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贵芳
- 作品数:11 被引量:40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SICU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了解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年1月-2010年12月SICU医院感染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335株,革兰阴性杆菌占65.7%,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占23.3%,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真菌占11.0%;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检出率分别为42.0%和43.3%;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分别为50.0%和56.4%;非发酵菌严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和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保持高度敏感;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对革兰阳性球菌具有高抗菌活性。结论 SICU医院感染的耐药问题严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及时掌握病原菌的耐药性变化,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
- 何清陈燕涛曾丽萍叶华钟贵芳郭瑞莲
- 关键词: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病原菌耐药性
- 大黄川芎汤鼻饲对危重症患者胃肠道的保护作用分析
- 2017年
- 目的:探讨大黄川芎汤鼻饲对危重症患者胃肠道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与分析2014年本院ICU科救治的34例危重症患者(作为对照组),遵医嘱给予蒙脱石散治疗;回顾2015年本院ICU科救治的34例危重症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大黄川芎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胃肠道功能障碍/衰竭(GIDF)评分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胃肠道黏膜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GIDF评分、MODS发生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川芎汤有效改善患者胃肠道缺血、血氧状态,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从而降低诱发MODS的状况。
- 钟贵芳郭瑞莲叶华
- 关键词:蒙脱石散胃肠道危重症患者
-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MODS临床疗效
- 目的观察在传统方法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同时行床旁连续血液净化(CBP)的疗效。方法 30例MODS患者在接受传统治疗的同时行CBP治疗,采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模式,使用瑞典Gambro...
- 叶华何清曾丽萍钟贵芳
- 文献传递
- 间断性肾脏替代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观察
- 2012年
- 目的探讨间断性肾脏替代治疗(IRRT)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科自2008年10月~2011年11月21例SAP患者行间断血液滤过治疗的疗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血压,检测肝肾功能、氧合指数(PO2/FiO2)、电解质、葡萄糖、血常规,并行APACHEⅡ评分。结果 21例SAP患者存活18例,死亡3例;经IRRT治疗后APACHEⅡ评分明显下降(P<0.05),生命体征明显好转;生化指标明显改善(P<0.05)。结论常规综合治疗SAP同时,早期合理应用IRRT可以清除炎症介质,维持内环境稳定,改善脏器功能,提高疗效,为临床治疗SAP提供一种重要辅助手段。
- 叶华何清曾丽萍钟贵芳郭瑞莲
- 关键词:血液滤过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
- 外科重症监护室5年医院感染资料回顾性分析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了解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SICU 2004年10月-2009年9月间医院感染情况。结果 5年平均医院感染率为9.79%(119/1 216),常见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40.25%)、腹腔(28.39%)和血流(9.32%)。检出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占67.03%(185/276),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占22.83%(63/276),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真菌占10.14%(28/276)。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株检出率分别为38.46%和34.78%;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在相应细菌中的构成比分别为60.00%和58.82%。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阿米卡星和左氧氟沙星敏感率较高,达86%以上;非发酵菌严重耐药,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达45%以上;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球菌具有高抗菌活性,敏感率达100%。结论 SICU医院感染及感染病原菌的耐药问题严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并及时掌握病原菌的耐药性变化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
- 何清陈燕涛曾丽萍叶华钟贵芳
