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国洋
- 作品数:61 被引量:158H指数:6
-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高校杰出科研人才创新工程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FEZ1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肿瘤抑制基因FEZ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ncer,PTC)中的表达及其与PT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Insitu hybridizationI,SH)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 hemistryI,HC)检测3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30例PTC组织和30例PTC组织中FEZ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PTC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FEZ1 mRNA和蛋白在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甲状腺腺瘤(P均<0.05)和PTC组织(P均<0.05);FEZ1 mRNA和蛋白在Ⅰ、Ⅱ期PT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Ⅲ、Ⅳ期PT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P均<0.05);无淋巴结转移组中的FEZ1 mRNA和蛋白阳性表达率亦均显著高于伴淋巴结转移组(P均<0.05)。PTC中FEZ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FEZ1基因的表达缺失或下调与PTC的发生与演进存在密切关系。
- 原志庆陈晓磊李娜贺国洋王霞杨慧林郑丽丽
-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FEZ1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甲状腺腺瘤
- Calphostin C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相关机制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研究Calphostin C对乳腺癌细胞MDA-MB-435S增殖的影响及初步机制。方法通过观察Calphostin C处理MDA-MB-435S细胞前后细胞的生长速度、倍增时间、克隆形成率和细胞周期分布等变化,探讨Calphostin C对MDA-MB-435S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ting、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RT-PCR等方法探讨Calphostin C影响MDA-MB-435S细胞增殖的初步机制。结果与MDA-MB-435S亲本细胞(对照组)相比,Calphostin C处理的MDA-MB-435S细胞(实验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倍增时间明显延长(P<0.01),并且呈现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对照组和实验组细胞克隆形成率分别为(82.33±6.81)%和(22.00±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细胞周期出现明显的G1期阻滞(P<0.01)。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细胞相比,实验组细胞中蛋白激酶Cα(protein kinase Cα,PKCα)表达没有明显变化,但活性状态(胞质转位至胞膜)的PKCα显著减少。West-ern blotting和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细胞相比,实验组细胞中p53、Cyclin A和Cyclin B表达没有明显变化,但p21表达上调,Cyclin E表达下调。结论Calphostin C可显著抑制乳腺癌细胞MDA-MB-435S的增殖,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PKCα活性、上调p21表达和下调Cyclin E表达有关。
- 千新来崔静任峰赵杰冶亚平贺国洋李新强朱慧芳韩芳毅杨慧林王霞原志庆
- 关键词:蛋白激酶C乳腺癌增殖
- 抛锚式教学在法医病理学中的应用
- 2012年
- 抛锚式教学是近年来兴起的教学方式,改变了以往师生教与学的模式,转变了师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传统角色。抛锚式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知识,为学生提供合作机会,实现师生共享的教学情景。
- 尚万兵秦小川贺国洋
- 关键词:抛锚式教学法医病理学溺死
- 过氧化物酶体膜蛋白4通过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信号通路促进肝细胞癌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
- 2024年
-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膜蛋白4(PXMP4)对肝细胞癌(HCC)细胞迁移和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EMT)进程的影响。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HCC组织中PXMP4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在HCCLM3和MHCC97H细胞中干扰PXMP4,在Huh7和MHCC97L细胞中过表达PXMP4,利用WB和qPCR法验证干扰/过表达效率。利用CCK-8、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干扰/过表达PXMP4对H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WB法检测干扰/过表达PXMP4或0、5、10和20μmol/L U0126处理对HCC细胞中N-cadherin、E-cadherin、vimentin、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p-ERK表达的影响。结果:生物信息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显示,HCC组织中PXMP4呈高表达(P<0.05)。临床病理分析发现,PXMP4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联(P<0.05)。在HCC细胞中,干扰PXMP4后抑制细胞增殖、侵袭和EMT进程(P<0.05);反之,过表达PXMP4后促进HCC细胞增殖、侵袭及EMT进程(P<0.05)。此外,PXMP4通过激活ERK1/2信号通路促进HCC细胞EMT进程,U0126处理同样能够抑制HCC细胞EMT进程。结论:PXMP4在HCC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与HCC细胞分化有关联,PXMP4通过激活ERK1/2信号通路促进HCC细胞EMT进程。
- 李巍徐梓山马柯张静雨胡晓云贺国洋
- 关键词:肝细胞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上皮间质转化
- 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现状及改革的几点建议被引量:4
- 2009年
- 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单位在培养过程中遇到一系列问题,文章对主要问题进行了归纳,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改革建议,以求解决。
- 贺国洋李巍
- 关键词: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
- 长非编码RNA HOXA10-AS促进肝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被引量:3
- 2020年
- 研究表明,长非编码RNA HOXA10-AS发挥促癌基因的作用,调控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迁移。然而,关于其在肝癌细胞侵袭和迁移中的作用及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分析HOXA10-AS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研究HOXA10-AS对肝癌细胞侵袭和迁移作用的影响,并探讨HOXA10-AS促进肝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作用机制。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证明,HOXA10-AS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人正常对照肝组织,且与病人的性别、年龄无关,而与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及远端转移有关(P<0.05);同时HOXA10-AS在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肝细胞株。在肝癌细胞株HepG2和QGY7701中干扰HOXA10-AS后,Transwell侵袭和划痕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细胞相比,干扰HOXA10-AS组的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明显降低(P<0.001);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间质标志物波形蛋白(vimentin)(P<0.01)及N-钙黏着蛋白(N-cadherin)(P<0.05)的表达水平相对于对照组细胞明显降低,而上皮标志物E-钙黏着蛋白(E-cadherin)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且干扰HOXA10-AS后,肝癌细胞中TGFβ1/Smads信号通路受到抑制。综上所述,HOXA10-AS参与了TGFβ1/Smads信号通路促进的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进而促进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
