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黎明
- 作品数:31 被引量:177H指数:8
- 供职机构:四川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胆管细胞性肝癌与肝细胞性肝癌侵犯胆管的CT及MRI影像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1
- 2009年
- 目的探讨胆管细胞性肝癌(ICC)与肝细胞性肝癌(HCC)侵犯胆管的CT及磁共振显像(MRI)特征的差别,提高对二者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侵犯胆管的18例ICC和32例HCC病例进行CT或MRI影像学特征对比研究。结果ICC侵犯胆管影像学特征表现为:胆管扩张程度明显、扩张胆管粗细不均、管壁增厚伴明显强化,扩张胆管常位于肿块中;其肿块表现为边缘轻度强化或无强化。HCC侵犯胆管表现为:胆管扩张程度轻、扩张胆管受推压,管壁增厚或强化少见,扩张胆管常位于肿块旁;其肿块主要表现为造影剂"快进快出"的强化方式。两者在以上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C和HCC侵犯胆管的影像学表现有显著差异,CT或MRI有助于二者的鉴别诊断。
- 阳宁静宋彬吴苾徐隽赵黎明
- 关键词:胆管细胞性肝癌肝细胞性肝癌胆道梗阻磁共振显像
- 脂肪肝影像学评价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评价影像学技术在肝脂肪变性的定性及定量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比超声、CT及MRI对肝脂肪变性的定性及定量诊断的临床应用现况,总结它们各自的进展情况及其优、缺点。结果超声可对肝脂肪变性的定性及定量诊断进行初步的筛选和估计,CT对肝脂肪变性的定量诊断更为可靠,MRI则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论影像学在肝脂肪变性的定性及定量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特别是MRI波谱成像及双梯度回波成像可对肝脂肪变性作出准确的定量诊断。
- 赵黎明阳宁静宋彬
- 关键词:脂肪肝
- MRI联合序列扫描诊断管内生长型胆管癌的临床价值探讨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高场强MRI联合序列扫描诊断管内生长型胆管癌(IDCC)的临床价值,并分析肿瘤影像学表现的病理学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13年8月间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IDCC的MRI表现,所有患者均接受完整的MRI序列检查。重点观察肿瘤的位置、形态、强化形式;肿瘤单发或多发;肿瘤部位胆管壁及胆管腔的改变;肿瘤近端、远端胆管是否扩张;肿瘤邻近结构是否受侵。结果 11例IDCC肿瘤形态呈乳头状、息肉状或铸型。9例多发,2例单发。10例肿瘤部位胆管腔扩大,胆管壁未见增厚或稍增厚,胆管外壁光整、内壁毛糙或光整;1例肿瘤部位胆管腔未见扩张,胆管壁不均匀增厚且内、外壁毛糙。5例肿瘤近端及远端胆管同时扩张。10例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为廓清或缓慢持续强化,平衡期信号强度低于肝实质;1例为进行性强化,平衡期信号强度等于肝实质。仅1例侵犯胆管邻近结构。结论 MRI联合序列扫描可以准确描述IDCC的各种影像学特征,综合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可以正确诊断IDCC并与其他胆管癌亚型鉴别。
- 印隆林宋彬管英李迎春陈光文赵黎明赖力
- 关键词:胆管癌
- 多层螺旋CT对非肿瘤性肠壁增厚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4
- 2009年
- 目的探讨由非肿瘤性疾病引起的肠壁增厚的多层螺旋CT(MSCT)的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84例经手术、内镜取活检或临床证实的非肿瘤性肠壁增厚患者的CT资料,重点观察肠壁增厚的部位、范围、增厚方式、程度、密度、强化方式以及相关肠外异常。结果在284例患者中,肝硬变109例,急性胰腺炎54例,肠梗阻36例,炎症性肠病14例,缺血性肠病12例,放射性肠炎13例,结核12例,免疫系统疾病10例,感染性肠炎3例,急性阑尾炎3例,低蛋白血症5例,其他少见病8例,正常变异5例;1例高密度,144例等密度,127例低密度,5例脂肪沉积,7例肠壁积气;轻度强化249例,显著强化32例,不强化3例;271例均匀性增厚,13例不均匀性增厚;279例轻度增厚,5例显著增厚;局灶性8例,节段性64例,弥漫性212例;相关肠外异常包括:肠系膜脂肪肿胀218例,腹水189例,淋巴结肿大5例,肠周脓肿2例,肠系膜血管病变25例和实质器官受累169例。结论多层螺旋CT对于诊断由非肿瘤性疾病引起的肠壁增厚具有重要价值。多种非肿瘤性疾病可以引起肠壁增厚,仔细观察肠壁增厚的特征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陈光文宋彬吴苾赵黎明阳宁静
- 关键词:肠壁增厚
