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达

作品数:11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变质
  • 3篇石英
  • 2篇断裂带
  • 2篇韧性剪切
  • 2篇韧性剪切带
  • 2篇闪石
  • 2篇碳酸
  • 2篇裂带
  • 2篇糜棱岩
  • 2篇剪切带
  • 2篇角闪石
  • 2篇变质变形
  • 2篇拆离
  • 2篇拆离带
  • 1篇地质温压计
  • 1篇电子自旋
  • 1篇电子自旋共振
  • 1篇东秦岭
  • 1篇盐质
  • 1篇岩浆

机构

  • 11篇合肥工业大学
  • 3篇滑铁卢大学

作者

  • 11篇胡达
  • 10篇任升莲
  • 8篇李加好
  • 7篇张妍
  • 7篇刘国厅
  • 6篇宋传中
  • 5篇黄鹏
  • 5篇杨帆
  • 4篇王微
  • 3篇林寿发
  • 3篇李龙明
  • 2篇王静雅
  • 2篇张俊杰
  • 1篇黄鹏
  • 1篇杨帆
  • 1篇宫龙
  • 1篇刘乐
  • 1篇王薇
  • 1篇江平
  • 1篇王凯

传媒

  • 4篇地质论评
  • 2篇岩石学报
  • 1篇地质科学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2013年安...

