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妍

作品数:64 被引量:267H指数:11
供职机构: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15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6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0篇旱地
  • 37篇小麦
  • 33篇旱地小麦
  • 31篇休闲期
  • 21篇土壤
  • 20篇水分
  • 18篇深翻
  • 16篇土壤水
  • 15篇土壤水分
  • 11篇蛋白质
  • 11篇籽粒
  • 11篇籽粒蛋白
  • 11篇籽粒蛋白质
  • 10篇耕作
  • 9篇玉米
  • 7篇蛋白质积累
  • 7篇利用效率
  • 6篇栽培
  • 6篇播种
  • 5篇蓄水

机构

  • 64篇山西农业大学
  • 3篇山西师范大学
  • 2篇山西大学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太原理工大学
  • 1篇运城学院
  • 1篇山西华青藜麦...
  • 1篇山西正和九生...

作者

  • 64篇邓妍
  • 40篇高志强
  • 39篇孙敏
  • 27篇赵维峰
  • 19篇张丽光
  • 18篇任爱霞
  • 15篇李青
  • 11篇赵红梅
  • 7篇温斐斐
  • 7篇邓联峰
  • 6篇李光
  • 6篇葛晓敏
  • 6篇杨珍平
  • 6篇白冬
  • 3篇杨利艳
  • 3篇苗果园
  • 3篇崔凯
  • 3篇宗毓铮
  • 3篇刘庆建
  • 3篇王旭红

传媒

  • 5篇山西农业大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麦类作物学报
  • 3篇作物学报
  • 2篇华北农学报
  • 2篇山西农业科学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激光生物学报
  • 1篇玉米科学
  • 1篇土壤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作物杂志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灌溉排水学报
  • 1篇北方农业学报
  • 1篇2012年全...

