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国梁

作品数:5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心肌
  • 5篇骨髓
  • 5篇骨髓单个核细...
  • 5篇核细胞
  • 4篇单个核细胞
  • 4篇细胞
  • 4篇细胞移植
  • 3篇单个核细胞移...
  • 2篇心肌病
  • 2篇心肌梗死
  • 2篇型心
  • 2篇鼠骨
  • 2篇扩张型
  • 2篇扩张型心肌
  • 2篇扩张型心肌病
  • 2篇肌病
  • 2篇梗死
  • 2篇骨髓单个核细...
  • 2篇大鼠骨髓
  • 1篇心肌修复

机构

  • 5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5篇胡国梁
  • 5篇黄佐
  • 5篇黄海怡
  • 4篇周智慧
  • 3篇赵宝珍
  • 2篇侯健

传媒

  • 3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年份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修复的远期效果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研究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的修复作用及其远期效果观察。方法建立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造模后通过心肌直接注射的方法,于移植组移植DAPI标记过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PBS溶液;假手术组仅开胸和关胸。并于造模后即刻、移植后4、8和12周,分批分组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和透射电镜的检测。结果心脏标本切片,荧光显微镜检查证实在细胞移植区有细胞核因被标记而呈荧光的新生心肌和血管。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发现细胞移植区有类似心肌细胞的细胞团、心肌特异性结蛋白和肌动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检测阳性。透射电镜检查可见不成熟的心肌细胞,有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胞质中有散在肌丝样物质,还可见内膜不完整的新生血管,且阳性物质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增多。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则没有这些改变,并且在不同时间段出现死亡病例。结论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可有效防止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恶化,促进心肌和血管再生,在移植后长时间内没有出现新的心肌缺血损害、炎症反应和恶性心律失常,持续修复受损心肌,远期效果明显。
黄海怡黄佐胡国梁侯健
关键词: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骨髓干细胞移植心肌修复远期效果
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扩张型心肌病大鼠心功能的影响
2006年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MBMCs)移植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无菌条件下取成年雄性近交系Wistar大鼠股骨和胫骨,常规抽取骨髓,分离制备MBMCs悬液。对150只成年雄性近交系Wistar大鼠皮下注射大剂量异丙肾上腺素170mg/kg,qd,连续2d,建立DCM模型。造模2周后,以左室射血分数(LVEF)〈45%为标准人选试验组,将大鼠随机分成移植组(28只)、对照组(26只)和假手术组(26只),开胸,直视下在左心室前壁行心肌注射。移植组注射4,6二乙酰基-2-苯基吲哚(DAPI)标记的MBMCs悬液10μl(含5×10^6个细胞);对照组注射等量磷酸盐缓冲溶液(PBS);假手术组仅开胸和关胸。于移植后4和8周,分批分组进行超声心动图、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移植组左室收缩和舒张末容积(LVEDV、LVESV)减小(均P〈0.01),短轴缩短率(FS)和LVEF增大(均P〈0.01);左室收缩压力(LVPES)、压力速率最大值(dp/dtmax)明显升高(均P〈0.01),而左室舒张末压力(LVPED)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心腔呈进行性扩大,心肌室壁运动功能障碍明显,心功能逐渐恶化,在第4周时,2组分别有3只和2只出现心室腔反流,反流量0.002~0.006ml;在第7和8周时,分别有2只和1只出现反流,量较4周多,最大达0.011ml。结论:MBMCs移植可有效防止DEM心室腔扩大,促进血管和心肌再生,修复受损心肌,有效改善心功能。
黄海怡黄佐侯健周智慧胡国梁
关键词:细胞移植骨髓单个核细胞