- MRI联合序列检查在肝门及肝外大胆管癌诊断和亚型鉴别中的价值探讨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分析不同亚型肝门、肝外大胆管癌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相关组织病理学基础,探讨结节型(NCC)及管内生长型(IDCC)肿瘤的鉴别。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且MRI检查序列完整肝门及肝外大胆管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包括管周浸润型(PDCC)86例、NCC 55例、IDCC 11例。观察分析3种不同亚型肿瘤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PDCC、NCC、IDCC这3种亚型大胆管癌均有独特的影像学表现。NCC与IDCC亚型在肿瘤形态、强化模式及平衡期强化程度,肿瘤单或多发,肿瘤部位胆管壁、胆管腔的改变,肿瘤近端、远端胆管是否扩张,肿瘤是否侵犯邻近结构等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亚型肝门及肝外大胆管癌的影像学表现与其生长模式密切相关,MRI联合序列检查能准确描述不同亚型肿瘤的影像学特点,综合分析其MRI表现可以准确诊断并鉴别其形态学亚型。
- 印隆林宋彬管英李迎春陈光文赵黎明赖力
- 关键词:胆管癌磁共振
- 成人型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的动态影像学表现(附7例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初步探讨成人型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NIID)患者特征性影像表现及其动态演变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皮肤活检确诊的成人型NIID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7例成人型NIID临床表现多样,包括认知障碍、头晕、头痛、意识障碍、膀胱功能障碍、发热、恶心呕吐、震颤、肢体无力等。本组成人型NIID影像表现:(1)DWI皮质下绸带征,7例均出现(7/7),且DWI高信号易累及胼胝体(5/7);(2)脑白质高信号(7/7),幕上脑室不同程度扩大及不同程度脑萎缩(6/7);(3)CT表现为脑白质密度普遍减低,多呈对称性(2/3)。5例成人型NIID动态影像表现:(1)2例患者在疾病早期类似急性脑炎或卒中样脑病急性发作后2~3周内,MRI示病变区域脑实质肿胀,增强扫描呈脑回状强化;(2)DWI皮质下绸带征出现或消失的时间不定,5例患者在疾病急性发作或明显进展后2~5周内出现DWI皮质下绸带征,随病情进展,多数患者(4/5)该信号持续存在且逐渐进展,少数(1/5)可明显缓解;(3)少数患者(1/5)胼胝体DWI高信号可先于皮质下绸带征出现。结论:DWI皮质下绸带征对诊断成人型NIID有重要的提示意义。当患者反复出现类似急性脑炎或卒中样脑病急性发作,MRI示脑实质肿胀、脑回状强化且合并灌注增加,在临床排除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脑卒中样发作或脑炎时,也需注意动态观察或建议皮肤活检排除NIID的可能。
- 王招秀赵黎明刘含秋阮秀杭魏新华
- 关键词:神经系统疾病巨细胞病毒感染磁共振成像
- ~1H-MRS联合梯度回波化学位移MRI定量评估脂肪肝的价值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3.0 T磁共振氢谱(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联合梯度回波化学位移MRI在定量评估脂肪肝中的价值。方法对31例健康志愿者及22例可获得肝脏标本的患者行梯度回波T1加权同相位/去相位(in-phase/opposed-phase,IP/OP)成像及肝脏~1H-MRS检查。测得IP/OP的信号强度值(SIin,SIout),计算脂变指数(fat index,FI)。测定水峰及脂峰峰值(P_W,P_L)、水峰及脂峰峰下面积(A_W,A_L),计算肝细胞的相对脂肪含量(relative lipid content,RLC)。22例患者于MRI扫描后接受外科手术切除,进行组织学检查,并用图像分析软件测得肝细胞脂变细胞百分比(proportion of fatty degenerative cells,PFDC)。结果脂肪肝组FI、P_L、A_L及RLC的平均值均高于非脂肪肝组(P<0.05)。FI、P_L、A_L及RLC与PFDC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P_L、A_L、RLC在无脂肪肝组、轻度脂肪肝组与中重度脂肪肝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H-MRS联合梯度回波化学位移MRI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区分有无脂肪肝;在脂肪肝定量分析方面,~1H-MRS较梯度回波化学位移MRI更具优越性;~1H-MRS有助于脂肪肝的分级,但对于无脂肪肝与轻度脂肪肝的鉴别价值有限。
- 赵黎明宋彬陈光文李迎春
- 关键词:脂肪肝氢质子磁共振波谱
- 乳腺叶状肿瘤21例的X射线检查与病理对照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特点、X射线表现与病理结果。方法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叶状肿瘤患者的临床及X射线检查资料,观察其X射线表现并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 21例乳腺叶状肿瘤中,良性14例,交界性6例,恶性1例。X射线片显示瘤体24个,多位于外上象限(9/24),最大径1.0~14.3 cm,高及稍高密度(21/24),等密度(3/24),分叶状(10/24),圆形及椭圆形(14/24),边界清晰及大部分清晰(20/24),边界模糊(4/24),边缘见晕环(8/24),其中1例仅显示左乳非对称性致密影,未见确切肿块。结论乳腺叶状肿瘤具有比较典型的X射线表现,结合临床资料有利于早期发现病变,但确诊主要依靠病理检查。对于年龄较大、发现乳腺较大肿块且短期内迅速长大、X射线片呈"良性肿瘤"表现,应高度怀疑叶状肿瘤可能。
