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春銮
- 作品数:22 被引量:105H指数:6
- 供职机构: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连云港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参芪扶正加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同步放化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7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综合组36例,采用依托泊苷+顺铂同步放化疗,放疗予常规分割,2Gy/f,总量56-70Gy,同时应用参芪扶正注射液250mL/d静脉滴入,2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对照组31例,采用依托泊苷+顺铂同步放化疗。放疗结束后1个月评价疗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天,治疗后1月抽取患者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百分率(CD3+;CD4+、CD8+、CD4+/CDs+)及NK细胞含量变化观察免疫功能变化;通过KPS评分,体重变化来观察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结果2组有效率分别为75%和70.9%(P〉0.05);2组治疗前免疫功能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本组治疗前相比,综合组治疗后一天测免疫功能稍下降(P〉0.05)而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综合组治疗后一月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有改善(P〉0.05);综合组3~4级I血液学毒性的发生率为13.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5%(P〈0.05),综合组3~4级消化道不良反应以及≥2级放射性食管炎、肺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综合组治疗后KPS评分及体重评分改善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同步放化疗可以减轻放化疗引起的胃肠道反应,减少3~4级骨髓抑制和≥2级放射性食管炎、肺炎的发生,使患者的免疫功能、生存质量得到改善,并有可能进一步提高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的疗效。
- 袁春銮顾康生王忠明蒋华尚玉萍吴晓圆李秀翠
- 关键词:参芪扶正注射液同步放化疗非小细胞肺癌
- PF方案同步化放疗联合热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0
- 2010年
- 袁春銮王忠明蒋华
- 关键词:宫颈癌同步化放疗射频热疗
- 肺腺癌组织中卵泡抑素样3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 2024年
- 目的探讨肺腺癌(LUAD)组织中卵泡抑素样3(FSTL3)蛋白的表达水平与病人临床病理指标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2022年11月我院接受肺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的LUAD病人268例,免疫组化SP法检测LUAD组织和配对癌旁正常组织中FSTL3蛋白表达情况,比较不同FSTL3表达水平的病人临床病理指标和总生存期(OS)的差异。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LUAD病人术后OS的影响因素。结果LUAD组织中FSTL3蛋白的高表达率(55.97%)高于癌旁组织(33.21%)(χ2=28.098,P<0.05)。不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情况、TNM分期的LUAD病人之间FSTL3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STL3蛋白高表达者OS率显著低于低表达者(χ2=4.706,P=0.030)。Cox回归分析表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Ⅲ期和FSTL3高表达是影响LUAD病人术后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FSTL3蛋白表达在LUAD组织中显著上升,且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情况、TNM分期相关;FSTL3高表达是影响LUAD病人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FSTL3蛋白具有成为LUAD早期诊断和预后预测生物标志物的潜力。
- 刘政宏袁春銮高佳
- 关键词:肺腺癌临床病理指标预后影响因素
- 人附睾蛋白4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 研究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及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124例NSCLC患者(NSCLC组)的血液标本和肺癌组织标本,其中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取癌旁组织和正常肺组织,并在术后3天再次抽取血液标本;同期收集96例健康体检者(健康组)的血清标本.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中HE4浓度;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肺组织中HE4的表达.结果 HE4在肺癌组织、肺腺癌组织、Ⅲ-Ⅳ期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肺组织、肺鳞癌组织、Ⅰ-Ⅱ期肺癌组织(P〈0.05);NSCLC组患者的血清HE4浓度高于健康体检组(P〈0.05);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3天血清HE4浓度低于术前血清HE4浓度(P〈0.05);NSCLC组患者血清HE4水平与病理分期、组织中HE4阳性表达呈正相关,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NSCLC组织及血清HE4表达升高,可作为NSCLC的肿瘤标志物,是NSLCL的早期辅助诊断、疗效评价、预后评估的客观指标,可用于指导临床的综合治疗.
