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翁寒冰

作品数:18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唯物
  • 5篇黑格尔
  • 4篇唯物主义
  • 4篇历史唯物主义
  • 3篇主义
  • 3篇逻辑
  • 3篇方法论
  • 3篇辩证
  • 2篇哲学
  • 2篇证法
  • 2篇视域
  • 2篇福柯
  • 2篇辩证法
  • 1篇当代学者
  • 1篇德意志意识形...
  • 1篇对象化
  • 1篇新自由主义
  • 1篇学者
  • 1篇意识形态
  • 1篇意识形态理论

机构

  • 12篇东南大学
  • 6篇南京大学

作者

  • 18篇翁寒冰
  • 1篇袁久红
  • 1篇唐正东

传媒

  • 2篇江西社会科学
  • 2篇南京政治学院...
  • 2篇马克思主义理...
  • 1篇哲学动态
  • 1篇马克思主义与...
  • 1篇哲学研究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福建论坛(人...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河海大学学报...
  • 1篇常熟理工学院...
  • 1篇思想理论教育
  • 1篇当代国外马克...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新历史观的艰难蜕变——从马克思对黑格尔历史观的批判与继承谈起被引量:2
2013年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青年马克思思想逻辑发展中的重要环节,而对其中马克思新历史观的形成过程与思想史定位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从青年马克思对黑格尔历史观的批判与继承的思想史脉络出发,研究马克思是如何通过经济学的研究而跃出了黑格尔的唯心史观框架,却又坚持黑格尔历史观的合逻辑性的信念从而超越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研究的实证化的意识形态方法。然而在新的历史观及其方法论的建构中,由于马克思的经济学研究水平和视域的局限,使得马克思此时的历史观与其背后的方法论的建构仍具有过渡性质。
翁寒冰
关键词:黑格尔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历史观
《资本论》视域中生产逻辑与资本逻辑的辩证关系
2017年
生产逻辑与资本逻辑的双重线索是我们理解马克思《资本论》及其手稿的重要切入点。马克思在不同时期,基于不同的研究视域与研究水平,对于这两者之辩证关系的阐述都是不同的。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主要从资本逻辑对于生产逻辑的统摄意义上来理解资本的辩证发展过程,而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则从生产逻辑与资本逻辑的内在矛盾运动的角度来理解资本的运行方式。重新梳理生产逻辑和资本逻辑的辩证关系在马克思《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展现过程,不仅能让我们进一步了解马克思思想发展的真实状况,而且也可以帮助我们深化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全面理解。
翁寒冰
关键词:生产逻辑资本逻辑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的三重深化被引量:1
2021年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并不是一开始就建立起来的封闭体系,而是一种理解社会与历史的根本方法,并且有其自身形态深化的过程。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乃至《资本论》中,人类历史通过内在矛盾运动从而获得内生的批判与革命意义这一抽象的客观规律,最终获得了政治经济学在科学上的论证,这也意味着唯物史观的进一步深化。这一深化过程以唯物史观自身的三重转型为特征,一是对象转型;二是矛盾转型;三是视角转型。由此,这一新形态不仅指示出政治经济学批判根本上的历史唯物主义性质,而且指示出唯物史观更为丰富的理论内涵、更为复杂的形态建构与更为根本的方法论意义。
翁寒冰
关键词: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批判方法论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探析被引量:4
2018年
"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是遵循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阶段所诞生的理论产物。深刻把握这一思想的科学内涵,一方面必须坚持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上解读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及其自由实现路径,另一方面必须与西方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意识形态话语与"主体化"的权力机制划清界限。在此基础上,遵循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坚持人民享有发展成果、将价值理念转化为执政策略与制度保障,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区别于西方人道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重要特征。
