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褚玉静

作品数:31 被引量:120H指数:6
供职机构:潍坊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潍坊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血管
  • 7篇X线
  • 4篇动脉
  • 4篇血管造影
  • 4篇影像
  • 4篇原发性
  • 4篇造影
  • 4篇病理
  • 3篇低剂量
  • 3篇原发性下腔静...
  • 3篇肉瘤
  • 3篇肿瘤
  • 3篇细胞
  • 3篇细胞瘤
  • 3篇成像
  • 2篇血管瘤
  • 2篇影像学
  • 2篇硬化性
  • 2篇硬化性血管瘤
  • 2篇双下肢

机构

  • 31篇潍坊市人民医...
  • 7篇潍坊医学院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沧州市中心医...
  • 1篇成都市第七人...
  • 1篇潍坊市第二人...

作者

  • 31篇褚玉静
  • 16篇李好刚
  • 9篇耿海
  • 7篇全世杰
  • 6篇李林坤
  • 5篇董光
  • 5篇逄铭源
  • 4篇王琦
  • 3篇张强
  • 2篇张涛
  • 2篇李明志
  • 2篇王文刚
  • 2篇葛敏
  • 2篇郭荣
  • 1篇陈春林
  • 1篇吴振兰
  • 1篇徐玉静
  • 1篇张孔源
  • 1篇刘萍
  • 1篇殷月慧

