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立伟

作品数:11 被引量:31H指数:4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兽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5篇沙门氏菌
  • 5篇肠炎
  • 4篇肠炎沙门氏菌
  • 2篇沙门菌
  • 2篇肠炎沙门菌
  • 1篇单克隆
  • 1篇单克隆抗体
  • 1篇毒素
  • 1篇心肌
  • 1篇心肌炎
  • 1篇形态学
  • 1篇形态学特征
  • 1篇营养
  • 1篇营养分析
  • 1篇营养价值
  • 1篇油煎
  • 1篇游离氨基酸
  • 1篇游离脂肪
  • 1篇游离脂肪酸
  • 1篇脂肪

机构

  • 11篇扬州大学
  • 2篇江苏省家禽科...
  • 1篇江苏农牧科技...

作者

  • 11篇董立伟
  • 7篇朱国强
  • 5篇张江英
  • 2篇朱春红
  • 2篇董杰
  • 2篇段小丽
  • 2篇蒋云升
  • 1篇刘玉凤
  • 1篇张伍金
  • 1篇杨奕
  • 1篇王建业
  • 1篇谢静
  • 1篇孟霞
  • 1篇陆广富
  • 1篇王小舟
  • 1篇张钰
  • 1篇姚丰华
  • 1篇厚华艳
  • 1篇张文娟
  • 1篇朱礼倩

