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洁 作品数:10 被引量:25 H指数:3 供职机构: 南阳市中心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替吉奥单药化疗联合华蟾素对胃癌晚期不可切除或复发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分析替吉奥单药化疗联合华蟾素对胃癌晚期不可切除或复发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及安全性,为胃癌晚期不可切除或复发患者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胃癌晚期不可切除或者胃癌根治术后复发患者共计84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42例,分别采用替吉奥单药化疗、替吉奥联合华蟾素治疗。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个周期。2组患者完成治疗后分别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36个月随访,统计患者的毒副作用,比较2组患者1年、2年、3年生存率、不同阶段的体力状况(KPS)评分、肿瘤患者生活质量评分(QOL)及3年死亡率。结果2组患者肿瘤分期、病理类型、年龄、性别、入组前KPS评分、QOL评分、预估生存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完成4个疗程治疗,2组患者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2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高于替吉奥组(P<0.05);替吉奥组患者完成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不良反应率明显高于联合治疗组(P<0.05),KPS评分、QOL评分明显高于替吉奥组患者,随访3年,替吉奥组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联合治疗组(P<0.05)。结论替吉奥单药化疗联合华蟾素可有效增加复发或晚期胃癌患者2年期、3年期生存率,降低患者化疗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对胃癌不可手术切除患者或者复发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肖荣倩 张颖雪 郭洁关键词:胃癌晚期 胃癌复发 华蟾素 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饮食指导与常规饮食干预对老年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依从性及住院时间的影响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饮食指导与常规饮食干预对老年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依从性及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6例老年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饮食干预,研究组患者采用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饮食指导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治疗依从率、营养指标血红蛋白(Hb)、转铁蛋白(TRF)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为(7.24±1.17) 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0.58±2.0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55,P<0.05)。研究组患者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0,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Hb、TRF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患者营养指标Hb、TR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26、9.358,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30,P<0.05)。结论: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饮食指导能够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其治疗依从性,提升其营养指标,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吕然 孙燕 郭洁关键词:营养指标 健康信念模式 住院时间 治疗依从性 祛瘀舒痞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临床研究 2023年 目的:观察祛瘀舒痞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13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采用14 d序贯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祛瘀舒痞汤治疗。评价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病理组织评分,检测胃液中亚硝酸盐、乳酸、游离酸、总酸及胃泌素(GAS)、血清胰蛋白酶原2 (TAT-2)、胃蛋白酶原(PG)、高尔基体蛋白(GP73)水平,比较2组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8.79%,高于对照组6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异型增生、萎缩、炎症及肠生化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GAS、PGⅠ、PGⅡ水平较治疗前升高,TAT-2及GP73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GAS、PGⅠ、PGⅡ水平高于对照组,TAT-2、GP73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亚硝酸盐及乳酸水平均降低,游离酸及总酸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亚硝酸盐及乳酸水平低于对照组,游离酸及总酸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瘀舒痞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胃部病理情况,改善胃液酸碱度。 郭洁 方玲 田春阳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 中医证候评分 胃酸 胃蛋白酶原 中心体相关蛋白55、睾丸表达基因14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中心体相关蛋白55(CEP55)、睾丸表达基因14(TEX14)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行手术治疗的78例结直肠癌病人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为研究对象。利用Ualcan数据库分析CEP55和TEX14在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CEP55和TEX14 mRNA表达;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CEP55和TEX14蛋白表达;分析CEP55和TEX14蛋白表达与病人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对病人随访5年,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分析CEP55和TEX14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病人5年生存率的关系;使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结直肠癌病人预后的因素。结果Ualcan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结直肠癌组织中CEP55和TEX14表达量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CEP55、TEX14 mRNA水平(2.34±0.70比1.00±0.26、1.57±0.44比0.98±0.25)及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CEP55和TEX14蛋白表达与分化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无神经浸润、有无肝转移有关(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CEP55蛋白阳性病人生存率为52.73%,明显低于CEP55蛋白阴性病人生存率78.26%(P<0.05);TEX14蛋白阳性病人生存率为52.63%,明显低于TEX14蛋白阴性病人生存率80.95%(P<0.05)。低分化、淋巴结转移、TNM分期Ⅲ~Ⅳ期、CEP55蛋白阳性、TEX14蛋白阳性是影响结直肠癌病人5年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EP55和TEX14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CEP55和TEX14蛋白阳性病人5年生存率低于阴性病人,这些指标的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郭洁 田春阳 夏永欣关键词:结直肠肿瘤 胃癌患者血清膜联蛋白A1、糖类抗原72-4、胃蛋白酶原Ⅰ及胃泌素-17水平变化及意义分析 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膜联蛋白A1(ANXA1)、糖类抗原72-4(CA72-4)、胃蛋白酶原Ⅰ(PGⅠ)及胃泌素-17(G-17)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胃癌患者85例,慢性胃炎患者60例,体检健康者60例,检测3组受试者血清ANXA1、CA72-4、PGⅠ及G-17水平,并分析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计算各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胃癌的诊断价值。