年份

  • 3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庐山变质核杂岩基底拆离的变形特征及形成条件
庐山变质核杂岩具有典型的3层结构.拆离带是核部隆升过程中盖层滑脱、剪切变形而形成的,该拆离面是在北东向褶皱基础上叠加杂岩核部隆升作用而形成的波状起伏面.拆离带在核部以西发育倾向西向、南西向、北西向的面理和矿物生长线理,显...
任升莲张妍杨帆胡达黄鹏王微张俊杰
关键词:变质核杂岩拆离带
文献传递
秦岭石人山南缘岩石变质变形分析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3
2016年
秦岭石人山南缘出露一套元古代的片麻岩,在洛南—栾川断裂带的影响下经受了一系列变质变形作用。通过矿物共生组合、石英的动态重结晶型式、石英的分维数分析、石英的运动学涡度测量以及长石的有限应变测量等多种方法对石人山南缘岩石的变质变形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由南向北随着远离断裂带,石人山南缘岩石的变质变形呈现规律性变化:表现为岩石中矿物粒径逐渐增大,形成温度逐渐增高,应变速率逐渐降低等特点。反映出随着远离洛南—栾川断裂带,变质相由绿片岩相逐渐过渡到低角闪岩相的特点,岩石退变质程度由强变弱;以剪切变形为主的岩石变形也逐渐减弱。这些现象说明了石人山岩块南缘的变质变形是受洛南—栾川断裂带的构造活动影响而形成的,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宽坪岩块由南向华北板块下斜向汇聚俯冲、兼有左行走滑的构造活动对其北侧石人山岩块的影响巨大。因此,石人山岩块南缘的变质变形对研究板块俯冲过程中板缘变质变形有重要意义。
王静雅任升莲宋传中李加好张妍李龙明刘国厅王凯胡达
关键词:变质变形
一种韧性剪切带形成年代的界定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韧性剪切带形成年代的界定方法,特别是一种利用电子自旋共振方法测定糜棱岩基质中新生α石英的年龄,从而界定韧性剪切带形成年代的界定方法。该方法包括:⑴样品采集;⑵样品制备;⑶样品测定,包括平衡铀摩尔值和热活化E...
任升莲李加好张妍黄鹏胡达刘国厅杨帆王薇
文献传递
伏牛山构造带变质流体成分特征及构造意义被引量:6
2013年
伏牛山构造带由多条韧性剪切带组成,剪切带中广泛发育同构造变质流体形成的脉体。脉体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石英脉中石英晶体内发育大量的流体包裹体和气液相包裹体。包裹体成分以含中高盐度水溶液、低CO2、低δ18O~δD以及少量有机质为特征,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70.6~337.8℃,白云母压力计计算出的压力为0.27~0.87 GPa。整个伏牛山构造带变质流体成分和同位素均继承了原岩海底火山喷发的地化特征。伏牛山构造带变质程度以绿片岩相为主,压力较大,具有俯冲带的特性。包裹体的特点均反映了宽坪岩块和二郎坪岩块依次向华北板块下俯冲、汇聚时产生了强变形,弱变质的构造作用。
任升莲宋传中李加好林寿发江平黄鹏张妍胡达刘国厅
关键词:石英脉包裹体成分
东秦岭陶湾岩群碳酸盐质糜棱岩的变质—变形特征及形成环境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东秦岭造山带北缘的陶湾岩群中分布着一套碳酸盐质糜棱岩,具明显的塑性变形,其展布和变质变形特征严格受洛南-栾川断裂带控制,是陶湾岩群碳酸盐岩在洛南-栾川断裂带晚加里东-早海西期构造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对这套碳酸盐质糜棱岩的变质-变形特征及形成环境分析,可揭示洛南-栾川断裂带在这一时期构造活动的运动学、动力学及流变学特征.本文通过野外详细的观察和测量,结合室内显微构造分析和温压条件的计算,确定其变质相属低绿片岩相,变形机制是以方解石动态重结晶和细粒化作用为主的塑性变形.变形温度为350~420℃,差异应力为50 ~110 MPa.石英应变椭球体形态显示陶湾岩群遭受了强烈挤压变形.所以,陶湾岩群碳酸盐质糜棱岩是在强烈的斜向挤压碰撞环境下形成的,是秦岭微陆块向华北板块下斜向俯冲碰撞的结果.
胡达任升莲宋传中李加好张妍林寿发李龙明黄鹏刘国厅
关键词:断裂带东秦岭