传媒

  • 3篇中国预防兽医...
  • 1篇中国食物与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家禽
  • 1篇畜牧与兽医
  • 1篇上海畜牧兽医...
  • 1篇四川畜牧兽医
  • 1篇养殖与饲料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油煎豆腐饼加工工艺的研究
2012年
在实地调查、收集扬州民间豆腐饼配方的基础上,将扬州豆腐饼与各种文献记载的豆腐丸子进行比较研究,研制出优化的工艺配方。研究其熟制工艺,使色泽更为均匀。对主副料比例进行分组研究,使产品口感更为酥松鲜美,结构更加致密,并便于包装和堆垛。比较其低温、速冻、辐照和化学保鲜的效果,筛选出成本低、品质好、保质期满足销售要求的适用保鲜技术。
董杰蒋云升刘玉凤董立伟
关键词:保鲜技术
肠炎沙门氏菌SEF14菌毛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初步应用被引量:2
2013年
肠炎沙门氏菌现已成为全球性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病原之一。本试验基于肠炎沙门氏菌特异性SEF14菌毛,应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成功制备了3株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Western-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3株单克隆抗体均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同时,用制备的单抗建立了双抗体夹心间接ELISA方法,利用方阵滴定确定捕获抗体和SEF14蛋白的最佳工作浓度分别为8μg/ml和2μg/ml。用该方法检测100份鸡血清样本,59份为阳性,与肠炎沙门氏菌特异性基因片段sdfI的PCR符合率达93%。本试验建立的方法特异性强、灵敏性高,可用于临床诊断,在肠炎沙门氏菌特异性检测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段小丽董立伟张江英杨奕朱国强
关键词:肠炎沙门氏菌单克隆抗体
肠炎沙门菌hcp基因对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分析被引量:8
2014年
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主要受细菌AI-2群体感应和菌体表面黏附素调控和影响,本实验室前期研究表明肠炎沙门菌SPI-19编码的hcp基因缺失能下调SEF14菌毛和鞭毛的表达。为研究hcp基因对肠炎沙门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影响和潜在机制,本实验通过结晶紫染色法测定肠炎沙门菌两个代表株50336株和SD-2株的hcp突变缺失株及相应回补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并与sefA和fliC缺失突变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对比显示,50336Δhcp和SD-2Δhcp与相应亲本株相比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分别降低67%和69%。而50336ΔfliC和SD-2ΔfliC与相应亲本株相比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分别降低49%和54%,sefA缺失对生物被膜形成无显著影响。此外,实验还通过对野生株及hcp缺失株AI-2分子活性检测显示,AI-2群体感应系统并未受到显著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hcp基因缺失显著影响肠炎沙门菌生物被膜的形成。
姚丰华董立伟张钰朱国强
关键词:肠炎沙门菌生物被膜HCP缺失突变株
双重PCR检测肠炎沙门氏菌方法的建立被引量:2
2012年
沙门氏菌是引起人类食物中毒事件的主要病原之一,其中,肠炎沙门氏菌因其可感染家禽、污染禽蛋而受到广泛关注。本试验根据沙门氏菌属特异性基因片段fimY和肠炎沙门氏菌特异性基因片段sdfI分别设计一对引物,对25株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进行双重PCR扩增,结果显示22株沙门氏菌均出现与理论值大小497bp相符的属特异性条带,作为对照的3株大肠杆菌则未显示该条带,并且7株肠炎沙门氏菌均出现与理论值大小293bp相符的特异性条带。另外,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肠炎沙门氏菌50336和鸡白痢沙门氏菌SP1的模板浓度分别为18ng和15ng时仍能清晰扩增出特异性条带。上述结果表明建立的PCR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灵敏性高、特异性强等特点,为公共卫生、食品安全、畜牧兽医及出入境安检等多部门检测和监测沙门氏菌提供了前提基础和技术保障。
段小丽董立伟朱国强朱晓演
关键词:肠炎沙门氏菌双重PCR
猪口服免疫F18ac^+非产肠毒素大肠杆菌疫苗候选株后小肠免疫细胞的组织形态学特征
2012年
由F4+和(或)F18+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引起的腹泻和肠毒血症是乳猪及断奶仔猪的多发病。本文通过对断奶仔猪小肠淋巴样细胞亚群表型进行定量分析,检测和评估了F18ac+非ETEC弱毒疫苗候选株对F4ac+ETEC感染的免疫原性及保护效力;同时还评估了左旋咪唑作为一种免疫应答调节剂(IRM)的调节效能及其与试验疫苗联用的佐剂活性。
董立伟张江英A.Kovca JanjatovicG.LackovicF.Boic
关键词:非特异性特异性免疫大肠杆菌
浅谈犬细小病毒的防治
2009年
董立伟
关键词:犬细小病毒病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出血性肠炎心肌炎传染性
兔肉发酵香肠营养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以木糖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xylosus)C18、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26、德巴利汉逊氏酵母(Debaryomyces hansenula)Y36为发酵剂制作兔肉发酵香肠,以获得营养价值得到显著改善的兔肉发酵香肠制品。[方法]以3种菌单独接种及混合接种兔肉香肠与对照组作比较,选取其所含游离氨基酸、游离脂肪酸进行分析研究。[结果]C18组必需氨基酸总量最高(C18组赖氨酸含量低于L26和Y36组);C18和Y36对脂类的分解能力高于L26,对蛋白质的水解作用则低于L26。[结论]3种菌复合发酵的香肠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接菌发酵的兔肉香肠营养价值显著高于未接菌组。L26组甘氨酸、C18组丝氨酸的百分含量高,改善甜味;L26组的苦味氨基酸缬氨酸含量最低,蛋氨酸、异亮氨酸含量混合发酵组最低。
董杰蒋云升张文娟董立伟张伍金张敏
关键词:游离氨基酸游离脂肪酸营养价值
针对fimW基因沙门氏菌的特异性PCR检测被引量:6
2013年
为建立沙门氏菌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沙门氏菌I型菌毛蛋白调控基因胁w设计一对引物,建立PCR检测方法,并对收集的A群~F群14个血清型40株沙门氏菌和5种12株非沙门氏菌菌株进行PCR扩增。结果显示所有沙门氏菌均扩增出与预期(477bp)相符的特异性片段,而非沙门氏菌扩增结果均为阴性。另外,以肠炎沙门氏菌50336株DNA为模板,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检测出扩增体系中lpgDNA染色体和10-2 cfu的沙门氏菌。表明本研究建立了检测沙门氏菌简洁、敏感、特异的PCR方法。
张江英董立伟王小舟朱国强
关键词:沙门氏菌PCR
鞭毛素fliC基因的缺失对肠炎沙门氏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为研究肠炎沙门氏菌鞭毛素对其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本研究利用构建的肠炎沙门氏菌鞭毛素编码基因fliC缺失株,检测其缺失性修饰后的生长表型变化及其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表型检测试验中,fliC缺失株在电镜下观察呈无鞭毛形态,在半固体培养基上缺乏运动性,并且不能与肠炎沙门氏菌鞭毛单克隆抗体发生可见的凝集反应。生物膜形成能力定性试验结果表明,肠炎沙门氏菌fliC缺失株生物膜形成大量减少,并且生物膜脆弱,而其回补株能够较好地恢复生物膜的形成;生物膜定量结果进一步证明,鞭毛素fliC基因缺失后肠炎沙门氏菌形成生物膜的能力下降50%左右,以上结果显示鞭毛在肠炎沙门氏菌体外生物膜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朱春红董立伟张江英谢静李芙蓉陆广富朱国强
关键词:肠炎沙门氏菌生物膜
肠炎沙门氏菌fliC基因突变株的构建及致病相关功能的分析
引言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SE)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鞭毛是沙门氏菌的主要运动器官,但近年来发现,鞭毛与生物被膜的形成及诱导宿主机体发生免疫应答及炎症反应有[1],尤其是作为一...
孟霞董立伟张江英王建业朱礼倩朱国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