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黎明

作品数:8 被引量:63H指数:6
供职机构:衢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溃疡
  • 2篇消化性溃疡
  • 2篇消化性溃疡出...
  • 2篇内镜
  • 2篇溃疡出血
  • 2篇降钙素
  • 2篇降钙素原
  • 2篇反应蛋白
  • 2篇C-反应蛋白
  • 2篇出血
  • 1篇电凝
  • 1篇电凝治疗
  • 1篇多形核
  • 1篇血清
  • 1篇血清标志
  • 1篇血清标志物
  • 1篇炎性
  • 1篇炎性因子
  • 1篇药敏
  • 1篇胰腺

机构

  • 8篇衢州市人民医...
  • 1篇宁波市第二医...

作者

  • 8篇赵黎明
  • 6篇徐建光
  • 3篇祝君
  • 2篇朱云燕
  • 1篇余建香
  • 1篇刘明胜
  • 1篇杨雅芸
  • 1篇祝晓

传媒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国乡村医药
  • 1篇新中医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加味半夏泻心汤联合FOLFOX 方案治疗结直肠癌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观察加味半夏泻心汤联合FOLFOX(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氟尿嘧啶)方案化疗治疗寒热错杂证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寒热错杂证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各39例。待住院患者复查相关指标正常后,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手段加FOLFOX方案化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卡氏(KPS)评分、血清癌胚抗原(CEA)、血清炎性因子干扰素-γ(INF-γ)、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及治疗后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CEA、INF-γ、IL-2、IL-6水平均降低(P<0.05),KPS评分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试验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CEA、INF-γ、IL-2、IL-6水平均较低(P<0.05),KPS评分较高(P<0.05)。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4.87%,高于对照组79.49%(P<0.05);治疗后试验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82%,低于对照组58.97%(P<0.05)。结论:加味半夏泻心汤联合FOLFOX化疗方案治疗寒热错杂证结直肠癌患者,可通过下调血清炎性因子INF-γ、IL-2、IL-6及CEA水平,改善患者肝肾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且更安全。
赵黎明刘明胜舒正方
关键词:结直肠癌半夏泻心汤FOLFOX寒热错杂证炎性因子
艾司奥美拉唑标准剂量间歇给药与大剂量持续给药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效果比较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比较艾司奥美拉唑标准剂量间歇给药与大剂量持续给药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效果。方法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该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接受禁食、液体复苏、胃肠减压治疗,内镜下止血治疗:向出血部位喷洒8mg/dl去甲肾上腺素溶液,止血成功后给予质子泵抑制药,对于收缩压<90mmHg和血红蛋白<90g/L的大出血患者给予输血。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对照组首次剂量80mg,随后以8mg/h维持泵注,持续泵注72小时;观察组将40mg药品溶于1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小时内滴注完毕,每12小时1次,治疗5天。比较两组止血情况、胃内pH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便血次数、止血时间、24h胃内pH值及出血、幽门梗阻发生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H达4.0、6.0所需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艾司奥美拉唑用量、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奥美拉唑标准剂量间歇给药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效果与大剂量持续给药相当,但前者给药总量小,费用低,可用于低危出血患者。
赵黎明祝晓廖勤武徐建光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出血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降钙素原、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水平分析被引量:10
2022年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降钙素原、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水平与内镜下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0年12月64例行内镜检查的UC患者,根据Mayo肠镜评分分为轻度组27例、中度组22例、重度组15例,比较3组患者实验室指标水平,分析实验室指标与内镜下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中度组和重度组患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沉降率、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P<0.05),且重度组明显高于中度组(P<0.05);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与内镜下严重程度无显著相关性(r值分别为0.171、0.185、0.085,P>0.05),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与内镜下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511、0.654、0.689,P<0.01);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评估中重度UC的AUC分别为0.750、0.725、0.828。结论降钙素原、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与UC内镜下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在评估UC患者肠道情况方面有一定价值。
祝君赵黎明徐建光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降钙素原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