传媒

  • 4篇临床放射学杂...
  • 4篇中国医学影像...
  • 3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潍坊医学院学...
  • 2篇中外医用放射...
  • 2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辐射卫生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实用妇产科杂...
  • 1篇武警医学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3
  • 2篇2001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主动脉弓离断1例
2007年
李好刚褚玉静李林坤
关键词:主动脉弓离断诊断显像
孤立性实性肺结节的多层螺旋CT征象及良恶性病理分析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孤立性实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2018年2月在我院CT检查发现并行手术或穿刺病理确诊的50例孤立性实性肺结节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良性结节22例,肺癌结节28例,通过多层螺旋CT薄层、多平面重建(MPR)重建观察恶性和良性肺实性结节不同影像征象的比例情况,主要包括病灶形态、边缘、内部钙化、胸膜牵拉、血管聚集及结节与周围血管的关系。结果病灶形态、血管聚集、胸膜牵拉征、结节与血管的关系良恶性结节CT表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部钙化出现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薄层、MPR可显示肺结节的细微结构,为诊断肺孤立性实性结节的良恶性提供依据,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张亚平褚玉静李昌帅耿海
关键词:孤立性肺结节血管集束征
CT影像组学预测肺浸润性腺癌脉管癌栓的价值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探讨平扫CT影像组学预测肺浸润性腺癌脉管癌栓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4月潍坊市人民医院经病理证实的肺浸润性腺癌195例,按照7∶3分为训练集136例和验证集59例。根据术前平扫CT图像,使用3D-slicer手动勾画感兴趣区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850个,然后使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法回归模型进行特征降维,构建预测模型并评价模型效能。结果 使用最终保留的17项特征参数建立组学评分模型,训练集和验证集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0、0.809,训练集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76.0%和76.9%;验证集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75.3%和75.0%,两模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8)。结论 基于平扫CT影像组学特征建立的模型对肺浸润性腺癌脉管癌栓状态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影像组学特征可以用作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刘俊忠王琦褚玉静寇介丽康立清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纹理分析
双下肢单能量60 keV与混合能量120 kVp CTA应用价值比较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单能量(60 keV、360 mA)与混合能量(120 kVp、360 mA)在双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CTA)的应用价值。方法将临床怀疑下肢动脉疾病的40例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各20例。A组患者应用360 mA能谱CTA,B组患者应用混合能量(120 kVp、360 mA)进行螺旋CT扫描,其余扫描参数保持一致。两组患者均注射350 mg/ml浓度对比剂90~100 ml。两组纳入条件均为身体质量指数(BMI)<30 kg/m^2。由两名从事心血管影像诊断20年以上的专家对图像主观质量进行评估,并对血管成像质量达成一致。两组图像的客观质量利用检测主动脉下端、髂外动脉、股动脉的CT值评价,客观噪声即被测密度的标准差(SD)。统计两组患者的平均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计算信噪比(SNR)和对比剂注射量。应用SPSS 19统计软件对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B两组图像质量优良率分别为92.5%、100.0%,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45±0.76、3.70±0.47,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1.25,P=0.22)。A组的CTDIvol(13.06±0.20)mGy低于B组(17.68±0.14)mGy,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84.63,P=0.00),平均降低了26.13%。A组与B组的对比剂注射剂量分别为(34.30±1.19)g、(34.39±1.17)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3,P=0.82)。A组与B组的主动脉下端、髂外动脉、股动脉CT值和SD分别为(487.18±77.16)HU与(383.85±87.87)HU,(413.84±130.92)HU与(363.65±90.62)HU,(360.17±72.65)HU与(316.03±52.21)HU和(15.45±3.78)HU与(8.46±1.84)HU,(21.50±4.74)HU与(19.08±5.39)HU,(15.17±5.84)HU与(10.94±3.10)HU。A组与B组主动脉下端、髂外动脉及股动脉SNR分别为(33.97±11.49与46.84±13.40,19.31±4.23与19.46±3.15,29.47±19.01与31.07±9.16)。A组与B组主动脉下端SNR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3.26,P=0.00),髂外动脉和股动脉SNR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下肢动脉CTA,虽然60 keV单能量CTA较混合能量120 kVp成像质量略有下降(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是能谱CT扫描较相同条
李林坤王秋燕丛湘华褚玉静耿海
关键词:下肢动脉CT血管造影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对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1
2008年
目的评价双源CT(DS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分析2007年7月—11月间32例临床怀疑或确诊冠心病的患者(男23例,女9例,平均年龄56.2岁)DS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资料,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探讨DSCT冠状动脉成像检出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准确性。结果32例中,DSCT显示的冠状动脉直径≥1.5mm的节段有436个,431个冠脉节段可以进行评估,可评估率为98.85%。DSCT发现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99.17%(119/120),特异性:97.43%(303/311),阳性预测值:93.70%(119/127),阴性预测值:99.67%(303/304)。对于冠状动脉狭窄检出的准确率为95.00%。配对χ2检验结果说明DSCT和CAG两种检查方法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病变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77)。同时,Kappa一致性检验说明DSCT和CAG两种检查方法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分级方面存在一致性(κ=0.930)。结论DSCT对检出冠状动脉狭窄准确性高,可作为高危人群冠心病筛查的首选方法。
王明亮董光耿海季乐新王琦张涛殷月慧王文刚褚玉静
关键词:冠状血管血管造影术
磁共振成像对原发性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原发性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PIVCLMS)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MRI成像仪对2例原发性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进行常规扫描及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DCE-MRA)扫描,分析其表现特征。结果1例常规扫描下腔静脉内见长T1稍长、等T2信号影,信号强度欠均匀,下腔静脉明显增宽,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异常强化;1例下腔静脉明显扩张,内见略长T2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异常强化,3DDCE-MRA清楚显示病灶全貌及肿瘤累及范围。结论MRI结合3DDCE-MRA对原发性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取代传统的血管造影作为诊断PIVCLMS的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李好刚褚玉静全世杰王琦郭荣
关键词: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磁共振成像血管造影
儿童肘关节创伤的X线表现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分析儿童肘关节创伤的X线表现,以提高X线诊断水平。方法分析125例儿童肘关节创伤的X线表现,其中全部病例均摄肘关节正侧位片。结果125例中,81例创伤发生于左侧,44例发生于右侧,其中肱骨髁上骨折49例,肱骨外髁骨骺骨折28例,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6例,肱骨内上髁骨骺分离18例,尺骨鹰嘴骨折7例,尺骨近端骨折合并桡骨小头脱位6例,单纯尺骨近端骨折2例,桡骨小头骨骺分离或骨折5例,肘关节后脱位2例,桡骨小头半脱位2例。结论熟悉儿童肘关节的解剖特点,依靠直接和间接征象,判断X线片上不显影部分的损伤,可提高儿童肘关节创伤的X线诊断水平。
李好刚褚玉静逄铭源
关键词:儿童肘关节创伤骨骺放射摄影术
MSCT后处理技术在经皮肺穿刺活检中的立体定位研究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中的立体定位与测量方法的可行性.方法:随机从2013年1月~12月来我院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患者中收集100例,随机分成两组,50例使用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立体定位法与三维标测穿刺针作为研究组,50例使用传统CT横断面定位法与现有穿刺针作为对照组,总结穿刺次数,确诊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研究组的穿刺次数的均数为1.11±0.33次,穿刺诊断准确率98% (49/50),并发症发生率14% (7/50);对照组的穿刺次数均数为4.26±1.86次,穿刺诊断准确率64% (32/50),并发症发生率80% (40/5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引导下的立体定位,定位更全面,穿刺更安全,在选择穿刺点与穿刺路径上更科学,提高了肺穿刺的确诊率,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广阔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张孔源褚玉静李林坤张强
关键词:图像后处理技术穿刺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高表达的原发性鼻腔鼻窦睾丸核蛋白癌1例
2024年
本文报道1例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高表达的原发性鼻腔鼻窦睾丸核蛋白癌患者。患者女,44岁,因“反复左眼胀感伴头痛、视物模糊3个月余”于2021年6月17日就诊于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咽喉头颈外科,影像学检查提示左侧额窦、筛窦至左侧鼻腔可见软组织肿块,免疫组化证实为睾丸核蛋白癌,且伴有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高表达,在包括同步放化疗、化疗在内的治疗下,肿瘤达到部分缓解。考虑到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明显以及肿瘤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高表达,在排除免疫治疗禁忌证后,患者于2022年1月7日开始接受持续免疫治疗,随访至2024年3月14日,复查CT显示肿瘤范围与免疫治疗之前相比无进展。患者目前仍处在定期治疗及随访中。
窦博文侯伟娜耿晓涛王伟成王政江褚玉静
关键词:免疫治疗
双源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窦口鼻道复合体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2011年
目的探讨双源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窦口鼻道复合体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行副鼻窦CT扫描检查的患者100例,其中50例行DSCT双源模式双能量成像扫描,50例行单源模式常规剂量扫描。记录扫描窗口显示的容积CT剂量指数,评价OMC区域内中鼻甲、钩突、上颌窦开口、筛漏斗、额隐窝、筛板6个重要解剖结构及其变异的显示情况。比较2种扫描方法辐射剂量及不同扫描条件下所得图像质量显示正常结构及解剖变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双源CT双能量成像扫描,两组不同扫描条件下获得的图像及融合图像均能清楚显示OMC区的细微结构,图像质量良好,能够满足临床诊断需要,与常规剂量扫描图像比较,图像质量无明显下降(P>0.05)。常规剂量扫描时容积CT剂量指数平均为18.26mGy,双能量成像扫描时容积CT剂量指数平均为7.54mGy,较常规剂量扫描下降58.71%,两种扫描方法辐射剂量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双源CT低剂量扫描技术可明显降低患者在接受检查时的辐射水平。
李好刚褚玉静孙积宁耿海
关键词:窦口鼻道复合体低剂量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