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解启莲

作品数:96 被引量:312H指数:9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儿科临床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适用技术跟踪项目河北省科技厅指导计划项目河北省科技厅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1篇期刊文章
  • 8篇科技成果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6篇介入
  • 43篇介入治疗
  • 42篇封堵
  • 36篇缺损
  • 35篇间隔缺损
  • 34篇室间隔
  • 34篇室间隔缺损
  • 32篇封堵器
  • 25篇心脏
  • 18篇动脉
  • 17篇心脏病
  • 16篇先天性
  • 16篇先天性心脏
  • 16篇先天性心脏病
  • 15篇先天
  • 15篇儿童
  • 8篇导管未闭
  • 8篇动脉导管
  • 8篇动脉导管未闭
  • 8篇膜部

机构

  • 82篇河北医科大学...
  • 10篇河北省儿童医...
  • 6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河北省胸科医...

作者

  • 96篇解启莲
  • 65篇张密林
  • 61篇王震
  • 60篇高磊
  • 29篇谭慧莲
  • 28篇周谨
  • 22篇额尔敦高娃
  • 21篇刘凌
  • 21篇王军
  • 20篇朱晓丽
  • 15篇张源祥
  • 13篇刘坤申
  • 11篇樊文峰
  • 11篇吕瑛
  • 11篇赵增仁
  • 8篇张会军
  • 8篇张静
  • 7篇黄建成
  • 7篇任敦吉
  • 7篇李红英

