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乃霞

作品数:5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荧光茧色
  • 4篇家蚕
  • 4篇茧色
  • 2篇色素
  • 2篇饲料
  • 1篇代谢
  • 1篇代谢酶
  • 1篇荧光
  • 1篇在家
  • 1篇中肠
  • 1篇桑叶
  • 1篇饲料添加
  • 1篇饲料添加剂
  • 1篇添加剂
  • 1篇人工饲料
  • 1篇基因
  • 1篇茧层
  • 1篇SYNTHA...
  • 1篇TISSUE...
  • 1篇BOMBYX...

机构

  • 5篇苏州大学

作者

  • 5篇许乃霞
  • 4篇沈卫德
  • 4篇张雨青
  • 1篇尹书倩
  • 1篇周丽霞
  • 1篇虞晓华
  • 1篇马永雷

传媒

  • 1篇中国科学(C...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Agricu...

年份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家蚕荧光茧色的判性机理被引量:4
2009年
以家蚕荧光茧色判性品种为实验材料,对蚕茧层表面和茧层抽提物的荧光光谱分析表明,蚕茧荧光色不论雌雄都出现黄色和蓝紫色二个荧光发射峰,因两者相对荧光强度不同而引起雌雄茧之间的荧光色差异.通过对家蚕中肠组织的荧光观察和荧光显微观察,发现蚕茧荧光色的雌雄差异或判性是由于雌蚕中肠组织对黄色荧光色素的特异性积累而引起的.5龄4日以后,雌蚕食桑后经过中肠消化与吸收,全部或大部分黄色荧光物质开始积累于中肠后部细胞内直至变态化蛹,所有蓝紫色荧光物质单独或与少量黄色荧光物质一起分泌进入血液,再到达丝腺体而使雌茧呈蓝紫或蓝白荧光色.而雄蚕中肠组织对这二类荧光物质都不积累,全部分泌进入血液再到达丝腺体最后使雄蚕茧呈黄白荧光色.应用硅胶薄层色谱和荧光光谱分析提示,蓝紫荧光色物质至少由5种蓝紫荧光色素成分组成,而黄色荧光物质至少由3种黄色荧光色素成分组成;从雄蚕茧层中提取到的黄色荧光色素与雌蚕后部中肠积累的色素完全相同.紫外光谱分析和AlCl3显色反应表明,3种黄色荧光色素属于黄酮类或黄酮苷类化合物,其中一种黄色荧光色素(Rf=0.82)为主要成分,其荧光发射光谱最大发射峰为533nm,激发光谱峰值为377nm.上述结果充分表明,家蚕荧光判性品种的雌雄荧光茧色差异就是由雌性家蚕中肠尤其是后部中肠对黄色荧光色素的特异性积累而引起的.因此,可以推测,在荧光茧色判性的5龄雌蚕中肠,特别是后部中肠上皮圆筒形细胞中特异表达一种能与黄色荧光色素结合的蛋白.
张雨青虞晓华沈卫德马永雷周丽霞许乃霞尹书倩
关键词:家蚕荧光茧色色素中肠
不同种类桑叶、人工饲料对家蚕荧光茧色的影响
2011年
以家蚕荧光茧色判性品种SU中、L中、NJ中、NS中、NSJ中、PDH日、P×H日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种类桑叶、人工饲料对家蚕荧光茧色影响调查。结果表明:6种桑叶中湖桑13号饲养的家蚕荧光判性效果最为明显,沙2品种饲养的所营蚕茧雌、雄均偏向紫荧光色,荧光判性效果明显减弱。不同种类的饲料中常规配方饲料饲养的家蚕荧光判性正常,不含桑叶粉和用70%乙醇浸提过的桑叶粉配制的人工饲料所营蚕茧雌、雄均偏向紫荧光色,利用蚕茧的荧光色已无法分辨雌雄。在饲料里添加槲皮素后又出现荧光黄色茧,荧光判性得到恢复。
许乃霞张雨青沈卫德
关键词:家蚕桑叶人工饲料
荧光茧色判性家蚕黄酮合酶Ⅰ(BmFNS Ⅰ)基因在家蚕组织内的表达差异被引量:1
2011年
采用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不同品种荧光判性家蚕雌、雄家蚕的中肠、丝腺和脂肪体中的黄酮合酶I(BmFNS I)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家蚕BmFNS I基因在各品种荧光判性家蚕中肠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脂肪体,在丝腺中的表达量较低,说明BmFNSI基因在对家蚕食物桑叶内的黄酮类化合物的合成代谢中起重要作用;但是在各品种荧光判性家蚕的雌、雄中肠中的表达并无明显差异,说明荧光判性家蚕雌、雄蚕在对桑叶内的黄酮类化合物的合成代谢途径上不存在差异,至少在FNS I基因所调节的黄酮类化合物的合成代谢上不存在差异。
许乃霞张雨青沈卫德
关键词:家蚕
Expression Differences of Flavonoid Synthase Ⅰ(BmFNS Ⅰ)in the Tissues of Bombyx Mori with Sex-identified Fluorescent Cocoon Color
2010年
Expression differences of flavonoid synthase I(BmFNS I)gene in the midgut,silk gland and fat body of the male and female Bombyx Mori with sex-identified fluorescent cocoon color were detected by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relative expression level of BmFNS I gene in midgut of Bombyx Mori was the highest,followed by that in fat body,and the expression level in silk gland was the lowest,indicating that BmFNS I gen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flavonoids anabolism in mulberry leaves,which was the food of silkworm.However,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mFNS I gene expression level between midguts of male and female Bombyx Mori species with sex-identified fluorescent cocoon color,suggesting that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flavonoids anabolism of mulberry leaves between the male and female Bombyx Mori with sex-identified fluorescent cocoon color,at least no difference in flavonoids anabolism regulated by FSN I gene.
许乃霞张雨青沈卫德
关键词:TISSUES
家蚕荧光茧色判性机理的研究
家蚕(Bombyx mori)茧层在紫外线照射下呈现多种荧光色,通常可以分为深浅不同的黄白和蓝紫两大类;家蚕雌雄蚕茧茧丝质和力学性能存在明显差异,雄蚕茧丝纤度细,经济性状好,其缫制的生丝高于雌蚕茧1~2个等级。近年苏州大...
许乃霞
关键词:饲料添加剂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