- 赵黎明陈光文李迎春
- 关键词:叶状肿瘤病理乳腺
- 3.0T ~1H-MRS、梯度双回波和三回波技术在定量评估脂肪肝治疗效果中的价值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 3.0T 磁共振氢谱(1H-MRS)、梯度双回波和三回波技术在定量评估脂肪肝治疗效果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2017 年 8 月至 2018 年 5 月期间收治的 30 例经 CT 或超声确诊的脂肪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治疗前和治疗后 3 个月各行 1 次梯度双回波、三回波及 1H-MRS 检查,并计算脂变指数(fat index,FI)及肝细胞相对脂肪含量(relative lipid content,RLC)。同期测量血液生化指标、腹围、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并拟合成临床脂肪肝指数(the fatty index,FLI)。以 FLI 为参考标准,对治疗前后的 MRI 测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干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FLI、FI双、FI三及 RLC 均降低(t=5.281,P<0.001;Z=–3.651,P<0.001;Z=–3.630,P<0.001;Z=–4.762,P<0.001)。治疗前,FI双和 FI三与 FLI 均呈正相关(rs=0.413,P=0.023;rs=0.396,P=0.030),治疗后 FI双和 FI三与 FLI 亦均呈正相关(rs=0.395,P=0.031;rs=0.519,P=0.003),以治疗后的 FI三与 FLI 的相关系数为最高;治疗前及治疗后 RLC 与 FLI 之间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 1H-MRS、梯度双回波和三回波技术定量评估脂肪肝的治疗效果是可行的,且梯度三回波技术的准确性更好,技术上容易实现,更适合在临床广泛开展。
- 赵黎明宋彬王益双路涛陈光文
- 关键词:脂肪肝磁共振氢谱磁共振成像梯度回波
- 肝脏脂肪含量MRI定量诊断与病理对照研究被引量:19
- 2011年
- 目的探讨频率饱和反转恢复序列(spectral saturation inversion recovery,SPIR)、梯度回波化学位移MRI及磁共振氢谱(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在定量分析肝脏脂肪含量中的价值。方法对31例健康自愿者及22例可获得肝脏标本的病例行常规T1加权和T2加权(不压脂+压脂)、梯度回波T1加权同相位/反相位(in-phase/opposed-phase,IP/OP)成像及肝脏1H-MRS检查。测得T1WI和T2WI压脂前、后及IP/OP的信号强度值(SInonfat1、SIfat1、SInonfat2、SIfat2、SIin及SIout),计算相对信号强度(relative signal intensity,RSI1及RSI2)和脂变指数(fat index,FI);测得1H-MRS的峰值及峰下面积,计算肝细胞相对脂肪含量(relative lipid con-tent,RLC)。病例组22例患者于MRI扫描后接受肝脏外科手术切除,切下的肝脏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并用图像分析软件测量肝细胞中脂变细胞百分比(proportion of fatty degenerative cells,PFDC)。结果①脂肪肝组RSI1、FI及RLC的平均值均高于非脂肪肝组(P<0.05),但RSI2的平均值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脂肪肝不同病理分级间RLC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随脂肪肝病理级别的增加而增高(P<0.05);随着病理级别的增加,RSI1及FI逐渐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I2在脂肪肝不同病理分级间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FI及RLC与PFDC之间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r=0.468,P=0.027;r=0.771,P<0.000 1);RSI1及RSI2与PFDC之间无相关性(r=0.411,P=0.057;r=0.191,P=0.392)。结论 SPIR、梯度回波化学位移MRI及1H-MRS三种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区分有无脂肪肝;1H-MRS有助于脂肪肝的分级;在肝脏脂肪含量定量分析方面,1H-MRS较梯度回波化学位移MRI更具优越性,有助与肝脏脂肪的量化分析;而SPIR价值有限。
- 赵黎明宋彬陈光文袁放
- 关键词:脂肪肝氢质子磁共振波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