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媛
- 作品数:47 被引量:539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一般课题美国福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新刑事诉讼法修改与酷刑预防机制的完善被引量:1
- 2012年
- 防止酷刑是我国当前刑事诉讼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2012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新设了一系列酷刑预防机制:不仅确立了反对强迫自证其罪原则,改革了羁押性讯问程序,还正式规定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及其配套制度。这些新的举措有望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刑事诉讼中的酷刑行为,但是也都存在继续完善的空间。如实陈述义务的存在将大大削弱酷刑预防体系的整体效果,羁押性讯问改革的成效有赖于新制度的切实实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贯彻也需要解决一系列的理论与技术问题。
- 郭志媛
-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实施若干问题研究--以实证调查为视角被引量:73
- 2014年
- 以疲劳讯问和以威胁的方法取得的口供应当排除,以严重引诱、欺骗手段和违反重要程序性规定取得的口供也应当排除。非法证据排除的证明标准在立法上的双重表述存在缺陷,应当修改为"不能排除"非法取证的单一标准。在程序问题上,审查起诉阶段排除非法证据应引入听证机制,审判阶段排除非法证据应以庭审排除为原则、审前会议排除为例外。
- 陈光中郭志媛
- 关键词:非法证据排除证明标准
- 健全统一 规范 公正的司法鉴定制度被引量:10
- 2015年
- 深化司法鉴定制度改革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但目前司法鉴定制度在管理方面,侦查机关内设鉴定机构的业务范围、审判机关的名册管理问题等依然制约着司法鉴定统一管理体制的进一步发展;在司法鉴定实施程序方面,有关司法鉴定的委托与受理、采用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鉴定人负责制等问题依然突出;在诉讼程序方面,有关司法鉴定的启动、质证、重新鉴定等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这意味着我国司法统一、规范、公正的司法鉴定制度的发展还存在较大阻碍,需要进一步健全统一的司法鉴定管理体制,健全规范的司法鉴定实施程序,健全公正的司法鉴定诉讼程序。
- 卞建林郭志媛
- 关键词:司法鉴定鉴定管理
- 论诉讼证明的相对性被引量:126
- 2001年
- 诉讼证明既是一种认识活动 ,又是一种诉讼行为 ,因此 ,除了应该遵循认识论的普遍规律外 ,还应接受程序法律和证据规则的调整和制约。认识本身的相对性和诉讼证明的特殊性决定了人们对案件事实的认识不可能达到与客观存在的案件事实完全一致、绝对真实的程度。基于诉讼证明的相对性原理 ,应当重塑我国刑事诉讼中定罪判决的证明标准 :其主观标准可以概括为“法官内心确信无疑” ,其客观标准则为“最大限度地符合或接近案件客观事实”。
- 卞建林郭志媛
- 关键词:诉讼证明认识论相对性证明标准
- 传闻证据规则变革评述--兼谈对我国确立传闻证据规则的启示与借鉴
- 传闻证据规则是英美法系中一项古老而重要的证据规则,被认为是英美证据法体系的核心与灵魂。本文试图在归纳传闻证据规则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重点评述该规则在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刑事诉讼领域内的最新变革,并从中探求这些变革对我国确立...
- 郭志媛蔡溦
- 关键词:传闻证据规则司法改革刑事诉讼
- 迈向理性的刑事诉讼法学——2006年刑事诉讼法学研究述评被引量:2
- 2007年
- 2006年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主要围绕刑事诉讼基本理论、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司法改革以及证据制度等问题进行,体现了如下几点可喜的变化和进步:刑事诉讼法学的学科体系逐渐从注释法学转向理论法学,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在检讨传统刑事诉讼法学基础上出现了一些富有创见的新理论体系;研究方法趋于多样化,特别是实证研究的引入为刑事诉讼法学注入新的活力;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仍然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体现了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的互动。
- 卞建林郭志媛
- 关键词:刑事诉讼法学实证研究
- 刑事证明主体新论——基于证明责任的分析被引量:33
- 2003年
- 卞建林郭志媛
- 关键词:刑事诉讼诉讼证明
- 刑事证据可采性研究
- 证据的排除与采纳是英美证据法的核心问题,也是大陆法系诉讼理论研究与司法实践的重要内容。但是在我国,证据的可采性还是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民事诉讼法学界已经进行了一系列尝试性研究,而刑事诉讼法学界在该领域的探索相对落后,迄今...
- 郭志媛
- 关键词:可采性规则刑事
- 解读新《刑事诉讼法》 推进司法鉴定制度建设被引量:17
- 2012年
- 新《刑事诉讼法》对司法鉴定制度做了如下修改:纠正了"鉴定结论"不准确的提法,还原了司法鉴定之本质;删除了"人身伤害的重新鉴定或者精神病医学鉴定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医院进行"的规定,理顺了司法鉴定体制;明确了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的范围,确立了鉴定意见的传闻排除规则;增强了鉴定人参与诉讼的权利保护;增设了专家辅助人制度,使鉴定意见的质证程序有望实质化。这些修改是司法鉴定程序立法的重大进步,然而鉴定人权利保障体系尚有待健全。
- 卞建林郭志媛
- 关键词:新《刑事诉讼法》司法鉴定
- 鉴定机构性质辨析被引量:14
- 2007年
- 司法鉴定的社会化加剧了鉴定机构经济利益与社会公信力之间的矛盾,引发了人们对鉴定机构性质定位的思考与讨论。鉴定机构究竟应定位为商业服务机构,还是公益性的服务机构,成为争论的焦点。笔者从分析司法鉴定机构的四个属性入手,提出鉴定机构应当具有独立性、中立性、服务性和公益性。鉴定机构公益性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包括:鉴定活动的本质决定了鉴定机构应当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司法鉴定的专业性决定了其无法完全实现市场化;司法鉴定全面市场化将产生一系列不良后果。基于对鉴定机构性质的这一认识,我们应当加强司法鉴定管理,对特殊专业领域的鉴定机构进行扶持,并应尽快明确鉴定机构的收费标准。
- 卞建林郭志媛
- 关键词:公益性市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