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旺 作品数:11 被引量:68 H指数:5 供职机构: 菏泽市立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 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临床科研专项资助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区域淋巴结转移对原发性肝细胞癌肝切除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区域淋巴结转移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CC)肝切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菏泽市立医院322例HCC肝切除术患者临床和随访资料。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判定依据为术前影像学资料和术中所见。结果区域淋巴结转移者16例(5.0%),无淋巴转移者306例(95.0%)。区域淋巴结转移组1、2、5年总体生存率(OS)分别为43.8%、31.3%、7.5%;无区域转移组分别为83.7%、70.9%、46.1%(10g—rank检验P〈0.05)。区域淋巴结转移组1、2、5年无瘤生存率(DFS)分别为30.O%、22.5%、6.3%;无区域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69.8%、52.8%、34.5%(P〈0.05)。随访期间,区域淋巴结转移组中短期复发(≤6个月)者10例(71.4%);无区域淋巴结转移组142例(31.6%,x。=9.754,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无肝硬化、肝切除范围〉1段、最大瘤径〉5cm、组织学呈低分化和肿瘤包膜缺如是影响区域淋巴结转移组患者DFS的重要因素(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包膜缺如为影响D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区域淋巴结转移是影响HCC患者肝切除术预后的重要因素。切除转移淋巴结以及术后综合治疗对改善此类患者的预后、减少复发、提高长期生存率有积极意义。 孔杰 赵海旺 李辉 王琛 徐权斌 孙智勇 叶永强关键词:肝细胞癌 区域淋巴结转移 复发 肝切除 预后 腹腔镜灌洗引流术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的应用 被引量:7 2014年 重症急性胰腺炎(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 SAP )是一种严重威胁生命的急腹症,起病急、进展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据统计,其病死率在25%左右[1]。腹腔镜腹腔灌洗引流( laparoscopic pretoneal lavage and drainage , LPLD)以其特有优势为SAP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现将菏泽市立医院肝胆外科2010年1月至2013年8月开展的LPLD治疗早期SAP结果报道如下。 赵海旺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 腹腔镜 灌洗 引流 腹腔镜胆囊切除中安全性评估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9 2018年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作为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标准手术,已推广普及至各级医院。依照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的理念,LC不仅要促进患者早期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同时应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再入院率。 王琛 王丽燕 郑伟 赵海旺 徐晓秋 叶永强关键词:安全性评估 CHOLECYSTECTOMY 胆囊良性疾病 加速康复外科 隐匿型破裂的肝细胞癌患者肝切除术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分析隐匿型破裂的肝细胞癌患者肝切除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4年12月连续在菏泽市立医院行肝切除的31例隐匿型破裂的肝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7例,女性4例,年龄29~73岁。术后均进行随访。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31例患者中死亡27例(87.1%),术后复发转移25例(80.6%)。31例患者中位总体生存时间8个月,中位无瘤生存时间4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非R0切除是隐匿型破裂的肝细胞癌患者无瘤生存(RR=3.295,95%CI:1.215~8.940)、总体生存(RR=2.816,95%CI:1.006~7.887)的独立危险因素,肝癌低分化(RR=3.120,95%CI:1.193~8.160)也是总体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非R0切除的隐匿型破裂的肝细胞癌患者肝切除术后预后较差,肝癌组织低分化的隐匿型破裂的肝细胞癌患者肝切除术后总体生存较差。 孔杰 孙智勇 时文馨 叶永强 李辉 赵海旺 徐权斌关键词:肝切除术 预后 两种中分子羟乙基淀粉用于肝脏手术急性高容血液稀释的临床研究 2014年 目的探讨中分子羟乙基淀粉130/0.4(万汶)与中分子羟乙基淀粉200/0.5(贺斯)用于择期肝脏手术患者行急性高容血液稀释(AHH)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选取42例ASAⅠ-Ⅱ级需行择期肝脏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Ⅰ组输万汶,Ⅱ组输贺斯),于术前20min分别用万汶和贺斯行急性高容血液稀释,输入量及速度都相同,检测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血气分析、电解质及凝血功能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Ⅰ组AHH前后HB、HCT、PLT、中心静脉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880、32.257、7.303、22.812;P=0.000、0.000、0.000、0.000),Ⅱ组AHH前后HB、HCT、PLT、中心静脉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98、14.924、11.171、5.620;P=0.000、0.000、0.000、0.000),两组之间比较,万汶对中心静脉压的影响较贺斯小(t=2.367,P=0.023)。