年份

  • 4篇2024
  • 9篇2023
  • 3篇2022
  • 5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3篇2015
  • 11篇2014
  • 6篇2013
  • 16篇2012
  • 4篇2011
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类型小麦植株氮素吸收积累的差异被引量:7
2015年
为了筛选适宜旱作麦区高产、高效品种,2012—2013年在山西闻喜县进行大田试验,根据产量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将16个品种分为高产品种和低产品种,并选择其中8个品种研究植株氮素吸收、运转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高产品种拔节—成熟期植株氮素积累量、各生育阶段植株氮素吸收量、开花—成熟期氮素吸收量所占比例、花前氮素运转量(除运旱618外)、花后氮素积累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氮素吸收效率、氮素利用效率和氮素生产效率均高于低产品种;高产品种中运旱20410、运旱805的花前氮素运转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花后植株氮素吸收量、氮素吸收效率和氮素收获指数均高于其他品种;石麦19号、临Y8159的花后氮素积累量对籽粒的贡献率、氮素利用效率和氮素生产效率均高于其他品种。可见,运旱20410、运旱805具有较高的氮素吸收积累能力,石麦19号、临Y8159能够高效利用氮素,形成较高的产量。因此,石麦19号、临Y8159是适宜该旱作麦区生长的高产、高效品种。
王旭红孙敏高志强葛晓敏邓妍白冬
关键词:小麦氮效率
藜麦对低氮胁迫的响应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为探究藜麦对低氮环境的响应机制,筛选耐低氮藜麦种质资源,采用盆栽方式,测定了9个不同基因型藜麦在不同氮水平(正常供氮和低氮胁迫)下农艺性状、生理特性及植株氮素利用等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评价了各品系藜麦综合耐低氮能力。结果表明,与正常供氮相比,低氮胁迫下,藜麦地上部分生长受到明显抑制,株高、茎粗和地上部分干重呈降低趋势,主根长和根冠比呈上升趋势,根系体积、根系表面积及根系平均直径均呈下降趋势;叶绿素含量、最大荧光参数(F_(m))和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降低,而初始荧光参数(F_(o))升高;根系活力、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酸合成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有所下降,而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丙二醛、可溶性糖及游离脯氨酸含量显著升高;植株全氮含量及氮积累量降低,但氮利用效率提高。通过主成分分析将26个单项指标转化为4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累计贡献率达83.959%),通过聚类分析可以将9个藜麦品系划分为耐低氮型、中间型和低氮敏感型,并筛选出1个耐低氮品系BL22。
郭红霞王创云邓妍赵丽张丽光郭虹霞秦丽霞高飞席瑞珍
关键词:低氮胁迫综合评价
一种玉米栽培用喷药装置
本发明涉及农药喷洒领域,具体为一种玉米栽培用喷药装置,包括运输车,运输车的上端设置有能够对农药进行存储的储存结构,储存结构的内部安装有能够对农药进行混合的搅拌结构,储存结构的外壁上安装有能够农药进行喷洒的旋转喷洒结构,储...
赵丽王创云邓妍张丽光郭虹霞秦丽霞高飞谢广明范铭元
休闲期深翻覆盖对旱地小麦土壤水分、脯氨酸及籽粒蛋白质积累的影响
本文研究了休闲期不同时间深翻覆盖对土壤水分、花后脯氨酸与籽粒蛋白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休闲期深翻覆盖可提高播前0-300cm各土层土壤蓄水量,从而促进根系吸收深层土壤水分,增加作物耗水,致使降低了开花期土壤蓄水量,且等...
刘庆建高志强赵维峰邓妍孙敏
关键词:旱地小麦休闲期土壤水分籽粒蛋白质脯氨酸
覆盖与行距配置对玉米叶片光合性能和茎秆力学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研究覆盖与行距配置对旱作区春玉米叶片光合性能、茎秆力学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为旱作区玉米高产稳产最优种植模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山西省抗旱性强的主推玉米品种大丰30为材料,于2020-2021年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进行大田试验,以覆盖方式为主区,设无覆盖(T_(1),对照)、秸秆覆盖(T_(2))、地膜全覆盖(T_(3))3个处理,行距为副区,设40 cm+40 cm、40 cm+80 cm、50 cm+50 cm、80 cm+80 cm 4个处理,在不同生育期测定玉米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和叶绿素含量、茎秆农艺性状、力学特性(茎秆硬皮穿刺强度和抗压强度)及产量。【结果】(1)2020-2021年,随生育时期的推进,不同覆盖和行距配置下玉米叶片Pn均呈现上升趋势,在灌浆期达到峰值,而叶片叶绿素含量逐渐下降。在T_(3)处理40 cm+80 cm行距配置下,玉米叶片Pn和叶绿素含量最高,平均为26.14μmol/(m^(2)·s)和5.90 mg/g,其中Pn较T_(1)(CK)和T_(2)处理提高19.49%和8.87%,叶绿素含量较T_(1)(CK)和T_(2)处理提高16.37%和13.68%。(2)2020-2021年,T_(3)处理玉米的株高、穗位高和穗位高系数最低,其次为T_(2)处理,T_(1)(CK)最高;在T_(3)处理40 cm+80 cm行距配置下玉米茎秆农艺性状表现优越,不易倒伏。(3)2020-2021年,随节间数的增高,抽雄期玉米茎秆第3~5节的节间直径、茎秆硬皮穿刺强度和抗压强度减小,而节间长度增加。在T_(3)处理40 cm+80 cm行距配置下玉米茎秆的节间直径最高,茎秆硬皮穿刺强度和抗压强度最大,抗倒伏能力增强。(4)2020-2021年,T_(3)处理玉米产量最高,T_(2)处理次之,T_(1)(CK)最低。在T_(3)处理40 cm+80 cm行距配置下玉米平均产量为13616.46 kg/hm^(2),较T_(1)(CK)和T_(2)处理增产10.28%和5.57%,平均倒伏率为1.05%,较T_(1)(CK)和T_(2)处理下降8.35%和5.40%。(5)抽雄期玉米的倒伏率与第3节间直径、第3节间硬皮穿刺强度和抗压强度、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玉米产�
