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邵鸿斌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1
供职机构: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材料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理学
  • 2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篇一锅法
  • 3篇离子
  • 3篇离子液
  • 3篇离子液体
  • 3篇催化
  • 1篇电致发光
  • 1篇电致发光材料
  • 1篇性能研究
  • 1篇循环使用
  • 1篇一锅法合成
  • 1篇乙醇
  • 1篇荧光
  • 1篇荧光性
  • 1篇荧光性能
  • 1篇有机电致发光
  • 1篇有机电致发光...
  • 1篇酸性
  • 1篇酸性离子液体
  • 1篇萘基
  • 1篇咪唑

机构

  • 5篇浙江工业大学

作者

  • 5篇邵鸿斌
  • 4篇郭红云
  • 2篇李继超
  • 1篇田金金

传媒

  • 2篇有机化学
  • 1篇浙江工业大学...
  • 1篇杭州化工

年份

  • 1篇2011
  • 4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酸性离子液体[Hnmp]HSO_4催化下一锅三组分反应合成N-(2-羟基-1-萘基)(苯基)甲基-吡咯烷-2-酮衍生物
2011年
在无溶剂条件下,利用廉价无毒的酸性离子液体[Hnmp]HSO4为催化剂,醛、2-萘酚和吡咯烷酮一锅三组分合成了一系列新颖的N-(2-羟基-1-萘基)(苯基)甲基-吡咯烷-2-酮衍生物.与现有的方法相比该方法避免使用有机溶剂,且反应时间短,产率高,离子液体廉价易制备,且可回收重复再利用.
田金金郭红云邵鸿斌
关键词:酸性离子液体
两个“双2,4,5-三取代噁唑”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合成及其荧光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分别以间苯二甲酸和2,6-吡啶二甲酸为原料,以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4-二甲氨基吡啶(DCC/DMAP)为催化体系,采用"一锅法"通过与苯偶姻缩合制备了两个新化合物:1,3-双(4,5-二苯基噁唑-2基-)苯和2,6-双(4,5-二苯基噁唑-2基-)吡啶.产物经过了1H NMR,13C NMR,IR和MS鉴定,并且借助紫外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分光光度计进行了性能表征.紫外光谱表明二者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位于229 nm和241 nm处;荧光光谱表明二者的最大发射波长分别位于390 nm和404 nm处,谱峰半峰宽在50~80 nm范围,已经接近蓝光的波段范围,是潜在的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
郭红云李继超邵鸿斌
关键词:有机电致发光荧光性能
离子液体[TEAPS]HSO_4催化“一锅法”合成2-取代-1H-菲并[9,10-d]咪唑被引量:6
2010年
在室温离子液体3-(三乙胺基)丙磺酸硫酸氢盐([TEAPS]HSO4)的催化作用下,由菲醌、醋酸铵和芳香醛"一锅法"合成了一系列2-取代-1H-菲并[9,10-d]咪唑化合物.实验中考察了投料比、催化剂用量、溶剂、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优反应条件,给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此外催化剂可以方便的回收,且循环使用四次其催化活性并没有显著降低.目标产物经过了1HNMR,13CNMR,IR和MS确证表征.条件温和,反应时间短,产率高,且对环境友好.
郭红云李继超邵鸿斌
关键词:离子液体一锅法
可循环的FeCl_3·6H_2O/乙醇催化体系催化mannich反应被引量:1
2010年
实验以FeCl3·6H2O为催化剂、乙醇为溶剂的绿色可循环催化体系,催化醛、胺和酮的一锅法Mannich反应。反应在室温条件下进行,完成后,产物通过过滤、重结晶即可得到,产率高达85%。滤液可作为催化体系循环使用。与传统的酸催化剂相比,FeCl3·6H2O相对稳定,安全,毒性较低,廉价易得。FeCl3·6H2O/乙醇催化体系未经进一步处理可连续循环催化反应四次,效率稍微降低,但是产率没有明显下降。
邵鸿斌郭红云
关键词:一锅法乙醇催化MANNICH反应
InCl/_3·4H/_2O//离子液体催化多组分反应的研究
绿色化学己成为当前化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它旨在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污染。传统化学反应及相关化学工业是当今世界严重污染的主要来源,污染的一部分来自于反应后的废催化剂和废水,比如邻苯二甲酸酐的酯化,传统催化剂硫酸对反应的转化率...
邵鸿斌
关键词:一锅法离子液体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