结果胃癌患者血清ANXA1、CA72-4和G-17水平均高于慢性胃炎和健康者,而PGⅠ水平均低于慢性胃炎和健康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TNM分期为Ⅲ+Ⅳ期、肿瘤大小>5 cm的胃癌患者血清ANXA1水平分别高于TNM分期为Ⅰ+Ⅱ期、肿瘤大小≤5 cm的患者(P <0.05)。低分化、TNM分期为Ⅲ+Ⅳ期、肿瘤大小> 5 cm、有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CA72-4水平分别高于中高分化、TNM分期为Ⅰ+Ⅱ期、肿瘤大小≤5 cm、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0.05)。TNM分期为Ⅲ+Ⅳ期患者血清PGⅠ水平明显低于TNM分期为Ⅰ+Ⅱ期的患者,而G-17水平明显高于TNM分期为Ⅰ+Ⅱ期的患者(P<0.01)。血清ANXA1、CA72-4、PGⅠ、G-17联合诊断胃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71%、81.67%、76.60%和88.29%。结论胃癌患者血清ANXA1、CA72-4、和G-17水平升高,PGⅠ水平降低,与患者TNM分期、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一定联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夏永欣 田春阳 郭洁 张萌关键词:胃癌 膜联蛋白A1 糖类抗原72-4 胃泌素-17 血清CA125、CA724、CEA水平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血清糖类抗原(CA)125、CA724、癌胚抗原(CEA)水平与胃癌(G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80例GC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80例胃部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CA125、CA724、CEA水平及其阳性检出率,并分析GC患者血清CA125、CA724、CEA水平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观察组CA125、CA724、CEA水平及其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TNM分期为Ⅲ~Ⅳ期、分化程度低、浸润深度在黏膜下层以及有淋巴结转移的GC患者血清CA125、CA724、CEA水平均明显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125、CA724、CEA在GC中呈高表达状态,且与TNM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可为GC患者病情发展的进一步评估提供有力的参考,也可作为GC预后的评估指标。 赵先群 方玲 张向东 郭洁 田春阳关键词:CA125 CA724 GC 临床病理特征 息肉切除术治疗早期结直肠癌对患者血清中CEA、IL-2、MMP-2以及MMP-9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究息肉切除术治疗早期结直肠癌对患者血清中CEA、IL-2、MMP-2以及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早期结直肠癌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RT-qPCR)实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检测早期结直肠癌患者息肉切除术治疗前后血清中CEA、IL-2、MMP-2和MMP-9的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结果息肉切除术治疗后,CEA、MMP-2和MMP-9的mRNA水平明显下降,IL-2的mRNA水平略微上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息肉切除术治疗后,患者血清中CEA、MMP-2和MMP-9的蛋白水平明显下降,IL-2的蛋白水平略有上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息肉切除术治疗早期结直肠癌后,患者血清中的CEA,MMP-2以及MMP-9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上均有明显下降,IL-2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上均略有上升。 郭洁 方玲关键词:息肉切除术 结直肠癌 MMPS IL-2 CEA 不同治疗方式对急性梗阻性结肠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评估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式对急性梗阻性结肠癌患者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90例左半结肠癌伴急性肠梗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根据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50)。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急诊开腹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研究组采用结肠腔内支架置入联合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围术期相关指标,肿瘤相关指标以及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感染率及造口率均低于对照组,而淋巴结清扫数目则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w两组患者的肿瘤相关指标均较术前降低,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 y,研究组患者的总生存率高于对照组,而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肠腔内支架置入联合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治疗左半结肠癌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疗效更为显著,同时可降低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最终改善其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郭洁关键词:左半结肠癌 急性肠梗阻 支架置入 奥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SAP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考察奥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该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以我院2008-03/2013-06收治的140例SAP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美拉唑和生长抑素.考察两组的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等,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4.29%和77.14%,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住院时间(18.4 d±1.3 d vs 25.3 d±1.7 d)和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2.1 d±1.2 d vs 3.6 d±1.5 d)等相比,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以研究组更为理想.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7.14%vs25.71%)、死亡率(2.86%vs 11.43%)以及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率相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能够加速SAP患者的康复进程,且可降低SAP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临床安全性良好. 夏永欣 刘晓政 张向东 尚品杰 郭洁关键词:生长抑素 奥美拉唑 不同病变长径的早期食管癌患者经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的疗效及并发症比较 2024年 目的探讨不同病变长径的早期食管癌患者经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的疗效及并发症比较。方法收集采用经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的早期食管癌病变长径<3 cm的早期食管癌患者65例为对照组,收集同期病变直径>3 cm经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的早期食管癌患者85例为试验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病灶切除效果,围术期情况,治疗前后3个月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整块切除率和完全切除率对比无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禁食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CEA、SCC-Ag、CA19-9的水平均较治疗前低(P<0.05),但两组患者的CEA、SCC-Ag、CA19-9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经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不同病变长径的早期食管癌患者的切除效果、3个月后的肿瘤标志物水平、抗生素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相近,病变长径较长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以及并发生发生率略高于病变长径较短者,具有临床参考意义。 赵先群 郭洁 张向东关键词:早期食管癌 黏膜剥离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