奥曲肽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分析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奥曲肽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急性胰腺炎临床效果。方法分析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80例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措施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50例。结果两组急性胰腺炎患者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急性胰腺炎患者腹部疼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尿淀粉酶、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急性胰腺炎患者CPR、TNF-α、IL-4、IL-8、IL-10水平和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曲肽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急性胰腺炎可以明显的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赵黎明徐建光朱云燕
关键词:奥曲肽山莨菪碱急性胰腺炎
内镜下单纯注射与联合柔和电凝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对比分析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内镜下单纯注射与联合柔和电凝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对比情况。方法分析浙江省衢州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2011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120例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措施不同进行分组,单纯注射组60例和联合柔和电凝组60例。观察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例、年龄分布、病程长短及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的止血效果情况,统计1周内再出血率、总止血率、中转手术率、平均输血量、平均住院天数,分别通过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构成比例、年龄分布、病程长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2,t=0.32、0.35,均P〉0.05),两组止血成功率、止血失败率、1周内再出血率、总止血率、中转手术率、平均输血量、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优于单纯注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50、12.50、22.22、12.50、12.50,t=10.01、10.10,均P〈0.05)。结论内镜下注射与联合柔和电凝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止血效果明显,再出血率和中转手术率低,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赵黎明徐建光
关键词:内镜消化性溃疡出血
乙型肝炎患者ALT水平与HBV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研究谷丙转氨酶(ALT)、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对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12月宁波市第二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59例为慢性乙型肝炎组;肝硬化患者32例为肝硬化组;肝细胞肝癌患者19例为肝癌组。观察和检测三组患者ALT水平和HBV血清标志物定量水平,并对患者肝功能分级进行比较,绘制ALT、HBV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三组患者肝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肝炎组患者肝功能A级占比最高,肝硬化组B级占比最高,肝癌组C级占比最高;三组乙型肝炎患者ALT水平、HBsAg、HBeAb定量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HBsAg、HBeAb单一检测及联合检测诊断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4、0.693、0.511、0.781;ALT、HBsAg、HBeAb联合检测诊断敏感度91.98%、特异性88.16%,均高于单一指标检测;HBsAg定量水平与肝功能分级呈正相关关系,HBeAb定量水平与肝功能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ALT水平、HBV血清标志物定量水平联合检测相互补充,诊断优势较单一指标检测更为显著,更利于早期诊断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变化,为临床提供全面、及时的信息,从而遏制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恶化,避免肝硬化及肝细胞肝癌发生。
华琳杨雅芸孙维罗赵黎明岑伟义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功能谷丙转氨酶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
消化道肿瘤患者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后感染病原菌构成与药敏及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调查消化道肿瘤患者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后感染病原菌分布、药敏及危险因素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6年3月期间526例ESD治疗后消化道肿瘤患者的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结果和临床资料情况。结果 526例ESD治疗后消化道肿瘤患者发生感染35例,感染率为6.7%;共分离出病原菌47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25株占53.2%;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均为10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时间、卧床时间、手术时间、糖尿病和操作者经验是发生治疗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消化道肿瘤患者ESD治疗后发生感染的概率较低,病原菌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耐药现象严重,临床应针对相应的危险因素采取必要措施,预防感染给患者带来的负面影响。
朱云燕徐建光赵黎明祝君余建香程义仙
关键词:消化道肿瘤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病原菌
血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在肝硬化腹水非多形核细胞性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分析血清血浆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对肝硬化腹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 SBP)的诊断参考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肝硬化合并感染性腹水的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出现SBP分为SBP组和非SBP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价PCT和CRP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性。结果非SBP组的PCT和CRP水平均显著低于SBP组(P<0.05)。联合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单独的PCT和CRP检测水平。结论当患者的PCT及CRP升高时其对肝硬化腹水SBP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赵黎明徐建光祝君
关键词:C-反应蛋白肝硬化腹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