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自刚

作品数:385 被引量:1,012H指数:18
供职机构:河北北方学院微循环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6篇期刊文章
  • 58篇会议论文
  • 10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44篇医药卫生
  • 39篇文化科学
  • 10篇生物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农业科学
  • 2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40篇休克
  • 103篇淋巴
  • 92篇失血
  • 86篇血性
  • 85篇失血性
  • 64篇失血性休克
  • 63篇淋巴管
  • 53篇细胞
  • 44篇微循环
  • 43篇血管
  • 41篇休克大鼠
  • 41篇器官
  • 36篇淋巴液
  • 33篇系膜
  • 33篇肠系膜
  • 32篇教学
  • 31篇肠淋巴液
  • 28篇结扎
  • 25篇肠系膜淋巴管
  • 20篇氧化氮

机构

  • 334篇河北北方学院
  • 48篇张家口医学院
  • 43篇河北北方学院...
  • 13篇河北北方学院...
  • 10篇河北医科大学
  • 10篇浙江大学
  • 4篇河北北方学院...
  • 2篇廊坊市人民医...
  • 1篇中国协和医科...
  • 1篇中国人民武装...
  • 1篇承德市中心医...
  • 1篇石家庄市第三...
  • 1篇张家口教育学...
  • 1篇石油天然气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张家口学院
  • 1篇河北建筑工程...
  • 1篇北京市中医学...

作者

  • 384篇赵自刚
  • 286篇牛春雨
  • 161篇张静
  • 130篇张玉平
  • 86篇张立民
  • 58篇刘艳凯
  • 53篇姜华
  • 51篇侯亚利
  • 40篇樊贵
  • 32篇司永华
  • 28篇杜舒婷
  • 20篇王小荣
  • 19篇韩瑞
  • 18篇杜会博
  • 14篇陈瑞华
  • 12篇魏艳玲
  • 11篇刘正泉
  • 10篇秦立鹏
  • 10篇李继承
  • 9篇刘圣君

传媒

  • 40篇中国病理生理...
  • 30篇中国老年学杂...
  • 29篇中国微循环
  • 20篇张家口医学院...
  • 19篇中国危重病急...
  • 17篇微循环学杂志
  • 15篇卫生职业教育
  • 11篇中国应用生理...
  • 1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0篇河北北方学院...
  • 8篇中国急救医学
  • 6篇中国临床康复
  • 6篇中国微循环学...
  • 5篇第十五届中国...
  • 4篇中国中西医结...
  • 4篇中国免疫学杂...
  • 4篇生理科学进展
  • 4篇基础医学与临...
  • 4篇中国血液流变...
  • 4篇医学研究杂志

