附...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钱兆洋
  • 4篇魏民新
  • 3篇王玉玖
  • 3篇封赞祥
  • 3篇王赞鑫
  • 3篇李伟
  • 3篇王锋
  • 2篇门剑龙
  • 2篇刘宝辉
  • 1篇刘典晓
  • 1篇任静
  • 1篇薛才广
  • 1篇姜月梅
  • 1篇梁德刚
  • 1篇田轶魁
  • 1篇杜鑫
  • 1篇侯芳
  • 1篇董圣军

传媒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天津医药
  • 1篇滨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华危重病急...
  • 1篇第16届中国...
  • 1篇第二届中国老...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微小RNA-133a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室重塑过程中的表达
2013年
目的 观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室重塑的动态过程以及微小RNA(miRNA)-133a在此过程中的表达.方法 建立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选取术后1、3、7、15、30d 5个观察点,将每组分为5个亚组,监测心脏功能,检测心室重塑指标以及心肌组织内miRNA-133a的表达.结果 I/R组:随再灌注时间延长心功能逐渐下降,心肌内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明显上调,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缺血区间质纤维化加重,心肌组织内miRNA-133a表达下调(P<0.05);其中第3天,细胞凋亡率最高,为(54.6±7.3)%,纤维化开始明显[L/R组比Sham组:(5.60±2.30)%比(1.64±0.41)%,P<0.05],心肌组织内miRNA-133a表达量最低(0.57±0.22).结论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发生纤维化重塑,再灌注后3d是心室重塑形成的重要时期;miRNA-133a在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室重塑的动态过程中表达明显下调,可能参与调节此过程.
薛才广梁德刚田轶魁钱兆洋杜鑫魏民新
关键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室重塑细胞凋亡
冠脉搭桥术后凝血功能变化多因素分析
目的:近年来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在冠心病外科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术后血管移植物(尤其是静脉移植物)的通畅率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文献报道术后第一年静脉移植物的堵塞率为15-20%,术后血管狭窄将显著增加患者二次血...
钱兆洋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凝血功能抗凝治疗
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后不同治疗方案对凝血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后VII因子(FⅦ)、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D-二聚体(D-dimer)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影响。方法根据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联合使用时间将60例OPCAB患者随机分为A、B组。于术前及术后4、14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发色底物法检测FVII和vWF,双抗体夹心法测定PAI-1,免疫渗滤法检测D-dimer。术后1、3个月门诊复查D-dimer,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4d2组患者FVII降低,vWF和PAI-1升高,均于术后14d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均P<0.05),3个指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dimer术后4d^1个月显著升高,术后3个月时降至接近术前水平。且除术后14d、1个月B组明显低于A组外,其余时点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CAB后患者出现一定程度的凝血、纤溶亢进状态,术后延长低分子肝素使用时间对FⅦ、vWF和PAI-1在术后14d内变化影响不明显,可降低D-dimer。
钱兆洋王赞鑫姜月梅门剑龙魏民新
关键词:WILLEBRAND因子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主动灌注与分流栓在猪急性心肌缺血模型中心肌保护作用比较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建立猪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并对比主动灌注法与分流栓(shunt)法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体重在50~60kg的雄性猪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A1(shunt-55%狭窄)组、A2(shunt-75%狭窄)组、B1(主动灌注-55%狭窄)组、B2(主动灌注-75%狭窄)组,(n=6)。手术组缝扎前降支近端部分管腔,分别建立55%、75%冠脉狭窄模型后,检测主动脉压(P_0)力与狭窄后冠脉灌注压(P_1),计算出冠脉有效灌注压(P_1/P_0);Elisa法检测各组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肌钙蛋白I(cTnⅠ)、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I酶(CK-MB)、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的含量。结果冠状动脉前降支血管部分缝扎法成功建立了冠状动脉狭窄55%、75%的心肌缺血模型。模型建立成功30min(或ST段抬高1mm)后,与对照组相比,手术狭窄组的有效灌注压(P_1/P_0)均显著下降(P<0.01),TNF-α、cTnⅠ、Mb、CK-MB、IL-6、IL-10显著上升(P<0.01)。与A组相比,B组的有效灌注压(P_1/P_0)显著增加(P<0.01),TNF-α、cTnⅠ、Mb、CK-MB、IL-6、IL-10显著降低(P<0.01),提示B组心肌损伤程度低于A组。结论与传统的shunt法相比,主动灌注法可以更好的维持心肌灌注压力,提高心肌保护效果。
封赞祥侯芳刘宝辉李伟王锋钱兆洋王玉玖
关键词:急性心肌损伤动物模型
雌激素-胶原蛋白海绵对移植静脉再狭窄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2017年
