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膺予

作品数:11 被引量:21H指数:4
供职机构:华东理工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社会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社会学
  • 3篇政治法律
  • 2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德育
  • 3篇主义
  • 2篇道德
  • 2篇有效性
  • 2篇社会
  • 2篇社会主义
  • 2篇文化
  • 2篇高校
  • 2篇高校德育
  • 1篇大学生
  • 1篇道德规范
  • 1篇德育工作
  • 1篇德育内容
  • 1篇德育实效
  • 1篇德育实效性
  • 1篇德治
  • 1篇邓小平
  • 1篇邓小平理论
  • 1篇邓小平社会主...
  • 1篇亚文化

机构

  • 11篇华东理工大学

作者

  • 11篇郑膺予

传媒

  • 9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复旦学报(社...
  • 1篇中共济南市委...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关于腐败现象的几点思考
1999年
权力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客观现象,它是指某一主体(权力角色、或曰掌权者)凭借和利用某种资源对客体进行价值控制,致使客体服从主体,以实现主体意志、目标或利益的能力及其影响力。权力起源于维护社会公众利益和社会公共生活秩序的需要,是人类社会和群体组织有序运转的指挥、决策和管理力量。就其本质而言。权力是一种公共意志,但在不同的社会中。
郑膺予
关键词:权力道德腐败现象掌权者人民群众公共权力反腐败斗争
邓小平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条件分析
2000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在研究国际经验和世界形势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的崭新实践中,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是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的思想,这是邓小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郑膺予
关键词: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社会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社会主义列宁
以科学发展观审视德育的理念与有效性
2006年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把它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本文试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出发,探讨科学发展观的伦理意义,并以此审视德育的理念及探讨德育的有效性。
郑膺予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德育有效性
关于高校德育实效性问题的哲学思考被引量:1
2003年
本文主要结合高校德育实效性问题,从哲学思考的角度对德育的对象、德育的目标、德育的内容等方面进行论述。认为学生应是德育的主体;在道德教育活动中,我们不仅要重视德育的过程,更应注重道德的实践;在教学内容上,应根据德育的目标,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活动,重视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郑膺予
关键词:德育有效性
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被引量:7
1999年
本文论述了可持续发展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意义以及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首先,认可持续发展对于人的生存、发展,以及对自然价值和自身价值认识的深化等三方面论述了可持续发展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意义;其次.论述了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可持续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它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类只有提高了自身素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才能自觉地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郑膺予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个人主义现状透析
1998年
个人主义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哲学、伦理学和社会行为的概念。作为哲学概念的个人主义,有其产生、演变的历史,是一部分人对于个人与社会、个人与环境、个人与他人等相互关系的哲学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对宇宙、自然和人类的本质及其内在逻辑的认识。作为伦理学和社会行为的概念的个人主义,受个人主义哲学思潮的影响。
郑膺予
关键词:个人主义半封建半殖民地合理利己主义社会行为文化传统
论社会主义“德治”与“法治”的一致性
2002年
社会主义的道德和法的一致性,决定了社会主义“德治”和“法治”的一致性。“德治”和“法治”作为治国安邦的两种手段,都是不可或缺的。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实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基本国策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
郑膺予
关键词:社会主义道德法律德治法治
试论道德的强制性被引量:5
2005年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道德的强制性问题进行了探讨。所谓道德的强制性,强调的是道德的外在制约,即加大社会道德规范对人的制约力度,或加大道德他律的力度。道德的强制性不同于法律的强制性,这表现在它们的适用范围不同,它们的强制方式和力度不同。从理论上看,道德规范的提出一开始便带有外在的强制性,而从实践上看,道德规范的提出实源于调整人们社会生活的需要;就我国目前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来说,强调道德的强制性就是意欲通过外在的强制性的道德规范建立起市场经济的伦理基础,为经济主体建构一个规范化的行为模式,以此提升社会成员的道德境界。
郑膺予
关键词:道德道德规范强制性社会舆论
试论和谐教育的内涵及其本质特征
2007年
和谐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又受社会的制约和影响;教育民主和教育公正是和谐教育的本质特征,只有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才有可能实现和谐教育,才有可能通过和谐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郑膺予
关键词:和谐教育教育民主教育公正
试论亚文化对青年的影响 ——兼论德育工作的应对被引量:4
2001年
江泽民同志在教育问题的重要谈话中,强调德育是"直接关系到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能否取得成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工作,要求"大家都要有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问题,开展工作."并提出了德育首位的思想,即德育在培养"四有"新人过程中的导向作用;同时,又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必须更新观念,使德育内容具有时代精神,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郑膺予
关键词:亚文化青年德育工作德育内容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