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占清
- 作品数:36 被引量:388H指数:13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刺络拔罐联合阿昔洛韦与弥可保对带状疱疹的治疗效果
- 2019年
- 目的研究刺络拔罐法联合阿昔洛韦与弥可保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19年1月南京脑科医院治疗的带状疱疹患者50例,采用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阿昔洛韦与弥可保治疗,研究组实行刺络拔罐联合阿昔洛韦与弥可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症状体征缓解时间与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止疱、结痂、脱痂、疼痛缓解所用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带状疱疹患者实行刺络拔罐联合阿昔洛韦与弥可保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其临床疗效。
- 陆倩王海东陶家平宁厚旭夏毅杨宁苏占清
- 关键词:刺络拔罐弥可保临床疗效
- 中西医结合治疗康复期脑梗死7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康复期脑梗死患者的机理 ,发现治疗上可能存在的不足。方法 对康复期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凝血四项、体外血栓形成试验及红细胞计数 (RBC)、血红蛋白浓度 (HGB)、红细胞压积 (HCT)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甘油三酯 (TG)、胆固醇 (CHO)、脂蛋白〔LP - (a)〕、血栓干重经治疗后均明显下降 (P <0 0 5 ) ;治疗前高于正常值上限的凝血四项各指标经治疗后亦明显下降 (P <0 0 5 ) ;RBC、HGB、HCT治疗后略有升高 ,但无统计学差异 ,且均接近或低于其正常值下限。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通过降低血脂、影响凝血及血栓形成 ,从而改善脑血流状态 ,促进患者的康复 ;
- 苏占清黄敏朱运斋康冰
-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康复期脑梗死血脂
- 中医病名将走向何处
- 对2011年《中医杂志》(计24期)“临床论著”一栏统计后发现:以疾病为研究对象的计151篇,使用西医病名者145篇,约占96%,是使用中医病名(6篇)的24倍,中医病名已基本不再为中医师使用.以新世纪(第二版)全国高等...
- 苏占清
- 文献传递
- 关于感觉的几点思考被引量:2
- 1998年
- 通过对感觉定义的分析,发现动物及不具备语言能力或相应生活经验的婴幼儿是不具备感觉能力的,而这显然是不正确的。究其实质,传统意义上的感觉或认知心理学中的感觉等当属于意识的范畴,而这与感觉是最低级的心理现象这一认识相矛盾。
- 苏占清季伟华
- 关键词:心理学
- 对“器质性精神障碍”一章的几点意见
- 2002年
- 苏占清
- 关键词:器质性精神障碍ICD-10
- 神经疾病--你的中医疾病诊断是什么?被引量:2
- 2019年
- 临床实践中,对于神经疾病的中医疾病诊断,存在着难诊、误诊等比较突出的问题。中医病名数量远较西医少、水准远比西医低是导致这一状况的重要原因。对基础理论、教材标准、临床科研等方面作以分析后,建议扬弃众多低水准中医病名,中医疾病诊断采用西医诊断,这样中医病历的诊断就大多直接简化为西医诊断+中医证候诊断,西医诊断的融入体现了发展,中医证候诊断的保留则反映了传承。这一诊断范式在临床上更加切合实际,有助于解决难诊、误诊等问题,还可以与时俱进、接轨国际;理论上将推动中医对脏腑(尤其是脑)的认识回归其本原,并确立辨病治疗理论。与辨证论治相比,辨病治疗对于疾病更具有针对性,其一旦完成,将会成为中医辨证论治确立以来治疗范式的重大变革,并将使中医突破传统、步入现代,为现代医学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 苏占清
- 关键词:中医西医神经疾病疾病诊断
- 蛭黄合剂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 1999年
- 朱运斋翟毅苏占清康冰黄敏周军吴春
- 关键词:脑梗塞中医药疗法
- 脑卒中后焦虑障碍相关因素及症状特点的研究被引量:32
- 2002年
- 目的 了解脑卒中后焦虑障碍(PSAD)的发生率、相关因素及症状特点,寻找防治措施。方法 采用SAS量表对115例脑卒中病人进行测评,收集年龄、病程、性别、卒中次数、肌力等资料,对所获资料统计分析。结果 PSAD的发生率为38.26%,病程、卒中次数、偏瘫程度等与PSAD的发生相关,但与其严重程度无关。常见症状有不幸预感、乏力、睡眠障碍、焦虑等。结论 宜加强防治脑卒中,给予心理疏导,争取家庭社会支持。
- 苏占清朱运斋康冰翟毅黄敏
- 关键词:焦虑自评量表症状PSAD
- 急性脑梗死中医病机初探被引量:28
- 2014年
- 目的 :探析急性脑梗死的中医病机。方法 :对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首次汤剂中所用中草药进行归类统计,计算其出现频次及构成比;对患者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清总胆固醇(TC)进行描述统计。结果 :祛邪药出现频次约为补虚药的4.98倍,祛邪药以熄风、化瘀、化痰、清热、理气、渗湿等药居多。补虚药以补血、补气药为主。患者WBC、RBC、Hb均值在正常范围内,TC均数值为4.47 mmol/L。结论 :风、瘀、热、浊(痰、湿)诸邪交互激荡,气机失调,脑脉闭阻、脑胞受损进而脑府失司,导致急性脑梗死的发生。
- 苏占清张毅欣杨宁陶家平康冰
- 关键词:中医病机
- 脑梗死病位与藏象、病因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 2001年
- 目的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认识脑梗死。方法对 70例康复期脑梗死患者的既往病史、辅助检查、临床常见症状体征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既往病史以循环、消化、神经系统疾病常见;辅助检查异常率由高到低依次是颈椎摄片、经颅超声多普勒、心电图、腹部 B超,而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均接近或低于其正常值的下限;临床常见症状体征为半身不遂、偏身感觉减退、口舌歪斜、食欲减退等。结论脑梗死就致病因素而言与风、瘀、痰、热(火)相关,亦与气血亏损有关。
- 苏占清沈凤阁
- 关键词:脑梗死中医西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