年份

  • 10篇2023
  • 8篇2022
  • 17篇2021
  • 17篇2020
  • 11篇2019
  • 9篇2018
  • 12篇2017
  • 6篇2016
  • 26篇2015
  • 15篇2014
  • 11篇2013
  • 29篇2012
  • 20篇2011
  • 18篇2010
  • 22篇2009
  • 23篇2008
  • 27篇2007
  • 24篇2006
  • 12篇2005
  • 20篇2004
38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失血性休克后肠淋巴液引流恢复小鼠肾组织ACE/ACE2平衡的作用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观察失血性休克后肠淋巴液(PHSML)引流对失血性休克小鼠肾组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ACE2平衡的作用。方法:复制小鼠失血性休克模型,随机分为休克组与休克+引流组,行液体复苏;休克+引流组液体复苏后,引流肠淋巴液。在液体复苏后6 h,检测肾组织ACE、ACE2、血管紧张素II(Ang II)1型受体(AT1R)、Mas相关G蛋白偶联受体(MasR)的mRNA表达以及Ang II、Ang(1-7)含量。结果:失血性休克提高了肾组织ACE mRNA、AT1R mRNA和Ang II水平,降低了ACE2 mRNA、MasR mRNA和Ang(1-7)水平,PHSML引流抑制了失血性休克对ACE2和AT1R mRNA表达的影响;同时PHSML引流也降低了失血性休克增加ACE/ACE2、Ang II/Ang(1-7)和AT1R/MasR比值的作用。结论:PHSML引流恢复了失血性休克后肾组织的ACE/ACE2平衡,有利于减轻失血性休克所致的肾损伤。
刘俊芬蒋丽娜张立民刘桂青赵自刚刘圣君牛春雨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淋巴液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红花对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性异常的治疗作用
<正>目的:观察冠心病(CAD)患者甲襞微循环、血液流变学和自由基的变化,探讨红花注射液对冠心病的治疗效果及机制。方法:经冠脉造影后由专科医师确诊的CAD患者50例,应用红花注射液进行治疗,将红花注射液6-8 mL溶于5...
赵自刚梁海峰侯亚利李桢牛春雨
文献传递
雌激素调节CD4^+T淋巴细胞功能的作用与机制被引量:1
2019年
雌激素广泛应用于妇产科的临床。CD4^+T淋巴细胞作为重要的T细胞亚群之一,有非常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雌激素的免疫调节作用受到重视。本文以CD4^+T淋巴细胞雌激素受体表达为切入点,综述雌激素对CD4^+T淋巴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阐述其可能机制,期望以雌激素作为新的药物靶点,为防治CD4^+T淋巴细胞参与的免疫功能紊乱相关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王鹏翟嘉怡李曙光赵自刚
关键词:雌激素CD4^+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
夏至草醇提物对大鼠急性微循环障碍和器官损伤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
牛春雨赵自刚晁怀宇张静张利民万向军李俊杰张玉平边永玲马文波王伟平杜舒婷姜华刘正泉
任务来源:河北省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指导计划(052761690)应用领域和技术原理:该项目属于病理生理学与中药学的应用基础研究,用于中医药学与危重病医学的理论进展及急性微循环障碍的基础与临床。该项目应用生物化学、组织形态...
关键词:
关键词:急性微循环障碍器官损伤
水通道蛋白在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机制被引量:2
2015年
急性肺损伤(ALI)常导致急性呼吸衰竭,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其发病机制。由于急性肺水肿是其主要病理学特点,故水在肺组织细胞内外、肺泡膜内外转运能力的强弱则成为ALI形成的关键。水转运机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脂质双分子层的简单扩散,另一种是通过细胞膜蛋白质的选择性转运作用,大量证据表明这种细胞膜蛋白质的选择性转运作用是由水通道蛋白(AQPs)介导的,AQPs是肺内水转运的一个重要途径,
任炜赵自刚牛春雨
关键词:水通道蛋白急性肺损伤
肠系膜淋巴管结扎对急性失血大鼠红细胞流变性的影响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观察结扎肠系膜淋巴管(MLD)对急性失血大鼠红细胞流变性的影响。方法:2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失血组与结扎组。所有大鼠经右侧颈总动脉匀速放血(失血量为全血量的1/4),结扎组失血后结扎MLD,失血组仅在MLD下穿线。记录24h存活情况。24h后,将存活大鼠经左侧颈总动脉迅速放血,测定实验前后的红细胞沉降率(ESR)、红细胞电泳、红细胞压积(Hct),计算红细胞聚集与变形指数。结果:急性失血后24h,结扎组大鼠存活情况(9只)略好于失血组(6只)。急性失血后24h,与实验前相比,失血组与结扎组的ESR、血沉方程K值、校正K值、红细胞电泳时间均显著升高或延长,红细胞变形性降低,失血组的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升高、红细胞电泳长度与迁移率均显著降低;结扎组的ESR、血沉方程K值、校正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电泳时间较失血组显著降低,红细胞电泳长度与迁移率、变形性较失血组显著升高。结论:急性失血导致大鼠红细胞聚集性升高、红细胞电泳能力及变形性降低,结扎MLD可改善急性失血导致的红细胞流变性异常。
赵自刚张玉平刘春艳姜华张静赵永泉牛春雨
关键词:肠系膜淋巴管结扎术失血红细胞流变性
炎症反应在重症休克后多器官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8
2016年
在休克发展进程中,微循环障碍的表现以微循环缺血和淤血为主要特征,但后果均可引起组织器官微循环灌流严重不足,导致重要生命器官功能、代谢障碍,发展为多器官损伤,
冯冬梅赵自刚牛春雨
关键词:炎症反应休克器官损伤
TRPM2通道与炎症反应被引量:1
2022年
瞬时感受器电位M2型(TRPM2)通道是一种非谷氨酸依赖性离子通道,是瞬时受体电位(TRP)通道超家族成员之一。不同致病因素作用于各种免疫细胞,引起TRPM2通道开放,导致阳离子内流,尤其是Ca^(2+),进而调节诸多信号通路,引起炎症反应的发生发展。本文聚焦TRPM2通道在炎症反应中的免疫学作用,期望为靶向TRPM2通道决策炎症相关疾病的治疗措施拓展新的思路。
索婷姣蒋丽娜赵自刚
关键词:CA^(2+)炎症反应免疫细胞
ATP敏感性钾通道在NO介导失血性休克淋巴管低反应性中的作用
赵自刚牛春雨张玉平张立民司永华秦立鹏杜舒婷杜会博
课题研究首先建立了离体淋巴管灌流技术平台,验证了休克离体淋巴管收缩性以及反应性的双相变化;通过NO/NOS、cGMP工具药与休克淋巴管共孵育后的收缩性与反应性观察发现,NO在休克淋巴管收缩性、反应性双相变化中具有显著的调...
关键词: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药物防治
负压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微循环的影响及疗效评价
<正> 目的:高血压是临床常见多发病之一,为了寻求新的治疗途径,本文探讨了口腔负压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微循环的影响,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共观察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符合我国采用的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其...
赵自刚牛春雨张静
文献传递
共3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