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建宇
- 作品数:7 被引量:45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农业“四新”技术推广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上海市嘉定区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樟巢螟、樟叶蜂发生危害和防治技术研究被引量:9
- 2006年
- 调查表明,樟巢螟(Orthaga achatina Bulter)和樟叶蜂(Moricella rufonota Rohwer)是上海地区危害香樟生长和影响景观效果的2大重要食叶害虫。樟巢螟在上海地区年发生2~3代,6月上旬~7月下旬、8月上旬~9月下旬分别为一代、二代幼虫发生危害盛期,10月份发生少量第三代幼虫危害。樟叶蜂一般年发生2代,4月中下旬~5月上旬、6月分别为一代、二代幼虫发生危害盛期。通过试验,印楝素、杀虫安、抑太保、毒丝本、甲胺基阿维菌素和安打等高效低毒农药对1~2龄樟巢螟或樟叶蜂有优良的防治效果。
- 樊敏徐薇玉管丽琴张菊元金丹沈国辉钱振官邓建宇朱华芳
- 关键词:樟巢螟樟叶蜂害虫防治
- 金钱松小卷蛾幼虫种群在不同树冠层上的空间格局与应用被引量:3
- 2005年
- 采用多种方法分别考查了金钱松小卷蛾幼虫在金钱松树内不同树冠层上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属于聚集分布,同时探讨了聚集原因,确定了抽样方法,根据Iawo的统计方法,计算出不同虫口密度下的最适抽样数,根据Kuno模型(1969)建立了序贯抽样模型。
- 邓建宇黎丽霞谢伟王淑芬王问学
- 关键词:金钱松小卷蛾抽样方法序贯抽样
- 嘉定地区杨树主要食叶性害虫发生与防治技术研究被引量:1
- 2006年
- 介绍了杨树舟蛾、潜叶蛾和叶甲3类食叶害虫部分种类的生活史、习性及危害特点;对新一类杀虫剂进行了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印楝素、甲胺基阿维菌素等杀虫剂效果优异,并分别提出了这3类食叶性害虫的综合防治方法。
- 张菊元樊敏朱华芳管丽琴朱靖邓建宇钱振官
- 关键词:杨树食叶性害虫舟蛾潜叶蛾叶甲
- 小菜蛾性信息素剂型的研究被引量:4
- 2003年
- 研制出了1种小菜蛾性信息素的新剂型。该新的剂型是以食用油为介质,200μL塑料离心管为性信息素的载体。该种剂型小菜蛾性信息素的含量在50μg时诱蛾效果最好。介质不同时,其诱蛾效果也不同,其中以花生油和蜂蜜作为介质时,诱蛾效果最好。性信息素剂型中加入抗氧化剂BHT和PRG能分别提高83.08%和50.25%的诱蛾量。在田间持续1个多月的诱蛾试验结果表明,新的剂型PLG小菜蛾诱捕率比目前常用的硅橡胶剂型提高了17.41%。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食用油对小菜蛾性信息素具有相当强的缓释作用。
- 邓建宇杜家纬
- 关键词:小菜蛾缓释作用
- 小菜蛾雄蛾对不同组分、比例和剂量的人工合成引诱剂的田间反应(英文)被引量:5
- 2007年
- 为了提高小菜蛾性诱剂的田间诱捕效果,在大白菜地进行不同人工合成引诱剂对小菜蛾的诱捕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增加0.01%的顺-9-十四碳烯乙酸酯能够提高目前诱芯的诱蛾效果.三元组分,顺-11-十六碳烯醛、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和顺-11-十六碳烯醇在7∶3∶1比例下的诱蛾能力显著优于其它三元组分比例的诱蛾力.比例为70∶30∶10∶0.01的四元组分,顺-11-十六碳烯醛、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顺-11-十六碳烯醇和顺-9-十四碳烯乙酸酯,诱芯含量为10μg时在田间的诱蛾效果最好,因而建议在中国使用这种诱芯诱捕小菜蛾.
- 邓建宇蒋耀培汪祖国蒋杰贤杜家纬
- 关键词:小菜蛾性诱剂
- 桑椹菌核病发病症状及防治技术研究被引量:22
- 2005年
- 通过对崇明县松外松果桑园内桑椹的发病症状及其病原的调查表明,园内有3种菌核病发生,分别为桑椹肥大性菌核病、桑椹缩小性菌核病和桑椹小粒性菌核病,其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明显不同。田间药剂防治表明,25%阿米西达SC与常规农药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具有相同的防效,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 柴晓玲钱振官李涛邓建宇沈国辉
- 关键词:桑椹菌核病发病症状药剂防治技术
- 上海浦东环城绿带斜纹夜蛾的发生和信息素测报技术应用初探被引量:1
- 2006年
- 对上海市浦东新区环城绿带斜纹夜蛾发生的特点进行了阐述,同时利用信息素进行成虫诱集,根据信息素下成虫的消长规律并结合现场查卵的测报,确定防治最佳适期。
- 徐岭吴时英李文辉吴梅邓建宇王焱
- 关键词:环城绿带斜纹夜蛾信息素测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