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学飞
- 作品数:19 被引量:38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凝血抑制物检测在血栓性疾病的价值被引量:7
- 2006年
- 目的探讨凝血抑制物抗凝血酶III(AT-III)、蛋白C、蛋白S的活性变化对血栓性疾病心肌梗塞、脑卒中、DIC、术后深静脉血栓四种疾病的影响。方法用STAcompact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对心肌梗塞31例、脑卒中45例、DIC17例、术后深静脉血栓43例、正常对照组50例以及治疗1周的心肌梗塞29例和DIC16例进行AT-III、蛋白C、蛋白S的活性测定。结果所有疾病组三个项目活性均大幅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而治疗一周复检的心肌梗塞和DIC两疾病组三个项目活性均有较大提高,但与对照组比差异仍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结论凝血抑制物AT-Ⅲ、蛋白C、蛋白S活性检测可以作为血栓性疾病可靠的诊断和治疗监测指标。
- 苏学飞黄秋莲
- 关键词:血栓蛋白C蛋白S
- 肝病患者血清透明质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 2003年
- 陈广新苏学飞
- 关键词:肝病血清透明质酸肝纤维化
- B型尿钠肽前体N末端对全身性感染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 2012年
- 目的研究分析B型尿钠肽前体N末端(NT-proBNP)对全身感染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将我院2008年2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全身感染患者4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预后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观察对比患者入院时的NT-proBNP检测结果。结果经统计分析,死亡组患者入院时NT-proBNP浓度明显高于存活组患者,P<0.05;死亡组患者经过3d的治疗后NT-proBNP值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B型尿钠肽前体N末端对全身性感染患者预后有一定的评估价值,其浓度越高,表示患者严重程度越重。
- 朱秋玲蒋兰茂苏学飞陈广新
- 关键词:全身性感染NT-PROBNP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与脐血乳酸和心肌酶的关系研究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与脐血乳酸和心肌酶水平的关系,为新生儿HIE早期诊断提供新的依据。方法 22例经临床及MRI证实为HIE的新生儿为HIE组,HIE组又分轻度组及重度组,出生时已做脐血乳酸(LAC)及心肌酶包括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测定,另选40例产前无胎儿窘迫征象、出生后1minApgar评分≥9分的新生儿为对照组。比较HIE组与对照组之间LAC及CK、CKMB水平;比较轻度组与重度组LAC及CK、CKMB的水平。结果 HIE组LAC、CK、CKMB的含量显著性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重度组LAC及CK、CKMB的水平比轻度组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 LAC及CK、CKMB的水平能作为HIE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
- 刘志军苏学飞白波
-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脐血乳酸心肌酶
- C-反应蛋白与肌钙蛋白I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检测的临床意义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肌钙蛋白I(cTnI)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检测3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34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2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或因心脏病猝死的患者,症状发作后6~8 h血清CRP和cTnI的含量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同时分析血清CRP和cTnI含量的高低与心脏事件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UAP组、SAP组、AMI组血清CRP和cTnI的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且含量越高,心脏事件的发生率越高。其含量高低顺序为AMI组>UAP组>SAP组。AMI组和UAP组患者的血清CRP和cTnI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血清CRP和cTnI的含量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与cTnI联合检测对于ACS的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更高的临床意义。
- 陈广新李素梅吴小梅苏学飞