满洲里地区巴勒根哈德古火山口的发现及区域构造背景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满洲里地区位于额尔古纳成矿带南段,深受古亚洲构造域和太平洋构造域的影响。在中生代产生了具有很大影响的构造——岩浆活动。2011年在进行国家地质调查项目时,首次在内蒙古新巴尔虎右旗西北约42 km处发现一个被第四系掩盖的古火山口,称为巴勒根哈德古火山口,地理坐标为东经116°20.6096’,北纬48°51.4327’。在遥感影像图上表现为与之相对应的环形构造和放射状水系,非常清晰地显示出环状火山口。岩性主要由流纹质火山角砾熔岩、火山集块熔岩、火山集块角砾熔岩与流纹岩组成,构成数个韵律层。除顶底不完整以外,可见三个完整的喷发韵律层,均由爆发相开始,以溢流相结束,爆发指数为0.72~0.92,自下而上喷发力度逐渐减弱。流纹岩中锆石U-Pb测年获得其年龄为167.8±3.3~162.2±2.1 Ma,指示该火山喷发的时代为中侏罗世。应力场分析研究认为本地区在中生代早期σ1为NWW向,稍后转为NNW向,说明中生代以后本地区应力场由古亚洲体制转为太平洋构造体制。由于叠加了NNW方向的挤压作用,导致得尔布干断裂带活化,并形成了NNE向具有左旋剪切性质的额尔古纳断裂带以及与之配套的NWW向的张性断裂,二者的交切处成为中侏罗世中酸性岩浆上升和就位的最佳空间。因此,在NNE向上常形成串珠状分布的中心式火山口群,巴勒根哈德和甲乌拉火山口就是其中的两个,它们是古亚洲构造和太平洋构造背景共同作用下的产物。
任升莲宋传中李加好宫龙黄鹏林寿发李龙明杨帆刘乐胡达刘国厅
关键词:火山口流纹岩火山角砾岩
陶湾岩块碳酸质糜棱岩变质变形特征及形成环境研究
东秦岭造山带北缘的陶湾岩块中分布着一套碳酸质糜棱岩,具明显的塑性变形,其展布和变质变形特征严格受洛南—栾川断裂带的控制和影响。根据洛栾—栾川断裂带晚加里东-早海西期强烈活动的特点,认为是陶湾岩块碳酸盐岩在洛南—栾川断裂带...
胡达
关键词:运动学特征塑性变形成岩环境
秦岭洛南-栾川断裂带角闪石的变质变形特征及其意义被引量:2
2016年
断裂带基性构造岩中的角闪石变形行为及变形过程中成分变化是研究断裂带变形环境及构造演化的重要手段,也是研究中地壳角闪质岩石流变学特征的重要依据。本文通过对洛南-栾川断裂带庙子构造剖面中基性糜棱岩和构造片岩中角闪石的变质变形分析研究表明角闪石的显微变形特征以膨凸式和亚颗粒式动态重结晶为主,其变形环境应为角闪岩相。探针成分分析显示角闪石全部为阳起石,具有明显的成分环带,角闪石Al2O3-Ti O2图解显示其核部成分偏壳幔混合,边部成分偏壳源;(Na+K)-Ti变异图显示其形成环境主要为角闪岩相,核部偏麻粒岩相,边部偏绿片岩相。与角闪石共生斜长石也具有明显的成分环带,残斑核部成分偏基性,边部及基质中新生斜长石成分偏酸性。用斜长石-角闪石实验地质温压计计算结果指示了核部温压为620~640℃,0.4~0.7GPa;幔部的温压为490~520℃,0.15~0.65GPa;边部的温压为465~482℃;0.5~0.8GPa。所以,庙子基性糜棱岩中角闪石的核部形成于相对较高温的深部环境;边部是在断裂带剪切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和退变质偏壳源成分的环带,反映出在活动过程中有一定的抬升。所以,由断裂带角闪石的变质变形分析可以揭示断裂带的构造活动过程以及温压环境,对研究造山带中断裂带的活动条件及演化有重要意义。
任升莲刘国厅宋传中李加好杨帆王静雅王微胡达
关键词:秦岭造山带
郯庐断裂带中桃源韧性剪切带剪切温压条件及锆石U-Pb分析被引量:11
2016年
郯庐断裂带西侧的桃源韧性剪切带位于合肥市肥东县浮槎山的东麓,是郯庐断裂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左旋平移现象十分经典,走向北北东,垂直于大别造山带展布,带内大量发育高温糜棱岩。综合剪切带内基质的矿物组合、变形机制及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本文得出该韧性剪切带的变形温度为550~650℃,压力在0.5GPa左右,属高温中压变质环境,剪切深度大概在20km左右,后期抬升至地表。剪切带内不同岩石分别给出了~0.8Ga、~2.0Ga、~2.5Ga的锆石U-Pb基底年龄。推断0.8Ga和2.0Ga年龄具有华南板块的特征,而2.5Ga年龄岩石兼具有华南和华北板块的属性,仍无法判断其具体来自哪个板块。此外,剪切带内发育的同构造弱变形伟晶岩脉测得年龄为129Ma,指示郯庐断裂带肥东段在129Ma仍在进行左行剪切活动,但剪切强度已大幅衰减。
王微宋传中任升莲李加好张妍汪佩佩胡达
关键词:郯庐断裂带变形环境锆石U-PB年龄
庐山变质核杂岩基底拆离的变形特征及形成条件被引量:9
2014年
庐山变质核杂岩具有典型的3层结构.拆离带是核部隆升过程中盖层滑脱、剪切变形而形成的,该拆离面是在北东向褶皱基础上叠加杂岩核部隆升作用而形成的波状起伏面.拆离带在核部以西发育倾向西向、南西向、北西向的面理和矿物生长线理,显示向西滑脱形成剪切拉伸变形的特征.拆离带岩石以糜棱岩和构造片岩为主,辅以碎裂岩和构造角砾岩.岩石变形特征表明其既具有韧性变形,也具有脆—韧性变形及脆性变形的特点.核部隆升引起的拆离变形作用,不仅形成了拆离带,还影响了拆离带以上盖层岩石,形成一个由拆离带向上由强变弱的变形域.这种规律性递变现象使庐山变质核杂岩具有垂向变形分层、水平变形分带的特点.拆离带中角闪石—斜长石矿物对计算得出的变质温度为653 ℃~694 ℃,压力为0.56~0.67 GPa.
任升莲张妍杨帆胡达黄鹏王微张俊杰
关键词:拆离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