赵丽张琪谢广明陆靖英郭虹霞邓妍秦丽霞张丽光王创云
关键词:春玉米种植行距光合性能玉米产量
一种提高冬小麦-夏玉米周年氮素利用效率的方法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栽培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提高冬小麦‑夏玉米周年氮素利用效率的方法,冬小麦‑夏玉米为冬小麦与夏玉米轮作,包括以下步骤:冬小麦季施肥:冬小麦季施氮肥,施氮量为180kg·hm<Sup>‑2</Sup>‑240...
高飞孙正王创云赵丽邓妍张丽光秦丽霞郭虹霞
旋转式旋耕机
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式旋耕机,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变速箱,连接在机架下部的刀轴和设置在刀轴上的旋耕刀;所述刀轴共包括三个,三个刀轴分别同传动箱传动连接,并呈“人”字形分布,所述刀轴和传动箱安装在轴架的下方,所述传动箱同变...
孙敏高志强任爱霞葛晓敏温斐斐刑军贾晓娇邓妍孙华
文献传递
旱地不同春玉米品种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分析
2023年
【目的】筛选适宜山西省种植的旱地春玉米品种。【方法】2020—2021年,在晋中市寿阳县朝阳镇和榆次区东阳镇两个试验基地,分别选择长势良好且产量较高的4个春玉米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对春玉米品种的农艺性状、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量进行比较,并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寿阳县朝阳镇试验基地,大丰30和迪卡159农艺性状优良,光合特性强,叶片和穗部干物质积累量高、茎秆干物质积累量小,平均产量较太育9号(CK)分别增加3.59%和1.70%。在榆次区东阳镇试验基地,在生育前期大丰30的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量明显高于晋单86,生育后期两者差异不明显;与金博士806(CK)相比,大丰30和晋单86的平均产量分别增加4.13%和3.69%。春玉米产量与秃尖长呈负相关,与穗长、穗粒数、百粒重、单株产量呈正相关。【结论】大丰30、迪卡159和晋单86适宜在山西省旱地春玉米区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种植。
赵丽范铭元谢广明陆靖英张琪孙孝静郭虹霞邓妍王创云
关键词:春玉米旱地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量
藜麦NRT2基因家族的鉴定及表达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硝态氮是植物吸收氮素的2种主要形式之一,硝酸盐转运蛋白2(NRT2)在土壤中硝酸盐缺乏时发挥主导作用。为探究藜麦NRT2基因家族的特征和表达模式,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藜麦NRT2基因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并分析了其编码蛋白、染色体定位、基因结构、系统进化、顺式作用元件、组织表达特异性以及不同氮素水平处理后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藜麦中有15个NRT2基因,分布在7条染色体上,每个成员分别含有1~9个内含子及2~10个外显子,蛋白亚细胞定位预测其均定位在质膜上,为疏水性蛋白。同时,系统进化分析显示,藜麦NRT2蛋白家族属于2个亚家族,与拟南芥的亲缘关系更近。顺式作用元件分析显示,藜麦NRT2家族成员启动子区存在大量与生长发育及逆境胁迫等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藜麦NRT2基因家族成员在不同组织器官中的表达存在差异,在根、茎、叶中表达量较高。在低氮条件下,藜麦NRT2.4、NRT2.7、NRT2.15表达上调;0,25%N处理后藜麦NRT2.7、NRT2.15的表达量急剧增加。研究结果可为后续藜麦NRT2s基因克隆和功能以及氮素胁迫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杨利艳高源朱满喜邓妍王创云
关键词:硝酸盐基因家族氮胁迫
不同降水年型旱地小麦休闲期耕作的蓄水增产效应被引量:53
2014年
为明确旱地小麦通过休闲期耕作实现蓄水增产的技术途径,2009-2012年连续3个小麦生长季,在山西省闻喜县进行了休闲期深翻、深松或无耕作的田间试验,以明确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水分变化、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深翻和深松处理播种期0~300 cm土壤蓄水量增加,枯水年增加63~91 mm,平水年增加41~70 mm,丰水年增加54~74 mm,尤其在枯水年和丰水年生育后期蓄水效果仍显著,休闲期土壤蓄水效率显著提高,枯水年提高147%~205%。深翻和深松处理在枯水年和丰水年可促进小麦生育后期吸收300 cm土层土壤水分,使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显著提高,尤其在枯水年产量提高34%~45%。在平水年,穗数、穗粒数和产量显著提高,且在平水年和丰水年深翻和深松处理对产量构成因素中的穗数影响最大。深翻和深松处理后降水生产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不同降水年型休闲期耕作条件下,穗数与播种至拔节期120~180 cm、拔节至开花期60~120 cm土层土壤贮水减少量关系密切,穗粒数与播种至拔节期60~120 cm土层关系密切,产量与拔节至开花期60~120 cm、开花至成熟期120~180 cm土层关系密切。总之,在本研究条件下,旱地小麦休闲期深翻或深松耕作有利于蓄积休闲期降水,改善底墒,尤其枯水年的效果更为明显;有利于增加土壤水分,促进小麦向深层吸收土壤水分,优化产量构成,实现增产。在枯水年和平水年,以休闲期深翻效果较好,在丰水年以休闲期深松效果较好。
孙敏温斐斐高志强任爱霞邓妍赵维峰赵红梅杨珍平郝兴宇苗果园
关键词:降水年型旱地小麦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