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美琴
- 作品数:49 被引量:341H指数:9
- 供职机构:江阴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被引量:2
- 2011年
- 总结34例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指导气管推移训练,教会患者及家属用2~4指牵拉气管。术后进行脊髓神经功能观察,患者未清醒时,通过检查膝、跟腱反射和病理体征来了解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清醒后术后72 h内,每小时观察患者四肢运动、感觉及肛门括约肌功能,并与术前比较;做好伤口观察;实施有效的呼吸道管理,对高位、高龄、电解质紊乱患者予重点关注。34例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入院时脊髓神经功能分级:A级1例、B级2例、C级10例、D级21例。术后出院时脊髓神经功能分级:B级1例、C级4例、D级28例、E级1例。
- 徐新菊蒋美琴蒋友仙
- 关键词:颈椎过伸性损伤脊髓损伤护理
- 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临床结局及可行性分析被引量:71
- 2016年
- 目的:探讨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本院产科458例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的临床资料。其中53例患者选择了经阴道分娩(观察组),随机选择疤痕子宫再妊娠后行剖宫产53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结局和母儿预后。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时出血量较少(t=25.393,P=0.000)、住院时间短(t=4.358,P=0.039),产妇产后出血减少(χ2=3.975,P=0.046)、产褥感染发生率较低(χ2=6.360,P=0.01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体重、新生儿湿肺发生率无显著差异(t=2.971,P=0.088;t=3.756,P=0.055;χ2=3.087,P=0.079)。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症的前提下,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是可行的,有利于产后恢复。
- 蒋美琴陈霞凌静
- 关键词: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
- 米非司酮在促宫颈成熟中的应用体会
- 1999年
- 为降低剖宫产率,探讨促宫颈成熟的有效方法.本文对62例过预产期或胎膜早破而宫颈条件不成熟的孕妇,每日清晨空腹服米非司酮50mg,2小时后饮食,晚餐后2小时再服25mg连续三天.随机抽取条件同上孕妇50例以硫酸普拉酮静推,加用小剂量催产素静滴为对照组,用法:5%GS 500ml+催产素1U/静滴, 8滴/min起根据宫缩调整滴速,同时5%GS20m+25%硫酸普拉酮200mg/静推,5分钟推完.结果:治疗组用药1~2天宫颈管明显消失,且引发产兆,宫颈评分从1分升到8分,有效率达100%;对照组宫颈成熟不明显,有效率23%.结论:该药能促宫颈成熟,降低剖宫产率.
- 蒋美琴
- 关键词:宫颈成熟米非司酮
- 浅析产前进行抗梅毒治疗对妊娠期梅毒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分析产前进行抗梅毒治疗对妊娠期梅毒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03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在江阴市人民医院进行分娩的87例妊娠期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03年3月至2004年3月期间该院接诊的39例妊娠期梅毒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该院接诊的48例妊娠期梅毒患者作为治疗组。采用苄星青霉素对治疗组48例患者进行产前抗梅毒治疗,对对照组39例患者不进行产前抗梅毒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及其所产新生儿的预后情况。结果:1)对照组患者中有5例患者发生了流产,有9例患者发生了早产,有12例患者发生了死产,有13例患者正常分娩。对照组患者的正常分娩率为33.33%(13/39)。治疗组患者中有1例患者发生了流产,有3例患者发生了早产,有1例患者发生了死产,有43例患者正常分娩。治疗组患者的正常分娩率为89.58%(43/48)。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治疗组患者的正常分娩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患者所产新生儿中有16例新生儿预后不良,有6例新生儿预后良好。对照组患者所产新生儿的预后良好率为27.27%(6/22)。治疗组患者所产新生儿中有15例新生儿预后不良,有31例新生儿预后良好。治疗组患者所产新生儿的预后良好率为67.39%(31/46)。与对照组患者所产新生儿相比,治疗组患者所产新生儿的预后良好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期梅毒患者进行产前抗梅毒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能够改善其妊娠结局,提高其所产新生儿的预后良好率。
- 苏敏梅吉徐玉娟蒋美琴谭洁
- 关键词:妊娠期梅毒
- 剖宫产术体位护理干预联合超声检测下腔静脉及子宫动脉的研究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为预防腰麻后剖宫产孕妇低血压的发生,探讨孕妇进行左侧卧位15°体位护理干预的效果,并观察孕妇下腔静脉及子宫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差异。方法:选择健康足月妊娠拟行剖宫产孕妇7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5例)。A、B组孕妇腰麻后分别采取平卧位及左侧卧位15°,记录两组孕妇剖宫术中低血压(SBP<80%基础值)的发生率,如发生低血压即用去氧肾上腺素处理。腰麻后应用超声检测两组孕妇的下腔静脉(呼气末内径及最高流速)及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及S/D(PSV/EDV)值。结果:A组低血压发生率高于B组(22.9%vs 2.9%,P<0.05);下腔静脉内径中位数小于B组((1.37(1.21,1.60))cm vs(1.67(1.56,1.90))cm,P<0.05);两组间的子宫动脉RI、PI及S/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侧卧位能降低腰麻后剖宫产孕妇低血压发生率,一旦发生,临床及时处理并不影响妊娠子宫血流灌注,其机制通过超声观察子宫动脉得以证实。
- 薛勤景孜涵蔺大明郭然蒋美琴
- 关键词:剖宫产术子宫动脉