- 关键词: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I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 荧光定量PCR检测性病病原体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1
- 2001年
- 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PCR检测性病病原体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荧光定量PCR(FQ PCR)方法 ,对淋球菌 (NGH)、沙眼衣原体 (CT)、解脲支原体 (UU)三种性病病原体进行定量测定 ,并与定性PCR比较。结果 :两种PCR法对三种病原体检测的总符合率分别为 :94% ,93 8% ,92 8% ,阳性率差异分别为 :4 4% ,3 6 % ,3 6 % ,两种方法阳性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阳性样本定量平均拷贝数分别为 :NGH 4 9× 10 6,CT 3 9× 10 6,UU 4 7×10 6。结论 :FQ PCR操作更简便、快速 ,并能准确定量。对于性病的诊断、病情的发展和愈后监测、疗效评价。
- 苏学飞左中越程钢石庆荣
-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淋病奈瑟氏球菌性病病原体沙眼衣原体解脲衣原体
- 百色地区494例正常人血清唾液酸水平测定及其对肿瘤诊断价值的探讨
- 1995年
- 对百色地区494例正常人和79例肿瘤患者进行血清唾液酸(SA)测定。正常参考值为1.48±0.32mmol/L,男女性别之间,成人与儿童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肿瘤患者SA水平为2.32±0.38mmol/L,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清SA与其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比,结果提示血清SA为较理想的有助于肿瘤诊断的生化指标。
- 唐任光苏学飞黄霖庆黄重敏
- 关键词:正常人血清唾液酸肿瘤生化指标
- 广州市花都区5968例孕妇孕中期三联产前筛查结果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孕中期母血产前筛查对发现染色体异常和其他异常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对5968例孕中期(14+0-22+6)妇女进行血清标志物AFP、UE3和HCG三项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应用Prisca4软件计算21-三体(唐氏综合征)、18-三体、神经管畸形(NTD)的风险值。21-三体综合征切割值为1:250,≥1:250为21一三体综合征高风险;18三体的风险切割值为l:350,≥1:350为18-三体综合征高风险;AFP的MOM的正常范围为0.65—2.5,大于2.5的为NTD高风险。对于21或18三体高危孕妇,于孕16~22w左右进行羊膜腔穿刺,抽取羊水进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对NTD高风险的孕妇建议进行B超检查。追踪产前诊断及胎儿的情况。结果在回访的5968例孕妇中,筛查到高危的408例,阳性率为6.8%(408/5968),包括21三体和18三体高危共377例,其中162例高危孕妇进行产前诊断,产前诊断率为43%(162/377)。发现胎儿染色体异常7例,异常检出率4.3%(7/162),其中3例为21一三体综合征、1例18三体综合征、1例9号染色体臂间倒住、1例47,XXX、1例平衡易位。NTD高风险31例,确诊2例,捡出率6.5%(2/31)。总检出率4.7%(9/193)结论孕中期血清AFP、uE3和HCG标记物是产前筛查异常胎儿的有效指标,再结合羊水或脐带血、B超产前诊断对防止先天缺陷有实用的价值。
- 赵娟陈广新苏学飞李辉沈菲
- 关键词:产前筛查产前诊断染色体胎儿异常
- 全自动凝血仪在临床的应用被引量:3
- 2003年
- 采用全自动凝血仪对241名患者及健康人对照组进行PT、APTT、Fib及TT测定,对照组与心梗组的Fib及肾病组的PT(S)及TT(s)无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余各组的项目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并且对全自动凝血仪在临床的应用进行讨论。
- 苏学飞陈广新左中越
- 关键词:凝血仪自动化INR
- 男性尖锐湿疣患者合并解脲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
- 2015年
- 目的:探讨男性尖锐湿疣患者合并解脲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方法:选择86例男性尖锐湿疣患者为观察组,86例健康男性为对照组,根据患者主诉记录临床特征,采用醋酸白试验和UU培养基检测判定复发情况。结果:86例CA患者中,共41例患者检出解脲支原体感染,占47.7%。86例对照组中,共9例检出解脲支原体感染,占10.5%;二者检出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单纯CA组患者复发7例,复发率为15.6%;CA合并UU组患者复发16例,复发率为39.0%,二者复发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合并UU感染更易复发;41例UU阳性患者中,21例患者出现尿道口黏膜明显充血发红,占51.2%;24例患者镜检出现多形核白细胞,占58.5%;5例患者主诉提及尿急、尿频、尿道不适,尿道分泌物等尿道炎症状,占12.2%。结论:尖锐湿疣合并解脲支原体感染是导致尖锐湿疣复发的重要因素,需尽早进行常规检查和化验,并进行规范化治疗。
- 苏学飞黄建国陈广新朱秋玲
- 关键词:尖锐湿疣解脲支原体感染性病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