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滑
- 作品数:6 被引量:49H指数:5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中频电疗法联合常规康复对颈肩腰腿痛的治疗效果被引量:14
- 2018年
- 目的探讨中频电疗法治疗颈肩腰腿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20例颈肩腰腿痛病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常规组,各6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基础康复治疗措施,联合组同时采用中频电疗法辅助治疗,疗程6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颈部、肩部、腰部、腿部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颈部、肩部、腰部、腿部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3.905~7.204,P<0.05),联合组颈部、肩部、腰部、腿部疼痛VAS评分治疗前后差值高于常规组(t=2.663~4.786,P<0.05)。治疗前两组N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11.750、16.192,P<0.05),联合组NDI评分治疗前后差值高于常规组(t=5.731,P<0.05)。联合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72,P<0.05)。结论中频电疗法结合常规疗法治疗颈肩腰腿痛效果较好,能显著改善病人的疼痛症状。
- 徐辉苏滑
- 关键词:电刺激疗法颈痛肩痛腰腿痛
- 中医康复治疗原发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急性发作期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观察中医康复治疗原发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急性发作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原发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急性发作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疗法,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康复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VAS、ISOA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VAS、IS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ISO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康复治疗原发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急性发作期效果显著,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赵松阳苏滑
- 关键词:急性发作期中医康复
- 颈肩腰腿痛患者行物理康复治疗的效果观察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探讨颈肩腰腿痛患者行物理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诊治的颈肩腰腿痛患者中选取96例作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n=48)采取常规疗法,研究组(n=48)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物理康复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疼痛感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研究组患者整体治疗有效率是97.92%,与对照组患者整体治疗有效率83.33%相比较增高(P<0.05);(2)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均下降,且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其中研究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肩腰腿痛患者行物理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解除患者疼痛症状,并改善其颈肩腰腿活动功能,最大限度恢复患者劳动能力,值得借鉴。
- 郑玉宽李众毅苏滑
- 关键词:颈肩腰腿痛常规疗法推拿超短波
- 事件相关电位N270对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的评价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通过对脑梗死后无临床症状认知障碍患者和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者视觉P300和N270的潜伏期和波幅进行检查,以调查N270作为临床检查方法来评估脑卒中后患者认知状态的可行性。方法具有相同形状(匹配条件)或不同形状(冲突条件)的刺激对随机出现给受试者。每对由两个连续的刺激(S1和S2)组成,历时300ms;它们之间出现的间隔时间是700ms。受试者需要在匹配条件下按下一个按钮,并在冲突条件下按下另一个按钮。同时记录他们头皮电极的事件相关电位(ERP)。结果无论是对照组还是观察组,N270是在冲突条件下诱发的第二个刺激(S2)。观察组N270表现出比对照组波幅降低和峰潜伏期延迟。结论 N270可能是检测脑梗死后无临床症状痴呆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一个有效指标。
- 苏滑刘恒方周丽丹高灵利吴世陶
- 关键词:N270脑梗死
- 百会、神庭电针干预对脑卒中大鼠认知功能的改善及对血管新生相关因子eNOS、NO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6
- 2022年
- 目的:研究百会、神庭电针干预脑卒中大鼠的作用以及可能机制。方法:40只脑卒中大鼠随机分为脑卒中组、电针组、L-NAME组、电针+L-NAME组,各10只,并随机选取10只设为假手术组。电针组采用百会、神庭电针干预;L-NAME组建模后1 h、12 h和36 h行L-NAME腹腔注射,每次5 mg/kg;电针+L-NAME组采用百会、神庭电针联合L-NAME干预,操作同电针组与L-NAME组;假手术组与脑卒中组实施非穴刺激。末次干预后4 h 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认知功能;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缺血局部脑血流量;检测脑组织含水量;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缺血周边区域新生血管密度;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p-eNOS及一氧化氮(NO)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L-NAME组、脑卒中组、电针+L-NAME组、电针组和假手术组逃避潜伏期依次缩短,目标象限停留时间依次延长,穿越原平台次数依次增加,脑血流速度依次加快,脑组织含水量依次减少(P<0.05);脑卒中组神经元数量减少、间隙变大、细胞核固缩、胞浆深染,L-NAME组更为严重,电针组、电针+L-NAME组干预后神经元损伤程度减轻,电针组较电针+L-NAME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假手术组、L-NAME组、脑卒中组、电针+L-NAME组和电针组新生血管密度依次增加(P<0.05),NO蛋白相对表达量、p-eNOS/eNOS依次升高(P<0.05)。结论:百会、神庭电针干预可改善脑卒中大鼠认知功能,加快脑血流速度,缓解脑水肿,减轻海马区病理变化,促进血管新生,推测其作用机制与上调eNOS、NO表达有关。
- 李鹏飞任俊华苏滑杨来福
- 关键词:脑卒中神庭电针
- 磁共振黑血技术及MSCTA对颈动脉斑块特征的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黑血技术(black bloo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B-MRI)及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computed angiography,MSCTA)对颈动脉斑块特征的研究,并探讨两者与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剥脱下斑块的病理对照及对颈动脉斑块临床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收集20例行超声检查有颈动脉斑块者,其中15例均行BB-MRI及CTA检查,3例仅行CTA检查,2例仅行BB-MRI检查。其中18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2例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CAS)。MSCTA、BB-MR与从CEA中剥脱斑块的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相比较。结果 MSCTA及BB-MRI对软斑块的诊断率分别为75%、92%。两者对软斑块的检出经统计学检验无明显差异性(P>0.05)。18例从CEA中剥脱下斑块的病理组织与CTA及BB-MRI检查结果相一致。结论 BB-MRI及MSCTA能够对颈动脉斑块的病理学类型做出相关定性的分析,检查结果与CEA标本的组织学密切相关。根据斑块的影像表现及临床相关资料能够为治疗提供依据。
- 周丽丹刘恒方徐红卫刘洋苏滑吴世陶
- 关键词:颈动脉斑块MSC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