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 (m ononuclear bone m arrow cells,MBMCs)移植方法对梗死心肌的治疗效果。方法 :无菌条件下取成年雄性近交系 Wistar大鼠股骨和胫骨 ,常规抽取骨髓 ,分离制备 MBMCs悬液。将成年雄性近交系 Wistar大鼠4 6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 (组 ,n=10 )、梗死对照组 (组 ,n=18)、细胞移植组 (组 ,n=18)。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 ,在建模后 2周分别将 10 μl MBMCs(6× 10 6 )悬液和等量磷酸盐缓冲液 (PBS)植入组 和组 的梗死周边区。用心脏超声观察细胞移植后 4周的心脏功能改变 ,用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移植细胞在心肌梗死区及梗死周边区的存活、增殖和分化情况。 结果 :MBMCs移植 4周后 ,移植组超声检查左室功能重建指标如左室射血分数 (EF)、左室短轴缩短率 (FS)、左室前壁厚度 (L VAWT)均较梗死对照组改善明显 (P<0 .0 5 ) ;移植组血流动力学检查指标如左室收缩压(L VSP)、左室舒张末压 (L VEDP)和左室舒张压力时间变化最大速率 (± dp/ dtmax)也优于梗死对照组 (P<0 .0 5 )。MBMCs移植6周后 ,大鼠心肌梗死区有移植细胞存活、增殖 ,并分化为有心肌细胞特征的细胞。 结论 :实验证实用 MBMCs移植治疗心肌梗死 ,可以明显改善梗死后心脏功能。
胡国梁黄佐侯健赵宝珍黄海怡周智慧
关键词:骨髓单个核细胞心肌梗死细胞移植
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研究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 (m ononuclear bone marrow cells,MBMCs)移植对扩张型心肌病 (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大鼠心肌修复的作用。 方法 :无菌条件下取成年雄性近交系 Wistar大鼠股骨和胫骨 ,常规抽取骨髓 ,分离制备MBMCs悬液。对 72只成年雄性近交系 Wistar大鼠皮下注射大剂量异丙肾上腺素 (170 mg/ kg,1次 / d,连续 2 d) ,建立 DCM模型。造模成功 (注射后 2周 )后将大鼠随机分成移植组 (n=2 4 )、对照组 (n=2 4 )和假手术组 (n=2 4 ) ,开胸 ,直视下在左心室前壁行心肌注射。移植组注射 4 ',6二乙酰基 - 2 -苯基吲哚 (DAPI)标记的 MBMCs悬液 10 μl(含 5× 10 6个细胞 ) ;对照组注射等量PBS溶液 ;假手术组仅开胸和关胸。于移植后 4周 ,分组进行超声心动图、血流动力学检测 ,并取注射部位心肌组织进行免疫荧光、免疫组化及透射电镜检查。结果 :移植的 MBMCs能在心肌坏死区内存活并形成肌样组织及新生血管 ,结蛋白排列接近正常 ,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检测阳性 ;透射电镜下可见不成熟的心肌细胞。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 ,移植组左室收缩和舒张末容积 (L VEDV、L VESV)减小 (P<0 .0 1) ,短轴缩短率 (FS)和射血分数 (EF)增大 (P<0 .0 1) ;左室收缩压 (L VSP)、压力速率最大值及最小值
黄海怡黄佐侯健赵宝珍周智慧胡国梁
关键词:细胞移植骨髓单个核细胞扩张型心肌病
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大鼠心肌梗死的时效性研究
2005年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点移植骨髓单个核细胞(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 BMMCs)对心肌梗死后的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取成年雄性近交系Wistar大鼠股骨和胫骨,常规抽取骨髓,分离制备BMMCs悬液。将成年雄性近交系Wistar大鼠64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组Ⅰ,n=10)、梗死对照组(组Ⅱ,n=18)、即刻移植组(组Ⅲ,n=18)和两周移植组(组Ⅳ,n=18)。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在建模后即刻和2周分别将10μl BMMCs液(6×106个细胞)植入组Ⅲ和组Ⅳ的梗死周边区,组Ⅱ于建模后14 d植入等量的磷酸盐缓冲液(PBS)。用心脏超声和血流动力学检查观察细胞移植后4周的心脏功能改变。结果: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4周后,与组Ⅱ、组Ⅲ相比,组Ⅳ左室功能重建指标[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前壁厚度(LVAWT )]和血流动力学检查指标[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和左室舒张压力时间变化最大速率±dp/dtmax]均明显改善(P<0.05);而组Ⅱ、Ⅲ间上述指标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心肌梗死后2周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效果优于即刻移植,可能是由于在心肌梗死后1周时炎症反应最重,而2周时逐渐减弱。
胡国梁黄佐侯健赵宝珍黄海怡周智慧
关键词:骨髓单个核细胞心肌梗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