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少秋

作品数:21 被引量:107H指数:6
供职机构: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广州市教育系统创新学术团队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细胞
  • 6篇乳腺
  • 6篇肿瘤
  • 6篇基因
  • 5篇腺癌
  • 4篇淋巴
  • 4篇免疫
  • 4篇免疫组化
  • 4篇肺癌
  • 4篇表达及意义
  • 3篇蛋白
  • 3篇乳腺癌
  • 3篇上皮
  • 3篇淋巴结
  • 3篇淋巴结转移
  • 3篇癌细胞
  • 2篇导管
  • 2篇导管癌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内皮

机构

  • 5篇中山大学
  • 5篇梅州市人民医...
  • 5篇广东省梅州市...
  • 4篇广州医学院
  • 4篇广州医科大学
  • 2篇广东省梅州市...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深圳市龙岗中...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东医科大学

作者

  • 21篇郑少秋
  • 12篇谢寿城
  • 11篇朱文标
  • 6篇廖志东
  • 5篇张雅洁
  • 3篇卢善明
  • 3篇王红艳
  • 2篇白翔
  • 2篇张红
  • 2篇涂永生
  • 2篇陈会林
  • 2篇匡亚玲
  • 2篇吴国武
  • 1篇黄榕权
  • 1篇林云恩
  • 1篇梅开勇
  • 1篇黄艳芳
  • 1篇黄艳芳
  • 1篇吴秋良
  • 1篇江洁颖

