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利华
- 作品数:9 被引量:51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附52例报告)被引量:11
- 2007年
- 目的评估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诊治价值。方法用超声内镜对52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进行检查。结果息肉8例,平滑肌瘤26例,平滑肌肉瘤1例,脂肪瘤4例,异位胰腺1例,静脉瘤2例,壁外压迫10例,并明确了起源层次。对起源于黏膜层、黏膜肌层及黏膜下层的部分病变进行内镜治疗,对起源于固有肌层的部分病变进行手术治疗,其超声内镜与病理诊断一致。结论超声内镜能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进行起源和初步定性诊断,对黏膜下肿瘤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 许利华钱俊波朱云松陆华生李玉明
- 原发性肝癌外周血白蛋白基因片段扩增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蛋白(Alb)基因在肝癌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巢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外周血中Alb的基因片段分析在原发性肝癌(HCC)、慢性肝病和非肝病患者外周血中血白蛋白基因表达。结果:67例肝癌患者外周血中Alb基因的检出率为59.7%,明显高于肝硬化、慢性肝炎和肝外肿瘤组患者(P<0.01),但与急性肝炎组无明显差别(P>0.05);在Ⅰ、Ⅱ和Ⅲ期肝癌中,Alb基因片段阳性率分别为33.3%、36.8%和76.9%;肝内有无转移的肝癌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尤其在伴有肝外远处转移的肝癌中,Alb基因全数阳性(100.0%)。结论:分析外周血中Alb基因有助于肝癌的诊断、肝癌远处转移判别的监测。
- 朱云松杨大明姚登福孟宪镛李玉明钱俊波王亚明许利华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
- 多途径诊断结肠气囊肿症一例
- 2011年
- 患者男,38岁.因"大便次数增多9个月,脐周痛1个月"于2010年11月20日入我院.患者解不成形大便,2~3次/d,伴脐上阵发性隐痛,持续数分钟后可缓解,无明显规律性,与饮食无关,无血便,无心悸、消瘦,不伴关节痛.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无糖尿病、哮喘、腹部外伤、内镜检查及吸烟史,家族史无特殊.外院肠镜提示"结肠多发性息肉",收入我院欲行内镜下治疗.
- 仇建伟钱俊波陆华生许利华陆飞
- 关键词:结肠气囊肿症结肠多发性息肉大便次数药物过敏史内镜下治疗腹部外伤
- 胰液端粒酶和K-ras基因检测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探讨胰液端粒酶活性与K-ras基因突变联合检测对胰腺癌患者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5例胰腺癌和21例慢性胰腺炎患者胰液,K-ras基因突变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端粒酶活性检测采用端粒末端重复序列扩增技术(TRAP)。结果胰腺癌中K-ras基因突变率为88.0%(22/25),慢性胰腺炎中K-ras基因突变率仅为19.0%(4/21),P<0.01;在25例胰腺癌中端粒酶阳性检出率为84.0%(21/25);而21例慢性胰腺炎胰液中端粒酶阳性检出率为28.6%(6/21),P<0.01。K-ras基因突变或端粒酶活性阳性检测诊断胰腺癌的特异、敏感性分别为92%,66.7%;两者联合检测诊断胰腺癌的敏感性为80.0%,特异性达到85.7%。结论联合检测胰液中K-ras基因、端粒酶活性可提高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胰腺癌筛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临床意义。
- 许利华陆华生季颖林钱俊波朱宏
- 关键词:胰腺肿瘤端粒酶K-RAS基因
- 血清胃蛋白酶原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9
- 2010年
- 洪宏赵枰张秀琳吴俊渊许利华
-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胃蛋白酶原免疫放射分析胃镜
- 经鼻胃镜检查10000例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 目的评价经鼻胃镜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存适应证症,禁忌症,诊断价值及治疗作用方面与普通胃镜进行比较。方法分析两年间通过鼻胃镜所检查的一万例次的阳性结果,病例年龄范围,特殊的不适宜普通胃镜检查的病例状况,并通过监测鼻胃镜检...
- 李玉明刘丽艳季颖林王亚民钱俊波陈天敏朱云松葛振明樊锦河许利华仇建伟顾留根
- 关键词:胃镜无痛胃镜
- 文献传递
- 超细经鼻胃镜临床应用10000例分析被引量:6
- 2008年
- 随着胃镜检查技术的不断完善,胃镜诊疗已在上消化道疾病诊治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仍有部分患者因对胃镜检查存有恐惧心理,常拒绝行胃镜检查而延误病情。因此寻找安全、无痛、便捷的胃镜检查已成为近年的热点。本院自2004年9月开始使用超细经鼻胃镜,至2006年底共完成10000例患者的检查及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受到广大医患的欢迎。现将应用体会进行总结,并对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估。
- 李玉明顾留根季颖林王亚民钱俊波陈天敏朱云松葛振明樊锦河许利华仇建伟刘丽艳
- 关键词:鼻胃镜超细胃镜检查疾病诊治上消化道恐惧心理
- 血清PG检测在胃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5
- 2010年
- 赵枰史跃燕张秀琳吴俊渊许利华
- 关键词:疾病诊断血清PG胃部胃蛋白酶原胃黏膜组织细胞合成
- 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对老年胃癌诊断价值的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研究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及其比值(PGⅠ/PGⅡ)对老年人胃癌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增强比浊法检测48例老年胃癌患者和34例正常老年人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含量并计算其比值,采用软件SPSS13.0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各指标对患病诊断价值的非条件向前逐步选择自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以及研究对象的特征ROC曲线统计分析。结果①老年胃癌组血清PGⅠ水平及PGⅠ/PGⅡ分别为35.10±31.34ng/ml,1.91±1.83,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P〈0.05),两组间血清PGⅡ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非条件向前逐步选择自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GI进入回归方程,其降低对老年人胃癌诊断价值较高,方程分类能力为62.2%。③根据研究对象特征ROC曲线,PGⅠ和PGⅠ/PGⅡ诊断老年人胃癌的最佳界值分别为28.00ng/ml(敏感度58.33%,特异度76.47%)和1.28(敏感度47.92%,特异度79.41%)。结论老年人胃黏膜癌变与胃蛋白酶原的分泌多少密切相关,血清PGⅠ水平及PGⅠ/PGⅡ低下可以作为老年高危人群的血清学筛查指标,对胃癌的诊断具有高度特异性。
- 赵枰张秀琳吴俊渊许利华孙峰
- 关键词:胃癌胃蛋白酶原免疫比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