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淑华
- 作品数:19 被引量:95H指数:5
- 供职机构:顺德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肺泡蛋白沉积症7例误诊分析被引量:2
- 2005年
- 对曾经误诊后经纤维支气管镜活组织检查(活检)和肺泡灌洗液过碘酸雪夫(periodicacidSchiff,PAS)染色确诊的7例肺泡蛋白沉积症(pulmonaryalveolarproteinosis,PA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PAP临床误诊率高,临床医师需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提高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
- 萧淑华钟韵彭穗玮谢灿茂
- 关键词:肺泡蛋白沉积症误诊分析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液临床误诊率PAP
- 内科胸腔镜下结核性与恶性胸膜病变表型差异分析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探讨内科胸腔镜下结核性胸膜炎与恶性胸膜肿瘤的不同表型特征,提高对此两种胸膜疾病镜下形态差异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7年8月~2010年8月诊断结核性胸膜炎39例、恶性胸膜肿瘤36例的内科胸腔镜下胸膜形态特征的差异。结果两种疾病胸膜的镜下形态变化集中在5个方面:胸膜肿胀光滑度、结节大小及形态、白斑样改变、病变范围及胸膜粘连。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约87.2%(34/39)胸膜呈均匀光滑充血水肿,约51.3%(20/39)伴多发小结节或弥漫粟粒结节,全部患者均无白斑样改变。而恶性胸膜肿瘤患者约80.6%(29/36)胸膜呈明显不均匀增厚、粗糙,约44.4%(16/36)伴大结节甚至肿块样突起,约38.9%(14/36)伴弥漫白斑样改变。两种疾病在此三方面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显著性,两种疾病的上述改变均呈多发性或弥漫性分布,粘连程度相当。结论内科胸腔镜下结核性胸膜炎与恶性胸膜肿瘤的形态特征存在差异,结合最终的病理学诊断,有助于提高对此两种疾病胸膜表型的认识。
- 萧淑华林劲松刘斌李玺卢燕珊荣福
- 关键词:内科胸腔镜结核性胸膜炎
- 常规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与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对纵隔病变诊断的比较被引量:46
- 2011年
- 目的 比较常规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TBNA)和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镜肺活检(EBUS-TBNA)在同等条件下对纵隔病变的诊断的准确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方法 收集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广东省顺德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因胸部CT提示纵隔病变进行活检的患者95例,其中男65例,女30例,年龄13~85岁,平均(56±16)岁.所有患者于局部麻醉下行支气管镜,对172组纵隔病变先进行常规TBNA,后进行EBUS-TBNA,比较两者穿刺活检的阳性率、组织标本获取率及血管损伤率.结果 95例中确诊为恶性病变者71例,其中常规TBNA确诊65例,诊断阳性率为92% EBUS-TBNA确诊68例,诊断阳性率为96%.172组病灶中,常规TBNA穿刺阳性结果为108组,总阳性率为63%(108/172),而EBUS-TBNA阳性结果为112组,总阳性率为65%(112/172).常规TBNA和EBUS-TBNA对纵隔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无明显差异,但EBUS-TBNA获取组织标本的成功率(39/95)高于常规TBNA(22/95).常规TBNA误伤血管7例,略高于EBUS-TBNA(3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熟练掌握操作技术和方法后,两种方法均可获得满意的穿刺结果,操作者可选择性应用两种方法,做到优势互补.