结论在肝脏手术中采用万汶或贺斯施行急性高容血液稀释,可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及提高对失血的耐受性,但万汶对中心静脉压的影响更小。 赵海旺 白光关键词:血液稀释 血浆代用品 经脐单孔法免钛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204例分析 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法免钛夹成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优缺点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4例成人阑尾炎患者施行经脐单孔法腹腔镜免钛夹阑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204例均顺利施行单孔法免钛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手术时间(28±13.5)min,术后24h内均能恢复肠蠕动,无切口感染,无术中并发症。术后住院(2.5±1.5)d。结论经脐单孔法腹腔镜免钛夹阑尾切除术联合了开腹手术和腹腔镜辅助手术的优点,创伤小,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恢复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张晓健 白光 赵海旺关键词:腹腔镜检查 阑尾切除术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Hem-o-lok夹移位 被引量:7 2020年 本研究回顾分析3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Hem-o-lok夹移位的诊疗过程。3例Hem-o-lolc夹移位患者中2例移位至胆总管内,1例移位至窦道和胆总管内。3例移位Hem-o-lok夹有2例通过胆道镜取出,1例通过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取出。我们认为Hem-o-lok夹移位与术中操作、局部组织炎症反应、缺血坏死、排斥反应和机械切割等多因素有关。胆道镜、胃肠镜和ERCP技术可作为取出移位Hem-o-lok夹的首选方案,必要时可开腹手术,移位至十二指肠者如无症状可考虑保守治疗。为避免或减少Hem-o-lok夹移位,须注意术中规范操作。 赵海旺 袁玉斌 张平 叶永强 石合现关键词:胆总管切开取石术 胃肠镜 缺血坏死 早期进食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的影响 被引量:3 2021年 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早期进食对术后胰腺炎(PEP)、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的影响。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50例首次接受ERCP取石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术后6 h开始饮水并逐步过渡至清淡饮食,对照组术后24 h开始上述进食步骤。2例患者出现术后残余结石,5例未按照实验要求进食,最终纳入统计的实验组患者为71例,对照组为72例。实验组患者进食后PEP发生率为5.6%(4例),高淀粉酶血症为5.6%(4例);对照组PEP发生率为4.2%(3例),高淀粉酶血症为8.3%(6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14 d,对照组4.19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P取石术后早期进食不增加术后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可减少术后住院时间。 石合现 张平 袁玉斌 叶永强 赵海旺关键词:胰腺炎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早期进食 高淀粉酶血症 肝门静脉积气3例并文献分析 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总结分析肝门静脉积气(hepatic portal venous gas,HPVG)的产生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菏泽市立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诊治的3例HPVG病例,结合国内报道的HPVG病例,总结分析HPVG的临床特点、诊治经过和预后。结果本组3例HPVG中1例由腹腔感染引起,1例由肠坏死肠管扩张引起,1例未找到明确感染灶。1例合并糖尿病,1例虽无糖尿病病史,但入院测得血糖值达33.3 mmol/L。最终治愈1例,死亡2例。加上国内文献报道49例共计52例HPVG中37例原发病为肠坏死、肠梗阻、消化道穿孔、胃扩张、急性阑尾炎等消化道疾病,占比71.15%,创伤、胰腺炎、胆管结石和糖尿病等原因引起者也有报道。所有患者中,手术治疗25例,保守治疗27例;共死亡16例,病死率30.77%。结论 HPVG发病原因以急性胃肠道疾病多见,创伤、胰腺炎、胆管结石和糖尿病等也与HPVG相关。腹部CT或超声均可诊断门静脉积气,评估积气吸收程度首选腹部CT检查。是否手术治疗需根据患者原发病和身体情况而定,建议行血培养和感染组织细菌培养,选择敏感抗生素抗炎治疗,恢复期患者如无禁忌可适当短期口服阿司匹林或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预防门静脉血栓形成。 石合现 赵海旺 叶永强关键词:门静脉积气 肠坏死 糖尿病 肠梗阻 肠穿孔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治疗复杂性肝胆管结石32例 被引量:20 2018年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技术治疗复杂性肝胆管结石的价值。应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管切开取石术(LCTD)治疗复杂性胆总管结石患者32例,必要时联合腹腔镜肝切除术(LH)及胆道镜下微创技术,如双频双脉冲U100 YAG激光碎石(FREDDY)、内镜下狭窄胆管球囊扩张及术后辅助胆道镜治疗等。32例患者均行LCTD,其中2例Ⅱb型结石由于左半肝硬化同时行腹腔镜下左半肝切除术。23例第一次手术时结石全部取净,25例第一次手术时狭窄彻底解除。9例第一次术后三级胆管内仍有结石残留的患者,经多次辅助性胆道镜治疗后5例成功解除胆管狭窄并取净结石,其余4例由于狭窄、结石复发给予再次手术治疗。28例(87.5%)患者取净结石、解除狭窄,实现胆道自净。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技术治疗复杂性肝胆管结石创伤小,安全可行,效果良好。 王安伟 王宏超 王琛 赵海旺 李辉 叶永强关键词:肝胆管结石 微创技术 腹腔镜 胆道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