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学杰
- 作品数:3 被引量:35H指数:2
- 供职机构:新疆农业大学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新疆草地资源与生态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 两种鹤虱属短命植物的繁育系统及其对荒漠环境的适应被引量:8
- 2008年
- 两形果鹤虱(Lappula duplicicarpa)和异形狭果鹤虱(L.semiglabra)是两种广泛分布于新疆准噶尔荒漠的具异形果实的早春短命植物。两种植物同一花中均能产生两种形态、脱落及扩散方式明显不同的小坚果,且同一花序上不同部位的花中产生的异形果实比例不同。重点对两种植物的繁育系统与异形果实的产生是否存在联系,以及它们与准噶尔荒漠环境相适应的特点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①二者花均为两性,植株上同一花中以及花序上产生不同比例异形果实的花之间在花各部的数目与形态、单花花粉量(P)、胚珠数(O)和P/O值上表现均很稳定,与异形果实的产生没有直接联系。②单花花期一般在24 h左右,开花时间不受气候因素的影响。③两种植物的花粉育性均很高,花粉可育率分别为(91.0±4.7)%和(93.2±4.3)%。④散粉时二者的花粉活力均不高,散粉后花粉活力的动态变化基本一致,最佳授粉期分别在2 h和3 h以内,柱头的最佳可授期均在3 h以内,花粉的最佳授粉期与柱头的最佳可授期高度吻合。⑤两种植物的P/O值分别为1 222±197和3 419±426,属于混合式繁育系统,这与套袋实验及自花授粉的荧光显微观察结果相一致。⑥两种植物在繁育系统上所表现出的特点,避免了准噶尔荒漠的多风、温湿度变化大等恶劣环境条件对其开花、传粉过程的不利影响,保障了繁殖成功。这些结果将为探讨短命植物对准噶尔荒漠的生态适应机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 赵学杰谭敦炎李新蓉
- 关键词:紫草科花部综合征
- 种子植物的选择性败育及其进化生态意义被引量:26
- 2007年
- 种子植物的选择性败育是指植株在花粉源、传粉次序、果实在植株上的位置和发育果实中的种子数目等因素或者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基础上对发育中的幼果或种子选择性败育的现象。植株可以选择性地败育位于果序顶部或基部的果实以及位于果实基部、中部或柱头端的种子。此现象在被子植物中比较普遍,特别是在豆科、十字花科和紫草科中最为常见。导致植物选择性败育的主要原因主要有资源限制和遗传因子两个方面。植物通过选择性败育部分自交或基因型较差的果实或种子,不仅可以提高母本和后代的适合度,而且还可以提高果实或种子的扩散效率。因此,对选择性败育的研究在深入了解植物的结实结籽格局、探讨其进化式样与机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系统总结了国际上有关植物选择性败育的研究工作,重点介绍了选择性败育发生的式样、导致选择性败育的因素、选择性败育的进化生态意义,以及目前研究选择性败育现象的主要方法,并对该领域今后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 赵学杰谭敦炎
- 关键词:适合度进化生态学
- 两种鹤虱属短命植物的繁育特性及果实多态性
- 两形果鹤虱(Lappula duplicicarpa)和异形狭果鹤虱(L.semiglabra)是分布于准噶尔荒漠的两种紫草科鹤虱属短命植物,两种植物同一花中均能产生两种形态、脱落及扩散方式明显不同的小坚果,且同一花序上...
- 赵学杰
- 关键词:短命植物紫草科生殖生态学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