翁寒冰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人道主义群众史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标准化建设的制度化考量
2015年
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不仅仅是高校中的一个教学科研单位,更应当成为承担"立德树人"这一重要使命的中坚力量。而在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扎实推进制度化,坚决落实党和国家有关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各项制度安排(包括政策规定、规范要求等),是充分实现马克思主义学院功能的必要保障。具体而言,这种制度化包括三个主要方面:对党和国家要求的执行落实;教育教学管理的制度化;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的制度化。
袁久红翁寒冰
关键词:制度化建设
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的层次解读被引量:2
2013年
对于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一直存在多种解读,其中有很多富有争议及有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探讨一种对"意识形态"概念作层次解读的思路,将意识形态理论层解为:意识形态一般、具体历史形式的意识形态,后者又呈现为实践意识形态、理论意识形态。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则是具体历史形式的意识形态在国家中的运作机制;基于此,本文对马克思主义科学与意识形态时期的断裂以及意识形态的超越性等问题进行了新的解读。
翁寒冰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阿尔都塞意识形态
福柯对“经济—权力”图式的批判
2015年
福柯与马克思的关系一直是学界争论颇多的问题。福柯反对马克思的"经济—权力"图式有两个层面,从第一个层面看,福柯与马克思的权力理论有许多共通之处,权力的"生产性"并不是区别两者的主要依据。而第二个层面则体现出福柯与马克思的根本异质性,即对权力的"经济主义"解读的批判。在这背后,是福柯自始至终对马克思的整体理论与历史观的拒斥,这是福柯早在《词与物》中就定下的批判现代知识型建构的"主体"与"大写的历史"的基调。在福柯的谱系学研究的方法与历史观的理论范式下,他的权力理论对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主体塑型问题有着深刻而犀利的解剖,然而抛弃了整体理论的支撑,这种后现代理论的方法论特质,决定了其在改变世界之维度上的无能为力。
翁寒冰
关键词:福柯权力理论
马克思对象化劳动概念的思想渊源及理论地位辨析被引量:2
2014年
马克思关于对象化劳动的概念充分体现了他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建构的人本主义异化史观逻辑的复调性。这一概念首先来自于黑格尔"劳动陶冶事物"的辩证过程,马克思将其人本主义地改造为工人通过自由自觉的对象化劳动而实现自身并获得解放的过程。另一方面,费尔巴哈将黑格尔的"外化"逻辑从精神自身的辩证运动过程颠倒为现实感性主体之间相互确证的过程。马克思继承了费尔巴哈的这一思路。然而马克思受到费尔巴哈的影响,将现实的异化劳动与这一自由自觉的对象化劳动割裂开来。对象化劳动概念表明了马克思结合唯物主义因素与辩证法因素进行新世界观建构的最初努力,而这两种合理因素却因其人本主义立场而无法调和,最终破产。只有当抽象的对象化劳动具体化为实践、生产的时候,马克思才真正找到了新世界观的理论基础。
翁寒冰
关键词:黑格尔费尔巴哈
福柯的治理范式及其方法论启示被引量:3
2019年
在20世纪70年代末的法兰西学院系列讲座中,福柯从谱系学方法出发,以"治理范式"作为研究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框架。从治理的视角观之,自由主义与新自由主义是特殊的治理技艺,是治理实践建构的结果。通过治理范式的方法论透视,福柯一方面揭示资本主义及其市场经济的"自然主义"意识形态假象,另一方面强调治理实践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能动的建构意义:自由主义与新自由主义不是历史宏观规律或经济必然规律机械决定的结果,而是通过治理实践建构并实现出来的社会现实,这为我们理解马克思的社会历史理论提供了新的可能视角。同时,福柯对社会主义治理术的探讨也为我们探索社会主义的治理实践提供了有益的思想启示。
翁寒冰
关键词:新自由主义
马克思哲学路径中的“两条线索、三重逻辑”被引量:1
2012年
马克思从追问劳动异化的根源开始,逐步走上了人本主义异化史观的解构道路。本文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文本中,解读出了两重逻辑:一是经济学的实证的非历史的线索与哲学外在性批判的组合,即用分工-交换这一经济学思路来展开哲学批判的逻辑方法;二是历史性的实证逻辑,即以对象化劳动、实践、生产方式等概念建构出的历史发展线索,这一逻辑缺乏内在的批判性因素。这一缺陷导致马克思不得不从第一重逻辑中来寻找批判动力,从而使得这一时期的文本呈现出一种错综复杂的理论结构。成熟时期的历史唯物主义则扬弃了这两重逻辑方法,走向一种以客观内在矛盾运动为基础的科学的批判逻辑,这是马克思哲学路径中的第三重逻辑。
翁寒冰唐正东
关键词:方法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