- 朱会芳张哲莹贺国洋李娜钟加滕王海军
- 关键词:肝细胞癌迁移
- 细胞骨架调节蛋白3促进食管鳞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被引量:2
- 2021年
- 细胞骨架调节蛋白3(diaphanous related formin3,DIAPH3)参与肌动蛋白重塑和调节细胞的运动和黏附,在多种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简称:食管鳞癌)中作用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探究DIAPH3在食管鳞癌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首先,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interactive analysis,GEPIA)数据库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用于分析食管鳞癌组织中DIAPH3在转录水平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结果显示,食管鳞癌组织中DIAPH3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其与肿瘤分化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利用Western印迹检测食管鳞癌组织中DIAPH3蛋白的表达量。结果表明:与癌旁组织相比,食管鳞癌组织中蛋白质的表达量升高(P<0.05)。再利用CCK-8、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检测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干扰DIAPH3组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下降(P<0.05),而过表达DIAPH3组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增强(P<0.05)。最后,利用Western印迹检测过表达/干扰DIAPH3细胞中的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E-钙黏着蛋白(E-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干扰DIAPH3组细胞中,E-钙黏着蛋白表达增加,且波形蛋白和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减少(P<0.05),而过表达DIAPH3组细胞中,E-钙黏着蛋白表达减少,且波形蛋白和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增加(P<0.05)。这些研究表明,DIAPH3促进食管鳞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其结果为食管鳞癌的诊治提供了新思路。
- 贺国洋邓美静陈庆庆王贝玺王永霞朱会芳朱会芳李娜李健李娜李娜
- 关键词:食管鳞癌增殖迁移
- 用药干预对普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影响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观察用药干预对普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河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普通外科2007年(对照组)和2009年(干预组)出院的部分手术病例,观察其围术期用药况,评价药物应用合理性。结果:干预组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的使用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第三、四代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的使用率显著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期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三联以上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抗菌药物的使用天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用药干预可显著提高本资料来源医院普通外科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干预后药物应用基本合理。
- 何思森李桢贺国洋
- 关键词:用药干预抗菌药物围术期
- 乳腺癌中缺氧诱导因子-2α与MMP-2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2α(hypoia-inducible factor-2α,HIF-2α)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1)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7例乳腺癌标本及30例癌旁组织中HIF-2α和MMP-2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二者表达的相关性;(2)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转移潜能乳腺癌细胞株中HIF-2α和MMP-2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乳腺癌转移潜能的关系。结果 (1)HIF-2α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P<0.05),且其高表达与肿瘤大小、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均密切相关(P均<0.05)。MMP-2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P<0.05),且其低表达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均密切相关(P<0.05);HIF-2α蛋白与MMP-2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2)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提示与低转移乳腺癌细胞相比,高转移潜能乳腺癌细胞中HIF-2α和MMP-2的表达均明显升高。结论 HIF-2α和MMP-2的过表达可能与乳腺癌的侵袭、转移有关。二者有望成为判定乳腺癌侵袭和转移能力的指标。
- 王洪兴张洁贺国洋李娜
- 关键词:乳腺肿瘤WESTERNBLOT
- 下调PPAPDC1A的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磷脂酸磷酸酶2域1A(PPAPDC1A)在结直肠癌组织和不同结直肠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60例结直肠癌组织和配对癌旁正常组织中PPAPDC1A的表达。采用基因转染技术成功构建PPAPDC1A稳定过表达和沉默细胞株,通过CCK-8、Transwell、裸鼠皮下成瘤和裸鼠尾静脉注射等实验观察PPAPDC1A基因对不同结直肠癌细胞系的影响。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PPAPDC1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上调,且PPAPDC1A的表达强度与细胞分化程度(P=0.011)呈负相关。成功构建PPAPDC1A稳定过表达和干扰细胞株。体内外实验结果显示,与Vector组相比,PPAPDC1A稳定过表达细胞株的生长速度(SW480-PPAPDC1A、RKO-PPAPDC1A组:0.38±0.03、0.25±0.01)、穿过小室的细胞数(SW480-PPAPDC1A、RKO-PPAPDC1A组:218.33±7.09、96.33±1.52)、克隆形成数量(SW480-PPAPDC1A、RKO-PPAPDC1A组:174.33±5.03、245.00±7.00)、体内肿瘤体积(4.16±0.91)、裸鼠肺转移灶数目(5.1±3.84)显著升高(P<0.05)。与NC组相比,PPAPDC1A沉默细胞株的生长速度(SW620-shPPAPDC1A、LOVO-shPPAPDC1A组:0.14±0.02、0.16±0.05)、穿过小室的细胞数(SW620-shPPAPDC1A、LOVO-shPPAPDC1A组:13.33±0.57、18.33±0.51)、克隆形成数量(SW620-shPPAPDC1A、LOVO-shPPAPDC1A组:28.33±1.52、8.67±0.57)、肿瘤体积(0.56±0.21)、裸鼠肺转移灶数目(1.2±1.03)显著降低(P<0.05)。结论下调PPAPDC1A表达可以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和转移能力。
- 郜培琼千新来贺国洋原志庆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