传媒

  • 2篇临床与实验病...
  • 2篇广东医学
  • 2篇中国肺癌杂志
  • 2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黑龙江医药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吉林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4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上皮型钙黏蛋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血清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血清中的表达及在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以酶联免疫法检测不同分期和术前术后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对照组血清中E-cad的含量,并分别进行比较。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组血清中E-cad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中E-cad水平高于Ⅰ、Ⅱ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血清中E-cad水平低于术前(P<0.05)。结论E-cad在内异症发病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其血清水平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明显升高,虽与疾病严重程度无关,但与预后密切相关。
史文静宋绿茵梅开勇郑彩银郑少秋张红秦础强江敏妍江洁颖白翔
关键词:上皮型钙黏蛋白子宫内膜异位症酶联免疫法
TOP2a在梅州地区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对梅州地区乳腺癌TOP2a的表达及意义进行研究,探讨TOP2a作为乳腺癌预后判断指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2016年梅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乳腺癌病例进行回顾,明确120例乳腺癌中TOP2a蛋白的表达状况,统计分析TOP2a蛋白表达与乳腺癌分子分型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观察TOP2a蛋白在原发灶及复发转移灶表达的变化。结果:TOP2a蛋白表达在HER2过表达型、HER+Luminal B型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5.00%)、(66.67%),与在HER-Luminal B型、Luminal A型及基底细胞型中的阳性率(39.13%)、(34.78%)、(29.41%)相比明显升高;在发生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为Ⅲ级、临床分期为Ⅲ~Ⅳ期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7.45%)、(69.23%)、(55.00%),在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为Ⅰ~Ⅱ级、临床分期为Ⅰ~Ⅱ期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3.84%)、(32.39%)、(46.00%),在组织学分级为Ⅰ~Ⅱ级及分级为Ⅲ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7例淋巴结转移病例中,6例发生TOP2a蛋白表达的变化,占12.77%。结论:TOP2a可以作为乳腺癌的预后指标,其在乳腺癌原发灶和转移灶的表达存在差异,作为蒽环类药物预测指标检测时需同时对原发灶及转移灶进行检测。
郑少秋朱文标陈勇谢寿城
关键词:乳腺癌
IHC与FISH检测11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HER-2的对比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比较IHC与FISH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HER-2的一致性。方法:分别用IHC和FISH对11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HER-2进行检测,比较两者检测结果的相关性。结果:118例浸润性乳腺导管癌标本,IHC检测结果为:14例为(-);20例为(1+),55例为(2+),29例为(3+)。FISH检测结果为:53例为>2.2,64例为<1.8,1例为1.8-2.2。IHC检测HER-2阳性的病例FISH检测中阳性符合率96.6%(28/29),IHC检测HER-2阴性的病例FISH检测均为阴性,符合率100%(34/34)。IHC检测HER-2(2+)的55例患者中有25例经FISH检测证实HER-2阳性,30例呈阴性。FISH检测共发现5例17号染色体多体,其发生率为4.24%。IHC检测到8例乳腺癌HER-2表达存在异质性,异质性在FISH检测中亦得到证实。结论:IHC与FISH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HER-2具有高度一致性,免疫组化HER-2(2+)病例需行FISH检测。
朱文标郑少秋卢善明谢寿城
关键词:浸润性导管癌HER-2荧光原位杂交HER-2
廉江地区某镇鼠类及其体内寄生虫感染情况的初步调查被引量:21
2006年
目的了解广东省廉江地区农村鼠类广州管圆线虫、带状链尾蚴、肝毛细线虫和旋毛虫感染的情况。方法在室内、外采用电捕鼠器、鼠笼和粘鼠板等方法捕鼠,鉴定种类后,取其心肺组织、肝脏和膈肌检查广州管圆线虫、带状链尾蚴、肝毛细线虫和旋毛虫的感染情况。结果共捕获鼠类236只,有黄胸鼠、褐家鼠、小家鼠、臭、施氏屋顶鼠和社鼠6种,其中黄胸鼠为优势种,占58.5%,其次为褐家鼠,占22.5%。上述鼠寄生虫的总感染率约为35.59%。其中,广州管圆线虫和带状链尾蚴的感染率较高,分别为17.37%和16.95%;肝毛细线虫感染率较低,为1.27%;旋毛虫的感染率为0。不同鼠种中褐家鼠的寄生虫感染率最高(66.00%),感染的寄生虫种数亦最多,黄胸鼠次之(35.50%)。广州管圆线虫在野栖鼠中感染率很高,在家栖鼠中感染率很低;带状链尾蚴在野栖与家栖鼠中均可找到,只是在野栖鼠中感染率较高;肝毛细线虫仅在家栖的褐家鼠中检出。结论广东省廉江地区农村鼠类广州管圆线虫与带状链尾蚴感染情况相当普遍和严重;肝毛细线虫亦有一定程度的感染。
蓝先旗陈海业张红郑少秋白翔李为杞陈代雄李小敏
关键词:鼠类寄生虫
基因芯片筛选CD133^+/CD133^-肺腺癌细胞中新的耐药基因被引量:3
2014年
背景与目的肿瘤干细胞可能是肿瘤多药耐药的主要原因,CD133是目前较为公认的肿瘤干细胞标记物。本研究旨在应用功能分类基因芯片筛选CD133+和CD133-肺腺癌细胞中差异表达的肿瘤耐药基因,寻求新的肺癌耐药相关基因。方法免疫磁珠分选法分选A549细胞,采用功能分类基因芯片筛选CD133+和CD133-肺腺癌细胞中差异表达的肿瘤耐药基因,并使用RT-qPCR验证。顺铂半数有效抑制浓度(half inhibiting concentration,IC50)、阿霉素IC50作用A549细胞48 h后,RT-qPCR检测肿瘤耐药基因CYP2C19、CYP2D6、CYP2E1、GSK3α、PPARα和PPARβ/δ的表达变化。结果共筛查出31个差异表达的肿瘤耐药基因,与CD133-细胞相比,CD133+细胞有30个基因表达上调,1个基因表达下调。RT-qPCR结果与芯片一致。A549细胞经1.97μg/mL顺铂或0.61μg/mL阿霉素作用48 h后,CYP2C19、CYP2D6、CYP2E1、GSK3α、PPARα和PPARβ/δ等肿瘤耐药基因表达上调。结论利用功能分类基因芯片筛选出31个可能与CD133+肺腺癌细胞耐药相关的基因,其中CYP2C19、CYP2D6、CYP2E1、GSK3α、PPARα和PPARβ/δ为新发现的肺癌耐药相关基因。
王红艳郑少秋涂永生张雅洁
关键词:CD133耐药
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9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被引量:15
