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立伟
- 作品数:33 被引量:68H指数:4
- 供职机构: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合并房室传导阻滞发生规律的探讨
- 2002年
- 目的 探讨溶栓治疗与非溶栓治疗后急性下壁心肌梗塞 (AIMI)发生房室传导阻滞 (AVB)的时间规律。方法 根据是否接受过溶栓治疗将 4 8例AIMI合并AVB的病人分为溶栓组和未溶栓组 ,分析并对比了两组AVB发生时间及高峰时间。结果 未溶栓组AVB时间高峰在 12小时 ,溶栓组则在 2 5~ 4 8小时内 ,两组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溶栓治疗的早期可能延缓了房室结区血管的闭塞 ,暂时维持了局部血供 。
- 金立伟万小平
- 关键词: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房室传导阻滞心肌梗塞溶栓治疗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支架术后亚急性血栓形成与外周血小板计数升高1例
- 2005年
- 刘军鲁金立伟席宏巍任爱巧
-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血栓形成血小板计数
- 运动负荷试验强阳性患者与其冠状动脉病变对应关系
- 目的:探讨运动负荷试验强阳性患者与其冠状动脉病变的对应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至2010年12月行TET检查385例,强阳性89例。其中男61例,女28例,并高血压者32例,合并糖尿病者30例,合并高脂血症...
- 金立伟
- 关键词:冠状动脉病变运动负荷试验
- 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运重建3种方法疗效的对比观察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对比观察静脉溶栓、冠状动脉(冠脉)溶栓加补救/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直接PCI对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IRA)血运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8例STEMI患者,分为静脉溶栓组(静脉组,46例)、冠脉溶栓加补救/择期PCI组(冠脉组,28例)和直接PCI组(PCI组,34例)。静脉组给予尿激酶150万U;冠脉组行冠脉造影后,IRA内给予尿激酶50万U溶栓,再次造影,IRA未通者行补救PCI,再通者10d后行择期PCI;介入组行冠脉造影后,对IRA行直接PCI。4周后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了解各组患者的心脏功能。结果:静脉组、冠脉组、PCI组IRA再通率分别为60.9%、78.6%、100%,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6.9%、21.4%、18.8%,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54.4±10.2)%、(56.2±9.6)%、(59.9±8.3)%。PCI组有1例发生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静脉组住院病死率为8.7%,脑卒中发生率为4.34%;冠脉组、PCI组均无一例发生住院死亡、脑卒中。结论:直接PCI效果佳、不良反应少,可作为治疗STEMI患者的首选。
- 刘军鲁邱春光金立伟雷励席宏巍任爱巧安爱红张玉玲王茜
-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肌血运重建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 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32例
- 2002年
- 金立伟万小平
- 关键词: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
- 急性肺动脉栓塞临床检查对比分析
- 2006年
- 目的通过结合急性肺动脉栓塞(PTE)的临床表现,对比分析心电图、血气分析、X线、放射性核素、肺动脉造影检查,以期减少急性肺栓塞漏诊和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比25例急性肺动脉栓塞病人的临床持征,各种检查的阳性率。结果25例急性肺动脉栓塞病各种检查中,阳性率依次为可肺动脉造影、放射性核素、血气分析、心电图、X线。结论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安全、无创,可作为PTE疗效评定的客观指标。
- 万小平金立伟
- 关键词:急性肺动脉栓塞
- 钾离子胺碘酮维持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窦性心律
- 2005年
- 目的为探讨钾离子对胺碘酮维持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窦性心律的辅助作用。方法选择56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30例,应用胺碘酮+氯化钾;单独组26例,单用胺碘酮,观察3个月内房颤的发生率及安全性。结果联合组和单独组3个月内房颤发生率分别是30.0%(9/30)、44.0%(11/25,停止观察1例);1个月内发生率分别是10.0%(3/30)、12.0%(3/25),1~2个月内发生率分别是6.7%(2/30)、12.0%(3/25);2~3个月内发生率分别是13.3%(4/30)、20.0%(5/25)。两组间有差异(P<0.05)。用药前后心电图PR、QRS、QT间期均有明显延长(P<0.01),心率有明显的降低(P<0.05),为胺碘酮正常药理作用。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氯化钾辅助胺碘酮维持窦性心律安全、有效、经济,值得推广。
- 刘军鲁金立伟席宏巍雷励
- 关键词:阵发性心房颤动胺碘酮
- 替罗非班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研究替罗非班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情况。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50例接受常规方式治疗,观察组50例在其基础上接受替罗非班进行治疗。观察统计两组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一氧化氮、内皮素-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指标水平以及生活质量情况,并予以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7 d,观察组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一氧化氮、内皮素-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躯体功能、心理职能等多项生活质量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白介素-5、白介素-6、白介素-8的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行替罗非班治疗后,可有效改善其血管内皮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从而促进康复。
- 邹燕金立伟李佩哲
-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替罗非班血管内皮功能
- 脾动脉部分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临床观察
- 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5月-2005年8月采用脾动脉部分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患者16例, 探讨脾功能亢进行脾部分栓塞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选择经CT或B超证实的门脉高压征脾功能亢进患者16例,并发出血者4例。男11例...
- 刘军鲁万小平金立伟席宏巍
- 文献传递
- 支架置入术治疗肾动脉狭窄型顽固性高血压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评估肾动脉支架置入术(PTRAS)治疗肾动脉狭窄型顽固性高血压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随访6个月,观察21例肾动脉狭窄型顽固性高血压患者肾动脉支架置入术前后血压及肾功能的变化。结果21例患者中,手术成功21例(100%),术后血压(1mmHg=0.133kPa)均明显下降(P<0.001),收缩压从(178±32)mmHg降至(134±16)mmHg,舒张压从(98±20)mmHg降至(76±12)mmHg;患者服用降压药物种类明显减少(P<0.001),从平均3.6±1.0种减至1.6±1.0种。PTRAS总有效率为76.2%(16例),治愈率4.8%(1例),控制率42.8%(9例),改善率28.6%(6例),无效率23.8%(5例)。血肌酐、尿素氮亦显著下降(P<0.001、P<0.05)。结论支架置入术治疗肾动脉狭窄型顽固性高血压既控制血压,也改善肾功能。
- 刘军鲁雷励金立伟席宏巍任爱巧
- 关键词:支架置入术肾动脉狭窄顽固性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