- 荣福萧淑华刘静李颖雄麦华玉卢燕珊
- 关键词:支气管镜检查纵隔疾病
- NSCLC患者血清Ang2与VEGF动态变化的关系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病程中血管生成素2(Ang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情况,评价在肿瘤发生、进展、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2例首诊未经治疗的NSCLC患者行ELISA法定量检测外周血Ang2与VEGF水平。结果 NSCLC患者外周血Ang2与VEGF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Ang2:(1326.8±942.9)pg/mlvs.(445.0±213.0)pg/ml,P<0.01;VEGF:(846.8±459.6)pg/mlvs.(691.3±369.6)pg/ml,P<0.05]。Ang2在早期NSCLC开始明显升高,但在各进展期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入晚期后在越接近死亡的患者Ang2又再有上升趋势。VEGF在早期未见升高,进入进展期后逐渐升高,在未有远处转移的患者,原发灶直径越大,VEGF越高。COX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与VEGF是NSCLC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NSCLC患者血清Ang2与VEGF均明显升高,对早期NSCLC患者检测血清Ang2较VEGF有更好的辅助诊断价值,在NSCLC进展期检测血清VEGF较Ang2更有助于评价肿瘤进展情况,在NSCLC晚期检测血清Ang2升高较VEGF更能提示临终期。
- 萧淑华荣福黄静张天托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血管生成素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特点分析
- 2008年
- 目的探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调查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入院治疗的289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病例,分析其年龄、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原菌分布及预后。结果289例老年CAP,男216例(74.74%),女73例(25.26%),年龄60~99岁,平均(79.5±15.5)岁。老年CAP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化,多有基础疾病,以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最为常见。患者痰送检185例,检出病原菌99例,以G^-杆菌为主。结论老年CAP住院患者基础疾病多,临床表现不典型,病原菌复杂,且合并症多、死亡率高,应当引起医生的高度重视。
- 林劲松荣福左六二萧淑华霍海燕芦械椿
- 关键词: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
- 气管镜窄带成像与光镜检查对肺癌检出率的对比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气管镜窄带成像(NBI)下与光镜下对中央型肺癌检出率的差异,进一步分析NBI下不同类型肺癌的影像学特点与差异。方法前瞻性分析该院在2010年7月-2012年3月确诊中央型肺癌患者47例。入组患者均依次经过气管镜普通光镜模式及NBI模式检查,并分别在可疑病变处靶向取活检行病理检查。结果气管镜单独普通光镜下活检确诊中央型肺癌37例(78-7%),气管镜单独NBI下活检确诊中央型肺癌43例(91.5%),两者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气管镜普通光镜联合NBI检出率为45例(95.7%),与单独光镜下的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另外,在NBI模式下确诊腺癌的26名患者当中,NBI影像学改变显示轻度改变的4例(15.4%),中度改变的4例(15.4%),重度改变的18例(69.2%);而NBI模式下确诊其他类型肺癌的17名患者当中,NBI影像学改变显示轻度改变的9例(52.9%),中度改变的5例(29.4%),重度改变的4例(23.5%)。对比气管镜NBI模式下腺癌与非腺癌的影像学异常程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气管镜光镜联合NBI下对肺癌活检的检出率较单独光镜下的检出率增高,其中肺腺癌较非腺癌NBI影像学异常程度更明显。
- 梁妍琨荣福陈桂阳萧淑华
- 关键词:肺癌窄带成像技术
- 常规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定位方法的建立
- 荣福萧淑华邓桂英刘静李玺卢燕珊林劲松
- 该项目创新点:该研究发现与C-TBNA操作定位相关的4R、4L、7等纵隔淋巴结组所处的纵隔间隙为气管前间隙、主动脉-左肺动脉窗间隙、隆突上间隙及隆突下间隙,与这些间隙相对应的管腔内生理和解剖标志为主动脉对管腔的压迹及据此...
- 关键词:
- 关键词:支气管镜
- 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机康复锻炼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机康复锻炼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1年1~6月住院治疗的COPD行机械通气患者68例设为对照组,将2011年~12月住院治疗的COPD行机械通气患者75例设为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实施院内自我管理教育方法;研究组实施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方法,即院内教育与院外教育联合。护理6个月后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和健康行为量表(HPL)对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进行评定。结果研究组患者ESCA及HPL各分项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将自我管理教育由院内护理持续延续到患者出院后,可有效提高自我管理教育的效果,综合提高患者的自控能力和健康意识。
- 麦华玉萧淑华范子英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104例支气管扩张急性感染的病原学检测及药敏分析被引量:10
- 2007年
- 目的了解支气管扩张患者急性感染的病原学分布及药敏情况,指导临床抗生素的使用。方法对2003-2006年本院呼吸科收治的104例支气管扩张急性感染患者的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并对革兰氏阴性菌进行ESBLs检测。结果104例痰标本分离出细菌89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83株,占93.3%,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49.44%),大肠杆菌(12.36%)和肺炎克雷伯菌(11.24%)。共检测出ESBLs菌9株(10.11)。药敏测定显示所分离出的菌株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第3、4代头孢菌素及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敏感性较高。结论支气管扩张继发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排在首位,合理应用抗生素既对控制感染至关重要,也对减少支气管扩张稳定期气道的细菌种植起着重要作用。
- 霍海燕萧淑华郭苏
- 关键词:支气管扩张病原菌药物敏感试验
- 凸面超声气管镜在纵隔性疾病诊断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 探讨凸面超声气管镜在纵隔疾病诊断中的意义及应用.方法 CT提示纵隔疾病的门诊或住院患者32例,在气管镜室、局麻下予以凸面超声气管镜检查纵隔病灶、测量病灶大小、予以穿刺活检及病理检查.结果 32例患者,7例为良性病变,其中实质性病变5例均获得组织学标本,余25例患者,23例通过穿刺纵隔淋巴结所获的组织学或细胞学诊断为恶性肿瘤转移.结论 凸面超声气管镜在纵隔疾病的诊断、尤其是对肺癌的纵隔淋巴结分期诊断中可发挥重要的作用.
- 荣福刘静李颖雄麦华玉卢燕珊萧淑华
- 关键词:腔内超声检查内窥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