2010年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三者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84例乳腺癌(有腋淋巴结转移者52例,无腋淋巴结转移者32例)的VEGF—C、MMP-2和-9以及血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的表达进行检测,统计分析VEGF—C、MMP-2和-9与乳腺癌淋巴管生成的关系。利用重组质粒表达载体介导的短发夹式干扰RNA(shRNA)靶向沉默乳腺癌MCF-7细胞株中VEGF—C基因,PCR检测VEGF—C、MMP-2和-9的表达。结果VEGF—C与MMP-2和-9在乳腺癌组织中均呈过表达,分别为83.3%(70/84)、89.3%(75/84)和75.0%(63/84),且在腋淋巴结转移组[94.2%(49/52)、98.1%(51/52)和88.5%(46/52)]比无淋巴结转移组[65.6%(21/32)、75.0%(24/32)和53.1%(17/32)]明显高表达(P〈0.05);淋巴管密度在腋淋巴结转移组及无转移组的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VEGF.C与MMP-2和-9表达强度增加,淋巴管数量也增加(P〈0.05);转染重组质粒后MCF-7细胞株的VEGF.C及MMP-2和.9的mRNA表达水平下调,抑制率分别为95.O%、53.0%和77.0%(P〈0.05)。结论VEGF-C与MMP-2和-9协同促进乳腺癌组织的淋巴管新生和乳腺癌淋巴结转移。
郑少秋黄榕权张雅洁
关键词:乳腺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基质金属蛋白酶类RNA干扰
肺癌转移相关microRNA miR-29b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A549细胞中在CD133阳性低表达的miR-29b的靶基因及其功能,为以miR-29b为靶点的肿瘤研究提供线索。方法:利用miRNA PCR芯片筛选A549细胞中CD133阳性和CD133阴性差异表达的miRNA,选用miRecords预测miR-29b的靶基因,合并已证实的靶基因,利用GOEAST和DAVID数据库对所得靶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和信号转导通路富集分析。结果:A549细胞中与CD133阴性比较,miR-29b在CD133阳性中表达下调。miR-29b靶基因有106个,其靶基因功能富集于结合和细胞外基质形成等作用(P<0.01);信号转导通路显著富集于JAK-STAT和TGF-β等信号转导通路(P<0.05)。结论:miR-29b可能与肺癌转移相关,miR-29b的靶基因显著富集在与肿瘤相关的信号通路中。
王红艳郑少秋涂永生张雅洁
关键词:肺癌靶基因生物信息学
梅州地区胃肠道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学研究
2017年
目的:探讨梅州地区胃肠道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分类特点及病理诊断。方法:对120例胃肠道原发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进行分析,内容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发病部位、内镜表现或手术切除大体形态、组织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En Vision法)进行CD20、CD2、CD5、Bcl2、Bcl6、CD10、Cyclin-D1、Mum-1、Ki67染色。结果:患者年龄2.5-95岁(中位年龄52岁),男女比为1.2∶1;发病部位位于胃61例(50.83%),小肠16例(13.33%),回盲部4例(3.33%),盲肠15例(12.50%),结肠18例(15.00%),直肠6例(5.00%);内镜表现或手术切除标本呈息肉/结节/菜花状27例(22.50%),糜烂18例(15.00%),溃疡75例(62.50%);病理分类DLBCL 59例(49.17%),MALT 43例(35.83%),MCL10例(8.33%),Burkitt淋巴瘤7例(5.83%),FL 1例(0.83%);所有病例均表达CD20、不表达CD2,不同程度表达CD5、Bcl2、Bcl6、CD10、Cyclin-D1、Mum-1、Ki67。结论:梅州地区胃肠道B细胞淋巴瘤男性发病略高于女性(男女比为1.2∶1),胃肠发病比例差异不明显(胃61例,肠59例),肠道B细胞淋巴瘤最常见于结肠、盲肠;病理分类最常见为DLBCL及MALT,其次为MCL和Burkitt,极少见FL;MCL和FL大体表现为息肉状肿物,MALT主要表现为黏膜糜烂及小溃疡,DLBCL主要表现为溃疡,且较MALT所见溃疡体积大,肿瘤的大体表现对分类有提示作用;结合大体所见、HE形态及免疫表型能对绝大部分胃肠道B细胞淋巴瘤做出正确诊断及分类。
郑少秋罗敬朱文标陈会林谢寿城黄艳芳
关键词:胃肠肿瘤淋巴瘤B细胞
EGFR、Ki67和P16在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分级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EGFR、Ki67和P16在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IL)分级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标记60例宫颈鳞状上皮化生、70例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病变(LSIL)和80例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病变(HSIL)中EGFR、Ki67和P16的表达。结果:EGFR、Ki67和P16在鳞状上皮化生、LSIL和HSIL中的蛋白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以HSIL为最高,LSIL次之,鳞状上皮化生为最低。EGFR、Ki67和P16在LSIL、HSIL中的表达模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EGFR、Ki67和P16在鳞状上皮化生与LSIL中蛋白表达两两比较,均无明显相关(P>0.05),EGFR、Ki67和P16在鳞状上皮化生与HSIL中蛋白表达两两比较,均无明显相关(P>0.05),EGFR、Ki67和P16在LSIL与HSIL中蛋白表达两两比较,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应用免疫组化SP法标记三种蛋白可作为SIL分级的参考指标,同时结合LSIL和HSIL的分布特征,以降低假阳性率,提高诊断分级的准确性。
廖志东郑少秋朱文标谢寿城
关键词:KI67P16
星形细胞瘤中P53、VEGF及PCNA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研究星形细胞瘤中P53、血管内皮因子(vEGF)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测梅州市人民医院自2002年5月至2010年5月首次手术切除的126例不同级别原发性星形细胞瘤标本P53、VEGF及PCNA的表达,分析其相关性及其预后意义。结果P53、VEGF及PCNA在不同级别的星形细胞瘤中表达不同,随着级别的提高而表达强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与PCNA、P53与VEGF之间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608,P=0.000;r=0.432,P=0.001)。相同级别星形细胞瘤中,P53阳性表达患者预后较差,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及PCNA与预后无关。结论星形细胞瘤级别提高,P53、VEGF及PCNA的表达强度增加:P53可作为判断肿瘤预后的指标之一。
廖志东朱文标谢寿城黄艳芳郑少秋
关键词:星形细胞瘤P53血管内皮因子增殖细胞核抗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