传媒

  • 16篇临床荟萃
  • 15篇实用儿科临床...
  • 11篇临床心血管病...
  • 5篇中国综合临床
  • 5篇第四届中国东...
  • 4篇中国循环杂志
  • 3篇河北医药
  • 2篇中国妇幼保健
  • 2篇中华心血管病...
  • 2篇临床儿科杂志
  • 2篇医学与哲学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安徽医学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9
  • 17篇2008
  • 36篇2007
  • 17篇2006
  • 6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1
  • 3篇2000
9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并发股动脉血栓形成的病因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CHD)介入治疗并发股动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选择2004年5月-2006年8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介入治疗的CHD患儿962例,均根据其临床表现,并经X线、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确诊,符合介入治疗指征,介入治疗后发生股动脉血栓6例,男4例,女2例,均予溶栓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962例患儿中6例术后发生股动脉血栓(发生率为0.63%),均予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其中3例早期静脉溶栓成功,2例早期静脉溶栓未成功者随即予经导管局部溶栓治疗成功。该5例患儿出院1个月复查均无异常。另1例早期静脉溶栓未成功者继续予静脉溶栓治疗及抗凝治疗1周,复查其超声发现代偿性侧支循环建立,直径为对侧股深动脉内径的20%,出院1、6、12个月复查其超声,右侧代偿的侧支血管直径分别为对侧股深动脉内径的40%、70%和80%,左侧足背动脉搏动及皮温恢复正常。6例均未发生肢体坏死。结论早期静脉溶栓及经导管局部溶栓治疗小儿CHD介入术后股动脉血栓形成效果较好;积极做好围术期处理,严格控制危险因素可降低其股动脉血栓形成发生率。
王军解启莲高磊吕瑛孙丽颖周谨张密林
关键词:心脏病先天性介入治疗股动脉血栓
小剂量地塞米松对脓毒症小鼠CD11b^+ Gr-1^+髓源抑制性细胞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小剂量地塞米松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脓毒症小鼠CD11b+Gr-1+髓源抑制性细胞(MDSCs)的影响。方法:将145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NC组)35只,脓毒症组(SE组)和小剂量地塞米松干预组(SD组)各55只;SE组和SD组腹腔注射LPS 10 mg/kg制备脓毒症小鼠模型,NC组腹腔注射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SD组于注射LPS 2 h后经尾静脉注入地塞米松0.3 mg/kg,SE组和NC组经尾静脉注入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注射LPS后时刻记为0 h,于6、12、24 h检测血清干扰素-γ及白细胞介素-10水平,于12、24、48、72 h检测小鼠脾脏及骨髓中CD11b+Gr-1+MDSCs的百分比。结果:与NC组比较,SD组及SE组在实验6 h干扰素-γ和12 h白细胞介素-10水平均增加(P<0.05~P<0.01);SD组与SE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C组比较,SE组脾脏MDSCs百分比在12~72 h均明显升高(P<0.01),SD组在12~48 h亦均升高(P<0.01);而SE组和SD组在24~72 h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NC组比较,SE组和SD组骨髓MDSCs百分比在48 h和72 h均升高(P<0.05~P<0.01);而SE组和SD组在48 h和72 h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小剂量地塞米松可抑制LPS诱导的脓毒症小鼠MDSCs的产生及聚集。
李小双刘丽罗菲菲解启莲
关键词:地塞米松脓毒症小鼠
重新构建先天性心脏病的学科新模式
2004年
现有先天性心脏病防治模式存在明显不足。为了更加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及先心病的学科发展 ,建议重新构建先心病学科新模式 ,将先心病独立成科 ,内外科融为一体 ,使先心病学科向专业化发展。
解启莲安淑华李江
关键词:先心病先天性心脏病外科学科
亚低温对急性脑损伤的保护机制
2001年
急性脑损伤是指各种损伤因子(感染、缺氧缺血、外伤、中毒等)所引起的急性脑细胞功能异常或死亡,是临床常见的急重症之一。现代医学揭示,无论何种损伤,其病理基础均出现异常的兴奋性氨基酸释放、钙离子内流、自由基产生、炎症介质的表达、过度炎症反应、神经细胞坏死与凋亡等一系列级联反应[1~2]。由于神经元细胞死亡后再生困难,故如何有效地保护神经元细胞的生物学活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发现亚低温(轻微低温)即有明显减轻缺血性脑损害的作用,避免了深低温的诸多副作用,因此人工降温保护脑细胞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就亚低温保护急性脑损伤的作用机制综述如下。
解启莲
关键词:急性颅脑损伤亚低温脑保护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后封堵器迟发脱落一例被引量:1
2007年
1临床资料 患儿女,2岁。因“心脏杂音2年”入院。体检:胸骨左缘第2肋间可闻及3/6级连续性机器样杂音。心脏超声显示:降主动脉与左肺动脉间可见管型动脉导管开放,主动脉侧内径8.2mm,肺动脉侧内径8.0mm,导管长13.9mm;肺动脉收缩压48mmHg(1mmHg=0.133kPa)。诊断:动脉导管未闭(PDA);中度肺动脉高压。入院后行PDA封堵术。造影显示PDA呈管型,最窄处内径约为7.0mm(图1)。先置入12/14mmPDA封堵器(北京华医圣杰有限公司提供),因封堵器左盘上缘突出至主动脉管腔造成狭窄而换用10/12mm封堵器。透视显示封堵器“腰征”明显,听诊杂音消失,超声及造影检查显示封堵器固定良好,对主动脉、肺动脉无影响(图2),
王震解启莲樊文峰周长浩王军陈屿管霄张密林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后封堵器迟发动脉导管开放左肺动脉
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并发症防治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探讨小儿室间隔缺损(VSD)经导管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原因及其防治。方法选择VSD患儿362例。男152例,女210例;年龄2-14(9.3±5.8)岁;体质量11.0-65.0(20.5±11.8)kg。并动脉导管未闭(PDA)16例,并房间隔缺损(ASD)8例,并肺动脉瓣狭窄(PS)2例,常规行介入手术治疗。结果患儿术前均经胸超声检测VSD为2.7-13.0 mm,平均6.5 mm;术中心室造影测量VSD为2.5-14.0 mm,平均6.2 mm;345/362例(96.2%)封堵成功。所选封堵器为4.0-16.0 mm,平均8.6mm。发生心脏并发症33例,血管并发症13例,其他并发症4例,包括Ⅲ度房室传导阻滞5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交界区性心律4例,室性期前收缩5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6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4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残余分流各3例,基底核区脑梗死1例,股动脉假性动脉瘤、股动静脉瘘各5例,股动脉血栓3例,溶血、血尿1例,交换导丝断裂、猪尾导管断裂各1例。结论经导管介入治疗小儿VSD操作简单、成功率高、相对安全、近期临床疗效好,但应进一步加强心律失常、血栓等并发症的防治。
额尔敦高娃解启莲吕瑛张密林王震高磊谭慧莲刘凌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并发症儿童
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中封堵器的选择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时不同类型国产封堵器的选择方法以及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 方法:在X线透视引导下介入治疗337例室间隔缺损(VSD)患者,年龄3-64岁(9.62±3.56岁)。...
张密林王震高磊解启莲周谨朱晓丽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封堵器介入治疗
文献传递
法洛三联症介入治疗的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总结法洛三联症的介入手术治疗经验,并对其疗效进行初步评价。方法:2004年8月~2005年7月共收治法洛三联症患者18例,年龄3-32(8.4±6.2)岁。所有病例均在透视及超声心动图监视下经导管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PBPV)及置入国产双盘封堵器封堵房间隔缺损。全部患者于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分别行超声心动图、心电图、X线胸片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全组治疗成功率100%,均无重要并发症发生,PBPV后即刻右室收缩压由(84±25)降至(40±10)mmHg(1mmHg=0.133kPa),肺动脉至右室跨瓣压由(67±26)降至(13.0±11.5)mmHg(P〈0.01),超声心动图检测房间隔缺损直径为5~16(9.2±7.4)mm,选择的封堵器直径为8-20(13.0±9.2)mm,2例存在微量残余分流,16例封堵完全无残余分流。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超声心动图检测未见残余分流及再通。结论:介入治疗法洛三联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操作简便,成功率高,近期疗效可靠,中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解启莲王震张密林张源祥高磊朱晓丽吕瑛刘坤申
关键词:心脏缺损先天性法洛三联症血管介入治疗
重新认识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被引量:1
2007年
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PBAV)已经过了20余年的发展历程,期间由于并发症的限制未能在临床广泛开展。本文就 PBAV 技术近年在胎儿、小儿(包括新生儿)、青少年、年轻成人和高龄老年患者的适应证、临床疗效、并发症预防等应用情况作一综述,并展望了该项技术在儿童和高龄老年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前景。
解启莲王军刘坤申
关键词:主动脉瓣狭窄导管成形术
新型镍钛合金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的临床应用研究
室间隔缺损(简称室缺,VSD)为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占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的20%~30%,占存活新生儿的0.3%。室间隔缺损的自然病程差异很大,可自行闭合或发展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在婴儿早期死亡。在此同时,可发展为肺血管...
解启莲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经导管封堵心律失常
文献传递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