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立梅
- 作品数:47 被引量:598H指数:15
- 供职机构:长江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矿业工程更多>>
- 广东揭东土壤硒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3
- 2019年
- 以揭东区为调查研究对象,采集211个表层土壤样品(0~20 cm)和52个深层土壤样品(>150 cm),测定了区域土壤全硒含量,结合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地统计分析研究土壤硒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揭东区土壤全硒含量变化于0.112~1.315 mg/kg,平均值为0.496 mg/kg,总体上处于中硒及高硒水平,不存在缺硒和硒过剩土壤。区域富集面积达63%,强富集区域主要分布在以花岗岩为母质的侏罗系和白垩系地层区。不同成土母质中,硒富集区域主要分布在以花岗岩为母质的侏罗系和白垩系地层区;不同土壤类型中,花岗岩风化形成的黄壤硒含量最高,平均值为0.729 mg/kg,以花岗岩为母质发育的赤红壤硒含量次之,平均值达0.563 mg/kg;第四系沉积物发育形成的水稻土硒含量最低,平均值为0.408 mg/kg。回归分析表明,土壤全硒含量与铁铝含量、pH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影响揭东土壤硒含量的主要因素是成土母质,土壤p H、铁铝含量、土地利用方式及海拔高度对土壤全硒含量分布与富集也有一定的影响。
- 张晓慧温汉辉蔡立梅罗杰罗杰王秋爽王秋爽王硕
- 关键词:土壤硒影响因素
- 汕头韩江三角洲南部蔬菜重金属污染及因素分析被引量:15
- 2008年
- 通过产地采样并用国颁标准方法对经济发达的韩江三角洲南部地区46个蔬菜样品中6种重金属元素进行了分析测试,并对照当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了污染成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蔬菜中Pb、Cd、Ni3种元素含量100%超标,Cr元素含量也有95.7%超标。As和Zn两元素未超标。同时,蔬菜重金属污染与养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存在一定联系,不同蔬菜对重金属富集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应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可将研究区6种重金属元素归因3个主因子,分别对应大气污染、土壤环境污染和工业废水污染3种来源。
- 马瑾周永章窦磊张澄博付善明蔡立梅
-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蔬菜
- 东莞市农田土壤和蔬菜重金属的含量特征分析被引量:86
- 2008年
- 从东莞市采集118个农田土壤样品和43个蔬菜样品,测试其中Cu、Zn、Ni、Cr、Pb、Cd、As和Hg等8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并结合GIS制图和数据统计,对农田土壤中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和来源、土壤和蔬菜中重金属的富集特征及其潜在风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田土壤中Cu、Zn、Ni、Pb、Cd和Hg等元素含量均高于相应元素的广东省土壤背景值,其中,Pb(65.38mg kg-1)和Hg(0.24mg kg-1)含量分别为其对应背景值的1.82和2.82倍。与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Ⅱ级标准(pH<6.5)相比,土壤中Cu、Ni、Cd和Hg含量样本超标率分别为3.4%、5.9%、1.7%和28%,表现为以Hg为主的多种重金属共同污染。土壤中8种重金属中Cu、Zn、Ni、Cr和As等元素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Pb、Hg和Cd等元素主要与人类活动有关。空间分布上,Cu、Zn、Ni、Cr、Pb、As和Hg等7种重金属含量呈现出西部高、东部低的特点,Cd含量在西北部和东南部较高,西南部较低。与《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05)等相关标准比较,蔬菜中Ni、Pb和As含量的样本超标率分别为4.7%、16.3%和48.8%。蔬菜中重金属富集系数的顺序为:Cd>Zn>Cu>As>Ni>Hg>Cr>Pb。
- 蔡立梅马瑾周永章黄兰椿陈飞香谢晓华杨小强
- 关键词:农田土壤蔬菜重金属污染
- 酸矿水中重金属人工湿地处理机理研究
- 目前酸矿水已成为全球性环境污染问题.人工湿地作为一种低耗高效的污水处理系统可以应用于酸矿水的处理.本文分析人工湿地去除酸矿水中重金属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发生机理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应加强长期连续的动态监测,揭示不...