背景自体静脉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静脉再狭窄发生率高,影响远期疗效。目的观察雌激素-胶原蛋白海绵在预防移植静脉再狭窄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2016年1—5月,选取雄性新西兰家兔8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家兔分为A^D共4组,各20只。建立颈外静脉-颈总动脉旁路移植动物模型,游离并取颈外静脉1.5 cm,将其两端倒置,分别与颈总动脉行端侧吻合。A组不进行特殊处理;B组采用胶原蛋白海绵敷于吻合口周围;C组以17β-雌二醇均匀涂抹于吻合口周围;D组将胶原蛋白海绵浸泡于17β-雌二醇溶液,然后敷于吻合口周围。分别于术后6 h及7、14、28 d各取5只家兔,完整取下桥静脉。每个标本选3个不同切面,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测量内膜、中膜厚度,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p ERK1/2)表达水平。结果 C组、D组术后14、28 d桥静脉内膜厚度小于A组、B组,且D组术后14、28 d桥静脉内膜厚度小于C组(P<0.05)。C组、D组术后14、28 d桥静脉中膜厚度小于A组,C组术后28 d及D组术后14、28 d桥静脉中膜厚度小于B组,D组术后28 d桥静脉中膜厚度小于C组(P<0.05)。C组和D组术后6 h桥静脉PCNA表达水平低于A组、B组,C组术后7 d桥静脉PCNA表达水平低于A组、B组,D组术后7、14、28 d桥静脉PCNA表达水平低于A组、B组和C组(P<0.05)。C组、D组术后6 h桥静脉p ERK1/2与ERK1/2比值低于A组、B组,C组术后7 d桥静脉p ERK1/2与ERK1/2比值低于A组、B组,D组术后7、14、28 d桥静脉p ERK1/2与ERK1/2比值均低于A组、B组和C组(P<0.05)。结论雌激素用于自体移植静脉外膜可降低PCNA的表达水平和ERK1/2的活化,抑制细胞增殖和移植静脉内膜、中膜增生;胶原蛋白海绵具有缓释作用,提高了雌激素在局部的药物浓度,延长了药物的作用时间。
李伟封赞祥刘宝辉王锋钱兆洋王玉玖
关键词:雌激素类胶原蛋白海绵内皮细胞
应用硬质三尖瓣人工瓣环行三尖瓣成形术的近中期效果观察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对中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行三尖瓣成形术中应用Edwards MC3环的近中期效果。方法选择中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211例,均行三尖瓣成形术,术中根据患者体质量、二尖瓣瓣膜型号及三尖瓣测瓣器综合选择适当的Edwards MC3成形环,共使用Edwards MC3 28#瓣环121例、30#瓣环85例、32#瓣环5例。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随访,行心脏超声检查,比较手术前后三尖瓣反流程度、各心腔内径、肺动脉压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术后死亡3例,1例术后当天左心室破裂死亡,2例术后因发生低心排综合征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术后患者胸闷、肝大、下肢水肿等右心衰竭症状明显改善。术后1周中度反流3例(1.4%)、术后6个月中度反流2例(0.9%),无重度反流。术后心脏各腔内径较术前明显缩小,术后6个月缩小更明显。术后6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结论对中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行三尖瓣成形术中应用Edwards MC3成形环可明显减轻三尖瓣反流,缩小右心房、右心室内径,术后近中期效果满意。
李伟王玉玖封赞祥刘典晓董圣军王锋钱兆洋
关键词:三尖瓣关闭不全三尖瓣成形术人工心脏瓣膜
冠脉搭桥术后凝血功能异常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OPCAB)后血管移植物(尤其是静脉移植物)通畅率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是决定手术患者临床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围术期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对保证手术后桥血管通畅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实验通过检测接受非...
王赞鑫钱兆洋魏民新
D-二聚体和TF-1208 D/I基因多态性对OPCABG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D-二聚体和组织因子(TF)-1208 D/I基因多态性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首次行OPCABG患者的病例资料,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搭桥支数、左室射血分数(LVEF)、24 h胸腔积液引流量、术中肝素用量、联合抗凝和抗血小板时间、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等指标,术前及术后1、4、7、14 d和1、2、3个月的血生化指标,围手术期并发症,以及不同TF-1208 D/I基因多态性患者D-二聚体水平等,随访1年的预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1年再发心绞痛的危险因素。结果OPCABG术后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持续升高,术后1个月达到高峰〔1.94(1.07,2.70)mg/L〕,随后下降,3个月时已降至术前水平〔0.20(0.10,0.45)mg/L〕。TF-1208 I I基因型患者术后14 d和1个月的D-二聚体水平(mg/L)显著高于DD基因型和D/I基因型患者〔14 d:4.17(1.54,5.09)比1.91(1.07,2.26)、1.02(0.91,1.88),1个月:5.12(2.41,6.32)比1.94(1.18,2.70)、1.62(0.22,1.88),均P〈0.05〕。1年随访结果显示,25例患者再发心绞痛,无心肌梗死发生。TF-1208 I I基因型患者发生心绞痛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患者(χ2=0.197,P=0.00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LVEF〈0.50〔优势比(OR)=6.482,95%可信区间(95%CI)=1.365-18.763,P=0.015〕和TF-1208 I I基因型(OR=8.864,95%CI=1.613-46.743,P=0.012)是OPCABG患者术后1年再发心绞痛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OPCABG术后机体处于相对高凝状态并持续较长时间,术后3个月基本恢复;术前心功能差和TF-1208 I I基因型是术后再发心绞痛的独立危险因素。
王赞鑫钱兆洋任静门剑龙魏民新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D-二聚体基因多态性
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病人术后凝血功能变化及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钱兆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