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骨质
  • 3篇骨质疏松
  • 2篇绝经
  • 2篇绝经后
  • 2篇骨质疏松症
  • 1篇代谢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水平
  • 1篇低氧
  • 1篇低氧诱导
  • 1篇低氧诱导因子
  • 1篇低氧诱导因子...
  • 1篇血清
  • 1篇因子-1
  • 1篇重组人甲状旁...
  • 1篇重组人甲状旁...
  • 1篇绝经后妇女
  • 1篇绝经后骨质疏...
  • 1篇绝经后骨质疏...
  • 1篇甲状旁腺

机构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蔡婧
  • 3篇郭常辉
  • 1篇杜姝姗
  • 1篇王波
  • 1篇李荣
  • 1篇周婷婷
  • 1篇张晓娟
  • 1篇蒋涵
  • 1篇赵璇

传媒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内分泌代...
  • 1篇医学信息(中...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低氧诱导因子-1α与骨质疏松被引量:2
2013年
1992年,Semenza等首先发现低氧诱导因子(HIF),它作为组织细胞低氧状态下调节氧稳态的核转录因子,在低氧信号转导过程中起重要作用。HIF包括三种亚型(HIF-1,HIF-2和HIF-3),哺乳动物对低氧的适应性反应主要表达为HIF-1。
蔡婧郭常辉
关键词:骨质疏松低氧诱导因子-1Α
绝经后妇女血清早期B细胞因子-1与骨代谢相关因素的关系探讨
2011年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血清早期B细胞因子-1(early B-cell factor1,EBF-1)与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血钙、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等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绝经后妇女134名,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2-4椎体及左侧髋部骨密度并换算成T值。根据结果分为正常对照组(33例)、低骨量组(27例)、骨质疏松组(49例)及重度骨质疏松组(25例)。测定所有受试者的BMI、血钙、磷、镁、ALP及EBF-1,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⑴骨质疏松组、重度骨质疏松组的EBF-1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⑵EBF-1与ALP呈负相关;与身高、体重、BMI、BMD、血钙呈正相关。校正BMI后,体重、BMD和EBF-1的相关性消失。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示YEBF-1=0.459-0.023 XALP+0.165 X。结论:EBF-1与BMI、ALP密切相关,负向调节骨形成,提示EBF-1可能参与了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
张晓娟郭常辉赵璇李荣王波蒋涵蔡婧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骨密度绝经后妇女
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血清骨硬化蛋白水平的变化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了解绝经后妇女血清骨硬化蛋白(sclerostin,SO)水平差异以及予以PTH治疗前后s0水平的变化,进一步探讨s0与雌二醇、骨密度等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绝经后妇女95例,根据骨密度测量结果分为正常对照组(41例)和骨质疏松组(54例),测量受试者体重指数、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雌二醇、血钙、磷、s0等。骨质疏松组予以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rhPTH(1.34)]20μg/d皮下注射,同时口服钙片500mg/d,分别于治疗6个月、12个月时检测受试者血钙、磷、骨密度、血清ALP、雌二醇及s0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治疗前骨质疏松组血清sO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s0与雌二醇、骨密度呈负相关,与年龄、绝经年限呈正相关(P〈0.05);(2)经rhPTH(1.34)治疗6个月和治疗12个月时骨质疏松组血清s0水平较治疗前逐渐下降(P〈0.01)。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血清s0较正常对照组增高,与雌二醇、骨密度密切相关,经rhPTH(1.34)治疗后血清s0水平逐渐下降,提示s0可能参与了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
蔡婧周婷婷郭常辉杜姝姗
关键词: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骨质疏松绝经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