- 超声检测足月妊娠孕妇左侧卧位时下腔静脉及子宫-胎盘血流的变化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足月妊娠孕妇左侧卧位下腔静脉、子宫动脉及胎儿脐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9年10月在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就诊的73例单胎足月妊娠孕妇的超声资料。孕妇年龄20~42(29.34±5.16)岁,孕周37~40.3(39.1±1.0)周。孕妇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观察项目:(1)比较73例孕妇平卧及左侧卧位15°时,于剑突偏右、肝静脉汇入第二肝门处测量的下腔静脉内径和血流最高流速,以及子宫动脉和脐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最高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PSV/EDV(S/D);(2)据超声检查时有无出现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SHS)将孕妇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分别比较两组孕妇平卧位、左侧卧位15°时下腔静脉内径和血流最高流速,子宫动脉、脐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以及孕妇的年龄、孕次、产次、孕周、体质量指数(BMI)及新生儿体质量等;(3)比较有症状组孕妇平卧位和左侧卧位15°时下腔静脉内径、血流最高流速。结果(1)73例孕妇左侧卧位15°时下腔静脉内径[1.71(1.59,1.85)cm]大于平卧位时[1.37(1.22,1.52)cm],血流最高流速[23.73(20.22,28.59)cm/s]高于平卧位时[21.80(19.95,26.62)c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7.274、2.108,P值均<0.05);而子宫动脉及胎儿脐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PSV、EDV、PI、RI、S/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73例孕妇中,行超声检查时出现SHS24例(32.87%)。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孕妇平卧位和左侧卧位15°时下腔静脉内径和血流最高流速以及子宫动脉脐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孕妇年龄、孕次及产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有症状组孕妇的孕周、BMI及新生儿体质量均高于无症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24例SHS孕妇左侧卧位15°时下腔静脉�
- 薛勤景孜涵郭然蒋美琴梅吉李嘉王玲
- 关键词: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下腔静脉脐动脉子宫动脉
- 对行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结果呈高滴度的妊娠梅毒患者联用两种药物进行治疗的效果观察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 :探讨对进行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结果呈高滴度的妊娠梅毒患者联用头孢曲松钠与苄星青霉素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3年7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在江阴市人民医院进行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结果呈高滴度的76例妊娠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随机将这76例患者分为苄星青霉素组和联合组。苄星青霉素组中有37例患者,联合组中有39例患者。对苄星青霉素组患者使用苄星青霉素进行治疗,对联合组患者联用头孢曲松钠与苄星青霉素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结果:与苄星青霉素组患者相比,联合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进行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结果呈高滴度的妊娠梅毒患者联用头孢曲松钠与苄星青霉素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且用药较为安全。
- 张红燕梅吉徐玉娟蒋美琴谭洁
- 关键词: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高滴度妊娠梅毒头孢曲松钠苄星青霉素
- 多维度镇痛对分娩过程及结局的影响
- 2020年
- 目的探讨多维度镇痛对分娩过程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8月在我院分娩的11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分娩全程中采用多维度镇痛,对照组产妇宫口开张≥3 cm,进入活跃期之后进行活跃期硬膜外阻滞麻醉,观察两组产妇产程镇痛效果以及分娩结局。结果试验组产妇潜伏期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试验组活跃期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及缩宫素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在第二产程时,试验组外周血β-EP高于对照组、去甲肾上腺素(NE)和血糖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产程多维度镇痛可有效降低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疼痛程度,降低剖宫产的发生率,是临床上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值得应用和推广。
- 包理丽蒋美琴卢明霞缪燕华
- 关键词:剖宫产新生儿
- 江阴地区妊娠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及母婴预后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研究江阴地区妊娠伴梅毒的流行特点以及母婴预后分析,为进一步控制江阴地区妊娠伴梅毒母婴传播提供有效依据。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江阴地区63547例孕产妇进行妊娠伴梅毒筛查,收集梅毒血清学阳性孕产妇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及母婴预后研究。结果江阴地区妊娠伴梅毒的总发病率为3.15%o,孕期、产时、产后诊断者分别75.00%、19.00%、6.00%;梅毒分期以潜伏期梅毒为主,孕妇年龄大多数在20-35岁性生活活跃年龄,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人口分布主要集中在暂住人13'和流动人口中,职业以无业或待业为主,其次为农民工;梅毒孕产妇干预率仅为70.00%,完全干预组、未完全干预组、未干预组足月产、流产及死胎、早产及低体重儿、先天梅毒儿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未干预的60例梅毒孕产妇中,血清RPR滴度≥1:8组的流产及死胎率、先天梅毒儿发生率均高于RPR滴度〈1:8组,足月产率低于RPR滴度〈1:8纽,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而两者在早产及低体重儿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孕产妇进行产前常规检查是发现梅毒感染的重要环节,应加强孕产妇梅毒知识宣教,对重点人群加强监测,及早发现妊娠伴梅毒孕妇,及时、规范治疗,降低妊娠伴梅毒母婴传播,保障母婴安全。
- 蒋美琴王凤娣凌静朱玉莲谭洁
- 关键词:母婴预后
- 高钙血症小细胞卵巢癌1例被引量:1
- 2007年
- [典型病例]患者,29岁,已婚,51kg,G2P1。半月前感觉下腹坠胀不适,未重视,3天前自扪及下腹部肿块收住院。患者平时月经规则,初潮15岁,周期30天,经期4—5天,无痛经史,2002年12月剖宫产分娩1胎后带环避孕至今。既往体健,末次月经2006年8月1日,近期无发热,大小便正常。体检:一般情况差,精神萎,心率98次/分,血压100/60mmHg。心肺无异常,腹部微隆。妇科检查:外阴,阴道,宫颈均正常,子宫前位,正常大小。
- 蒋美琴
- 关键词:原发性卵巢小细胞癌高钙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