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昊
- 作品数:6 被引量:43H指数:4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 DOD式压电喷墨打印系统液滴形成过程的数值模拟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研究DOD式压电喷墨打印系统液滴形成过程。方法简化压电式喷墨打印头的几何模型,建立基于流体体积法的流体仿真模拟系统,模拟给定压力条件下液滴生成的全过程,并以此进行数值实验来评估油墨的表面张力和黏度对喷墨中液滴形成形态的影响。结果给出不同瞬间液滴的形态,得出适合于给定条件的最优参数组合。引入流体力学中的无量纲常数Z,评价表面张力和油墨黏度在耦合作用下液滴的成形状态。确定表面张力约为40 mN/m、黏度约为10 Pa·s、无量纲常数Z为4.56的油墨能够得到理想的单液滴喷射形态。结论将仿真的结果应用到实验中,对比分析可知吻合较好,证明了数值模拟的可靠性。
- 蔡昊董春法张祥林
- 关键词:数值模拟
- DOD压电式喷墨打印液滴形成和沉积过程的研究
- 喷墨打印技术是一种无接触、高效率且可实现材料精确沉积的现代化制造技术。随着研究的迅速深入,喷墨打印已经从单纯的印刷领域扩展到电子制造、生命科学和增材制造等前沿领域。作为一种可精确控制微米级液滴产生和沉积的技术,喷墨打印在...
- 蔡昊
- 关键词:喷墨打印导电油墨数值仿真
- 分散剂用量和pH值对纳米氧化锆水基浆料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7
- 2015年
- 在氧化锆陶瓷制作过程中采用凝胶注模成型工艺时,为了获得高分散性、低粘度的浆料,试图使用聚丙烯酸铵(PAA-NH4)作为分散剂,主要研究了氧化锆悬浮体的3个指标:Zeta电位、流变学行为、沉降度,在不同p H值和分散剂用量下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其影响机理。试验结果表明:PAA-NH4的加入能够明显提高氧化锆浆料的Zeta电位,用氨水调节悬浮体p H为11的情况下,当添加3.0 wt%的分散剂聚丙烯酸铵PAA-NH4时,Zeta电位为负值,达到最小,粘度和沉降高度也均达到最小值,此时,ZrO2水基浆料的分散性、稳定性和流变学行为达到最佳。
- 谢红佳张祥林熊妮蔡昊董春法
- 关键词:氧化锆悬浮液稳定性ZETA电位
- 纳米银及其导电浆料的制备与研究被引量:15
- 2013年
- 以聚丙烯酸铵为保护剂,水合肼或葡萄糖为还原剂,采用液相化学还原法成功制备了单分散的纳米银颗粒。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对样品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分析。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纳米银溶胶的粒径大小分布及其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把制得的纳米银分散在一定量丙三醇中,涂在载玻片上并烧结,对其表面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纳米银溶胶的稳定性较好,氨水及还原剂的种类对纳米银的粒径和形貌有重要的影响。以水合肼为还原剂制得的纳米银的平均粒径为10 nm,粒径分布在6 nm到15 nm。烧结后的纳米银的表面形状较好,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其体积电阻率约为3.5×10–5·cm。
- 董春法张祥林付锐平蔡昊
- 关键词:导电浆料纳米银聚丙烯酸铵化学还原法稳定性
- 海藻酸钠为保护剂葡萄糖为还原剂合成单分散银纳米粒子(英文)被引量:4
- 2016年
- 报道了一种在水溶液中的简单绿色法制备纳米银溶胶。硝酸银,海藻酸钠素,葡萄糖分别作为银源,保护剂和还原剂。纳米溶胶的颜色从无色变到黄色,表明生成了纳米银粒子。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X射线衍射(XRD)对样品进行了分析。TEM图像表明,所得到的银纳米颗粒为粒径较小,分散性较好的球状粒子,且分布范围较窄,从3 nm到12 nm。XRD结果表明所得到的纳米金属粒子为单晶纳米银颗粒。通过UV光谱对反应时间、反应温度、银离子浓度及还原剂的浓度对粒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由于该方法具有无污染、简单、廉价等优点,因此可以作为一种较好制备纳米银粒子的方法。该方法还可以扩展到其它贵金属的技术应用,例如药用,工业应用等。
- 董春法张祥林蔡昊曹传亮
- 关键词:纳米银粒子海藻酸钠
- 液相化学还原法制备单分散的纳米银粒子被引量:9
- 2013年
- 以月桂酸为修饰剂,水合肼为还原剂,银氨溶液为银源,在水相中利用液相化学还原法制备了单分散的粒径分布均匀的纳米银粒子。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对样品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修饰剂与硝酸银的质量比、反应温度对纳米银形貌及粒径有很大影响。当修饰剂与硝酸银的质量比为1.2∶1、反应温度为室温时,能够制备平均粒径为8 nm、粒径均匀、单分散的纳米银粒子。另外,UV光谱也证实,所制的溶胶为粒径均匀的纳米银溶胶。
- 董春法张祥林蔡昊
- 关键词:月桂酸纳米银化学还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