-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外科病原菌抗菌药物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 血清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对发热患儿川崎病发病风险的预测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讨发热患儿的血清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对预测川崎病(KD)发病风险的价值。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队列设计,基于某三甲医院大数据平台,收集432例0~16岁发热患儿的临床与实验室检查数据,根据其血清A/G的四分位数及中位数将其分为4组,分析A/G与发热患儿KD发病的相关性。结果432例发热患儿KD的总发病率为14.4%(62/432)。A/G与KD的发病呈负相关,每增加0.1的A/G,KD的发病风险降低18%(OR=0.82,95%CI 0.76~0.88,P<0.001)。亚组分析显示,不同年龄、性别及生化指标的患儿,A/G与KD发病之间的负相关趋势均一致。结论A/G可能是预测发热患儿KD发病的有效生物学标志物。随着A/G的上升,KD的发病风险逐渐降低。这一发现对KD的早期诊断和风险评估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 李海凤张萍萍李云艳陈壮桂钟贵芳
- 关键词:川崎病白蛋白球蛋白发热
- 普通外科ICU严重腹腔感染的病原菌分析与治疗体会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外科ICU严重腹腔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经验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58例严重腹腔感染患者的资料,对患者的病原学发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178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26株,占70.79%,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39株,占20.79%,以屎肠球菌为主;真菌13株,占8.42%。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菌株检出率分别为67.50%和57.25%,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低。初始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第2、3周之后革兰阳性球菌分离率上升,真菌则多在第3周后出现。58例中混合病原菌感染占89.66%,细菌和真菌混合感染又占30.50%。未检出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属。结论严重腹腔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混合感染的发生率及细菌的耐药率比较高,及早、合理的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有利于控制细菌耐药的产生和播散。
- 叶华李莉钟贵芳张克林郭瑞莲程慧华何清
- 关键词:严重腹腔感染重症监护病房病原菌抗菌药物
- 替加环素治疗严重腹腔感染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6
- 2014年
- 目的评价替加环素经验性治疗严重腹腔感染(sIAI)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sIAI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入住SICU并应用替加环素经验性治疗,评估其临床及微生物学疗效,并观察其不良反应;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95株,分布在腹腔、下呼吸道和血液,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分别占71.6%和25.3%,真菌占3.1%;腹腔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7.1%,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占30.0%,以屎肠球菌为主;32例中混合致病菌感染占87.5%,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菌株检出率分别为85.7%和71.4%;替加环素治疗时间5~18d,中位疗程12d,临床总有效率为71.8%,其中单用22例,有效率72.7%;联用10例,有效率70.0%;替加环素对腹腔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的清除率分别为85.0%和9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清除率为88.5%;其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症状。结论替加环素治疗sIAI安全有效,可作为SICU中治疗sIAI的经验性用药。
- 何清叶华钟贵芳程慧华郭瑞莲张克林曾丽萍
- 关键词:替加环素严重腹腔感染
- 联合替加环素的抗菌治疗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多药耐药菌腹腔感染中的应用被引量:14
- 2016年
- 腹腔感染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中后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胰腺或胰周坏死组织感染,所致的脓毒症乃至器官功能障碍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多药耐药菌( multidrug-resistant bacteria,MDRB)的分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SAP继发MDRB腹腔感染,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更严峻的挑战。我科应用替加环素联合其他抗菌药物治疗SAP继发MDRB腹腔感染患者13例.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 何清陈燕涛钟贵芳郭瑞莲张克林程慧华叶华
-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多药耐药菌腹腔感染抗菌治疗替加环素器官功能障碍
- SICU严重脓毒症患者血降钙素原和乳酸清除率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及乳酸清除在SICU严重脓毒症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SICU从2013年6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78例严重脓毒症患者。临床数据包括血清降钙素原、APACHEⅡ评分、6 h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及患者预后等相关资料。根据临床结局及动脉血乳酸水平,所有患者分为存活组(n=54)和死亡组(n=24);高乳酸清除率组(n=51)和低乳酸清除率组(n=27)。结果各组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和基础血乳酸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死亡组患者的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6 h乳酸清除率较存活组明显低(P<0.05)。无论死亡组和存活组,PCT水平与患者乳酸清除率均无相关关系(r2=0.189,P>0.05;r2=0.133,P>0.05)。结论严重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升高及乳酸清除能力降低,二者水平变化间没有相关性。
- 叶华李莉钟贵芳张克林郭瑞莲程慧华何清
- 关键词:严重脓毒症血清降钙素原早期乳酸清除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