- 刘政宏朱正秋杨成喜朱礼刚杨聪颖袁春銮张蕾
- 关键词:肿瘤标志物
- p53、p16、增生细胞核抗原蛋白表达在食管癌术后放化疗选择中的意义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食管癌 p53、p16、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及其与患者病理临床特征的相关性,为食管癌患者术后放射治疗和(或)化疗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初洽食管癌病例118例,对手术切除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SP 法进行 p53、p16、PCNA 蛋白测定。结果 118例食管癌中,p53、p16、PCNA 蛋白阳性表达分别为80%、42%、97%,p53、PCNA 蛋白表达与患者的性别、病变部位、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而 p16蛋白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密切相关性(P<0.01);p53、PCNA 蛋白同时表达70%,亦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和 P<0.01)。结论在食管癌组织中,突变 p53与 PCNA 蛋白表达,二者与患者的性别、病变部位、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均无关,不作为独立预后判断因素。食管癌 p53、PCNA 蛋白同时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其与 p16失活可视为危险预后因素,应行术后放射治疗和(或)化疗。
- 王忠明李秀翠刘桂荣孙咏梅袁春銮
- 关键词:食管肿瘤增殖细胞核抗原
- 全文增补中
- 奈达铂联合5-Fu同步放化疗治疗65例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将奈达铂与5-Fu按时辰持续静脉滴注联合同步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符合条件的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放射治疗组33例,同步放化疗组32例,放射治疗组:6my或15my—X线,先普通常规定位,前后两野对穿或一正前两后斜野三野,照射36~40Gy/18~20次,后强化CT定位,三维适形放疗加量(3D—CRT),1.8~2Gy/次,1次/天,常规分割,5次/周,肿瘤放疗剂量DT62~70Gy/31~35次次/6~7周。同步放化疗组:放射治疗的具体执行情况同单纯放射治疗组。化疗方案为:采用奈达铂(NDP)60mg/m。应用于第1d、第22d,在当天放疗前30分钟滴完。5~Fu500mg/m^2·d按时辰静脉持续输注,22:00~08:00,第1d~第5d,第22d~第26d,在放疗开始的第1天即行全身化疗。结果:全部病例均在放疗结束后三月进行评价。单纯放射治疗组CR为8例(24.2%),PR14例(42.4%),近期有效率(CR+PR)为66.7%。同步放化疗组CR14例(43.8%),PR16例(50.0%),近期有效率(CR+PR)为93.8%,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奈达铂联合5-Fu按时辰持续静脉滴注四周方案化疗同步放射治疗食管癌的近期疗效显著,差异有显著性(P〈0.05)。
- 刘桂荣王忠明褚峣袁春銮吉安梅
- 关键词:食管癌放射疗法
- 血清人附睾蛋白4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诊断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徐州医学院附属连云港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96例NSCLC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同期9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HE4水平,比较手术前不同临床病理特征NSCLC患者血清HE4水平差异。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绘制血清HE4、血清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21-1(CYFRA21-1)对NSCLC诊断的ROC曲线。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前血清HE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显著高于手术后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不同TNM分期的血清HE4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Ⅲ期患者HE4水平显著高于Ⅰ期和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血清中HE4、CEA和CYFRA21-1浓度分别为67.75 pmol/L和2.49 ng/ml,2.53 ng/ml时,对NSCLC有最大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7,0.840和0.711。HE4检测灵敏度显著高于CEA和CYFRA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EA和CYFRA21-1比较,血清HE4对NSCLC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对NSCLC早期诊断、疗效评估和病情监测具有重要价值。
- 刘政宏朱正秋杨成喜朱礼刚张蕾袁春銮
- 关键词:癌胚抗原
- 微波热疗联合放射治疗在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应用
- 2010年
- 目的探讨微波热疗联合放射治疗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癌局部控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4年10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的62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癌(N1~N4)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单纯常规放疗,局部总剂量D,60~70Gy/6~7周;联合组除常规放疗外同时配合微波热疗每周3次,温度控制在(42±1)℃,每次30~40min。结果联合组在起效时间上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波热疗对放疗有协同增敏作用,二者配合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治疗可明显提高局控率,减少局部放疗剂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王忠明刘桂荣袁春銮李秀翠
- 关键词:微波热疗放射治疗剂量颈部淋巴结转移癌
- 中晚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近期疗效前瞻性研究被引量:29
- 2010年
- 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对局部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近期疗效。方法:2004年6月~2008年12月,对局部中晚期宫颈癌随机分成同步放化疗组与单纯放疗组。同步放化疗用PF(DDP+5-FU)方案并因DDP用法不同分为A组(DDP20mg/m2·d,连用3d,第1,4周)21例,B组(DDP20mg/m2·d,每周1次,共6周)23例;5-FU用法相同:0.5/m2·d,持续6h或以上,连用5d,第1,4周。单纯放疗组45例。结果:治疗结束后3个月观察,同步放化疗组近期疗效优于单纯放疗组,CR、R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放化疗A组与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要不良反应为直肠反应和血液学毒性,以Ⅱ~Ⅲ度为主可耐受;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PF方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中晚期宫颈癌,经济易行,可提高近期疗效。
- 王忠明刘桂荣黄关宏袁春銮李秀翠马建新
- 关键词:宫颈癌同步放化疗顺铂5-氟尿嘧啶
- Spondin-2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 2023年
- 目的探讨脊椎蛋白-2(Spondin-2)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1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9例H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HCC根治术,术后随访3年。术中采集入组患者的HCC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Spondin-2的表达水平,并分析HCC组织中Spondin-2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以log-rank检验分析HCC组织中Spondin-2的表达与患者无瘤生存率的关系。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HCC患者复发的因素。结果HCC组织中Spondin-2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82.02%比51.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低分化、肿瘤包膜不完整、TNM分期Ⅲ期、有微血管侵犯者的HCC组织中Spondin-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高于中高分化、肿瘤包膜完整、TNM分期Ⅰ~Ⅱ期、无微血管侵犯者,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包膜完整性、分化程度、微血管侵犯、TNM分期和Spondin-2均是影响HCC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随访结果显示,89例HCC患者中有7例失访,在其余82例患者中,Spondin-2阴性表达者(14例)中有12例无瘤生存,Spondin-2阳性表达者(68例)中有27例无瘤生存。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pondin-2阳性表达者的无瘤生存率(39.71%)显著低于Spondin-2阴性表达者(85.71%),2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χ^(2)=5.355,P=0.021)。结论HCC组织中Spondin-2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均密切相关,且Spondin-2阳性表达者的预后不良风险较高。
- 胡亚朋袁春銮
- 关键词:肝细胞癌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