- 窦磊蔡立梅付善明
- 关键词:人工湿地重金属
- 文献传递
- 土壤硒富集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34
- 2019年
- 以揭阳市土壤为对象,系统采集了表层土壤样(0~20 cm)1 330个和深层土壤样(150~200 cm)331个,并利用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方差分析及GIS空间分析技术等方法对土壤硒的含量分布、富集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揭阳市表层土壤Se含量处于0.02~2.01 mg/kg之间,几何平均值为0.48 mg/kg,是中国土壤Se平均含量的1.66倍。揭阳市土壤总体呈足硒及富硒特征,不存在硒过剩,极少区域土壤呈硒缺乏特征,表层与深层土壤表现基本一致,富硒土壤主要分布于普宁市、惠来县及北部边缘。表层土壤中Se富集面积达到52.03%,但在空间上分布零散,这可能与母质、土壤类型等因素有关。强富集区域集中分布于花岗岩与粉砂岩为母质的土壤区,而大部分由第四纪冲积物形成的土壤无富集。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母质、土壤类型及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Se的含量及富集水平均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影响揭阳市表层土壤Se含量的主要因素为成土母质。除此之外,土壤理化性质及海拔也是影响揭阳市表层土壤Se富集的重要因素。回归分析表明表层土壤Se与pH值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并且分别与有机碳、Fe2O3及Al2O3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
- 蔡立梅王硕温汉辉罗杰蒋慧豪何明皇穆桂珍王秋爽王秋爽
- 关键词:土壤硒影响因素
- 广东省高州水库春季蓝藻水华成因初步探讨被引量:28
- 2011年
- 高州水库为广东省茂名市重要的饮用水源地,2009年和2010年春季相继出现蓝藻水华,给居民饮水带来安全隐患.对高州水库2009年和2010年春季水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年浮游藻类细胞密度最高分别达4.08×107cells/L和1.47×108cells/L,其中蓝藻所占比例分别为98.2%和98.7%,优势藻种均为鱼腥藻(Anabaena spp.)和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水库中TN/TP比波动在28和64之间,磷为主要的限制性因子.叶绿素a含量波动在2.5mg/m3和31.6mg/m3之间,叶绿素a与pH(r=0.753,P<0.01)、DO(r=0.565,P<0.05)呈显著正相关.推断较高的水体稳定性、水温回升、氮磷营养水平接近水华发生的阈值是高州水库蓝藻水华发生的主要原因.
- 姚玲爱赵学敏周广杰完颜华蔡立梅胡国成许振成
- 关键词:高州水库蓝藻水华富营养化
- 东莞市农业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来源解析被引量:100
- 2008年
- 对东莞市农业土壤进行了系统采样分析,测定了表层土壤中Cu、Zn、Ni、Cr、Pb、Cd、As和Hg的含量.利用GIS技术和多元地统计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上述8种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来源.结果表明,Cu、Zn、Ni、Pb、Cd和Hg的含量均超过广东省土壤背景值,尤其是Hg、Cd和Pb含量分别达到0.24、0.12和65.38 mg/kg,远高于背景值,说明随着东莞市快速工业化,土壤中重金属呈明显积聚的趋势.上述8种元素可以由3个主因子反映.因子1为'自然源因子',主要包括元素Cu、Zn、Ni、Cr和As,其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部,主要受河流冲积物海相沉积物控制,低值区的空间分布受酸性火山喷出岩风化物和花岗岩风化物影响,因子1的空间分布主要受成土母质控制.因子2为'工业及交通源因子',主要包括元素Pb和Hg,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中部过渡区和西部平原区,高值区中心集中在中部过渡区的虎门镇和西部平原区的茶山镇,主要由该区工业污染所致.因子3为'工农业活动因子',主要包括Cd元素,其空间变异完全受人为随机因素控制.
- 蔡立梅马瑾周永章黄兰椿窦磊张澄博付善明
- 关键词:农业土壤重金属
- 揭西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被引量:6
- 2021年
- 监测分析了以揭西县林地、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的331个土壤样品中的重金属含量,运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健康风险指数法以及克里金插值法等对镍、锌、汞、砷、铜、镉、铅和铬的潜在生态风险和潜在健康风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汞超出《土壤破坏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风险筛选值,存在一定风险。研究区具有轻微潜在生态风险,汞和镉是主要生态风险因子,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建设用地,综合潜在生态风险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建设用地。成人和儿童的单项非致癌风险指数总和(HQ总)和总非致癌风险指数(HI)均<1,非致癌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铬、砷和铅是主要非致癌贡献因子。砷对成人和儿童具有较高的致癌风险,是主要致癌风险因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成人和儿童总致癌风险指数(TCR)依次为农业用地>林地>建设用地。单项致癌风险指数总和(CR总)均为砷>镉>铬。
- 王娟恒胡国成温汉辉蔡立梅徐耀辉罗杰罗杰徐述邦
- 关键词:土地利用类型重金属风险评估
- 地质灾害对广州城市建设发展的影响
- 随着地球科学研究的深入,城市地质灾害已经成为其重要的研究领域.对于城市化程度很高的我国特大城市--广州市,由于地质灾害对城市现代化建设影响很大,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地质灾害对其制约作用越来越明显,地质灾害方面的研...
- 蔡立梅周永章石丙飞窦磊付伟付善明
- 关键词:地质灾害城市建设
- 文献传递
- 广东韩江三角洲南部农业土壤氟含量状况及分析被引量:14
- 2008年
- 通过对经济发达的韩江三角洲南部地区115个农业土壤样品中氟化物的分析测试,初步摸清了该地区农业土壤氟含量状况。结果显示,46%土壤样品氟含量超过国家平均水平,土壤氟最高含量可达983mgkg-1,而最低仅为125mgkg-1,相差近8倍,各区(县)土壤氟含量分布不均匀。研究区内土壤高氟含量的形成与当地的三角洲冲积形成过程有直接关系,后期人类活动造成的氟污染也对该区域土壤高氟含量有一定的贡献。进一步分析表明,当地地方性氟病与土壤高氟含量存在直接联系。文中还对研究区土壤氟含量与国内部分地区进行了对比分析。
- 马瑾周永章窦磊付善明蔡立梅
- 关键词:氟农业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