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金晓倩

作品数:6 被引量:58H指数:4
供职机构: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液
  • 3篇血液透析
  • 3篇维持性
  • 3篇维持性血液
  • 3篇维持性血液透...
  • 2篇血透
  • 2篇血液透析患者
  • 2篇肾病
  • 2篇透析患者
  • 2篇维持性血液透...
  • 1篇地黄
  • 1篇地黄汤
  • 1篇多样性
  • 1篇血透中心
  • 1篇血液净化
  • 1篇胰岛
  • 1篇胰岛素
  • 1篇易感
  • 1篇易感因素
  • 1篇治疗过敏性紫...

机构

  • 6篇杭州市第三人...

作者

  • 6篇金晓倩
  • 2篇任中杰
  • 2篇程晓妹
  • 1篇吴志平
  • 1篇林苗
  • 1篇鲍晓辉
  • 1篇李琳
  • 1篇路长
  • 1篇林苗

传媒

  • 2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新中医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乌司他丁与连续性血液净化联用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实效性探究被引量:19
2016年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有效性。方法选择自2014年2月—2015年12月在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ARDS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CBP治疗,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UTI治疗。治疗前后检测2组血pH、动脉血样分压(PaO_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白介素-6(IL-6)和TNF-α水平以及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aO_2、PaCO_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L-6和TNF-α分别为(41.2±3.8)pg/ml、(54.6±5.2)pg/ml,对照组为(47.5±6.4)pg/ml、(76.8±8.4)pg/ml,观察组IL-6和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UTI联合CBP治疗能显著改善ARDS患者的血气指标,改善临床检测指标。
金晓倩程晓妹林苗李琳路长
关键词:乌司他丁连续性血液净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犀角地黄汤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临床研究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观察犀角地黄汤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过敏性紫癜肾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7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33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犀角地黄汤加味治疗,2组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UN)、血肌酐(SCr)、24 h尿蛋白(24 h Upro)、血尿酸(BUA)及尿微量白蛋白(mAlb)]、凝血功能[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尿红细胞计数、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比例等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6.8%,对照组为6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患者SCr、BUN、24 h Upro、BUA、mAlb及尿红细胞计数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且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患者APTT、PT、TT值均较治疗前升高(P <0.05),FIB含量较治疗前降低(P <0.05);且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CD4^+/CD8^+以及CD16^+CD56^+NK细胞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 <0.05),CD8^+T细胞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 <0.05),CD3+T细胞、CD4+T细胞水平2组差异不大(P> 0.05)。观察组外周血CD4+T细胞、CD3+T细胞水平前后差值低于对照组,CD4^+/CD8+以及CD16^+CD56^+NK水平前后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犀角地黄汤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可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免疫功能及凝血功能,临床疗效显著。
林苗任中杰金晓倩陈仲汉吴志平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中西医结合疗法犀角地黄汤肾功能免疫功能
维持性血液透析终末期肾病患者肠道优势菌群多样性变化研究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终末期肾病患者肠道优势菌群多样性及其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采集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稳定终末期肾病患者和健康对照受试者的血液和粪便样本,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检测肠道优势菌群的变化情况,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患者血液中的白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内毒素(lipoposaccharide,LPS)。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终末期肾病患者肠道菌群总菌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肠道内有益菌群如双歧杆菌属细菌、乳酸杆菌属细菌和粪杆菌属细菌显著降低,而肠道内有害菌如肠杆菌科细菌和肠球菌属细菌均显著升高(P<0.05)。维持性血液透析终末期肾病患者血液中IL-6、TNF-α和LPS显著升高,均与双歧杆菌属细菌有显著负相关,与肠杆菌科细菌有显著正相关。肠道内乳酸杆菌属细菌和粪杆菌属细菌与IL-6呈显著负相关,肠球菌属细菌与其呈显著正相关。此外,乳杆菌属细菌与TNF-α呈显著负相关,肠球菌属细菌和LPS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终末期肾病患者肠道优势菌群多样性发生了显著变化,且与患者炎症因子有密切的相关性。
金晓倩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终末期肾病实时定量PCR细胞因子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013年
终末期肾脏疾病(end stage renaldisease,ESRD)患者通过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 dialysis,MHD)治疗,目前存活率和生活质量得到不断提高,患者可以存活10年甚至20年。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本院血透中心行血液透析超过3个月的116例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监测指标、治疗及预后,了解影响ERSD患者的主要影响因子,为提高ERSD的生存率提供临床参考。
金晓倩鲍晓辉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相关危险因素终末期肾脏疾病血透中心
厄贝沙坦片联合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片联合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试验组50例。对照组予以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0.25 U·kg^(-1)·d^(-1),bid,早餐和晚餐前皮下注射;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厄贝沙坦150 mg,qd,口服。2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酸酐(SCr)、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24 h UAER),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00%(47/50例)和76.00%(38/5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BUN分别为(6.84±0.56)和(7.67±0.70)mmol·L^(-1),SCr分别为(76.49±8.05)和(86.39±8.04)μmol·L^(-1),24 h UAER分别为(68.02±6.75)和(78.70±7.52)mg·24 h^(-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以头痛、眩晕、心悸、咳嗽为主,且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率分别为16.00%和2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片联合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确切,其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肾功能,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金晓倩任中杰
关键词:厄贝沙坦片2型糖尿病肾病安全性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感染的临床分析
2015年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合并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及时有效的防治感染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因不同原因发生感染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统计分析患者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血管通道、血液、消化道、泌尿道。糖尿病患者、低血红蛋白(Hb)、低白蛋白(Alb)、营养不良、心胸比例大的患者对感染发生有一定的影响。结论加强血液透析的规范化管理,有助于减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的发生。
金晓倩程晓妹
关键词:维持性血透易感因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