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斌

作品数:9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翻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四川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文学
  • 2篇哲学宗教

主题

  • 4篇罗伯特·弗罗...
  • 2篇文学
  • 2篇罗伯特·弗罗...
  • 2篇弗罗斯特诗歌
  • 1篇地方主义
  • 1篇叙事
  • 1篇叙事伦理
  • 1篇意象
  • 1篇忧郁
  • 1篇身份
  • 1篇身份界定
  • 1篇身份意识
  • 1篇诗歌
  • 1篇诗歌创作
  • 1篇诗歌主题
  • 1篇提喻
  • 1篇主义
  • 1篇自然观
  • 1篇文学创作
  • 1篇文学形象

机构

  • 9篇中山大学
  • 1篇西华大学

作者

  • 9篇罗斌
  • 1篇区鉷
  • 1篇龚小萍

传媒

  • 2篇求索
  • 1篇东南学术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外国文学评论
  • 1篇解放军外国语...
  • 1篇学术论坛
  • 1篇中山大学研究...
  • 1篇湖州职业技术...

年份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季节忧郁的建构——从意象的建构功能谈罗伯特·弗罗斯特的季节意象被引量:2
2009年
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自然、质朴,充满了丰富多彩的意象。在诗人的意象世界中,丰富的季节意象在揭示主题、塑造形象等方面,时常起着画龙点睛的神奇作用,反映了作者作品的忧郁主题。本文以意象的建构功能为基础,对弗罗斯特季节诗歌中的忧郁主题进行了探讨。
罗斌
关键词:罗伯特·弗罗斯特意象
论本土意识之合理性被引量:3
2012年
本土意识是外国文学研究者和借鉴者的一种自身意识,该意识影响着他们的研究和借鉴过程。本土意识的核心是民族文化意识,在不同时期和不同人的身上表现为不同的时代意识和主体意识。人们在研究和借鉴外国文学时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本民族文化的特点作为参照项,或者作为接受外国文学影响的中介。本土意识是变化的,当作为其核心的民族文化意识同时代的发展不合拍时将束缚外国文学研究者和借鉴者的主体意识。本土意识源于外国文学鉴赏,现已延伸至文学研究之外的其它研究领域,本文试图从辩证法及文化身份理论角度,论证本土意识的合法性,并指出本土意识的方法论意义。
龚小萍罗斌
关键词:本土意识身份意识
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的图征性被引量:7
2009年
弗罗斯特一生不喜欢附庸理论,也反对将自己归入任何流派。他反对他人将自己称为象征派诗人,却称自己的诗歌为图征。本文通过具体分析弗罗斯特诗歌的图征性,阐释弗罗斯特反对称自己为象征派诗人但称自己的诗歌为图征的原因。
区鉷罗斌
关键词:罗伯特·弗罗斯特
论罗伯特·弗罗斯特文学创作的身份标签被引量:3
2011年
评论界曾给罗伯特·弗罗斯特贴上象征主义和地方主义的标签,弗罗斯特对此进行了反驳,他称自己既非象征主义也非地方主义者。为此,本文从集体身份的角度出发,解读评论家对弗罗斯特身份的界定以及作家本人所期望的身份特质。我们认为,评论家对弗罗斯特所做的身份界定主要是基于本质主义身份之关照进行的,而弗罗斯特本人对自己身份的重构却反映了身份的建构主义观点。这两种迥然的结论源于不同的分析视角,于是,我们认为,在阅读诗歌的过程中,要避免简单的本质主义标签式身份界定,也要对建构主义背后的意图进行客观分析,这样才能全面、客观地看待作品,评判作家。
罗斌
关键词:罗伯特·弗罗斯特身份界定
论诗歌创作的空间建构与主题呈现被引量:6
2012年
诗歌中的空间具有物理属性和社会属性,它不仅是具体的物体存在,也是人活动和立足之地。空间的社会属性赋予空间高度的象征功能、叙事功能并使空间具有相对性,并使其成为许多诗人在诗歌中反复使用的题材。文章以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为例,从隔离型空间、选择型空间和自闭型空间三个方面探讨诗歌创作的空间建构如何呈现和深化诗歌主题,最后指出诗歌创作空间之所以能构建是因为只有具备了相应的创作空间才能表现相应的主题,同时诗歌创作空间的构建必须与合理表现诗歌主题为限。
罗斌
关键词:诗歌创作诗歌主题
论弗罗斯特传记中的叙事伦理
2011年
本文从传主与传者、史实与传实以及材料选择三个方面分析评述了弗罗斯特多个版本的传记,弗罗斯特在不同版本传记中的形象差异巨大,这些形象有赞颂和褒扬的、有贬斥和丑化的,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在于传主与传者关系的不同、传者对史实的歪曲及负面材料选择的选择。结论认为,读者应正确看待这些不同的形象,不能够让这些不同的形象左右诗歌理解和阅读。
罗斌
关键词:传记文学形象叙事伦理
《美国梦》中戏剧角色的象征意义被引量:1
2010年
《美国梦》故事围绕家庭琐事展开,角色设计主要集中在一家三代人。爱德华.阿尔比对剧中的角色设计独具匠心,几乎所有的角色都被赋予了象征意义。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通过对《美国梦》中角色的分析,可揭示出角色背后所折射的各种家庭和社会问题:爸爸和妈妈的关系象征了美国家庭的扭曲,姥姥的生存状态象征着美国社会对老人的抛弃与漠视,年轻人则象征着美国梦的虚伪与颓废,以及美国社会对年轻的狂热。
罗斌
关键词:角色家庭美国梦
弗罗斯特对爱默生自然观的继承和背离被引量:4
2006年
弗罗斯特和爱默生是很有渊源的两位诗人,尤其在自然观上。爱默生的自然是精神化的自然,主张自然的法则和人心灵的法则一致。弗罗斯特的自然也是精神化的自然,但是并不主张自然的法则和人心灵的法则一致。他后期的自然观更多地关注自然的阴暗面。同时,弗罗斯特的诗歌主要以阴暗为基调,这跟爱默生后期的自然思考接近。
罗斌
关键词:爱默生
提喻视角下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中的新英格兰问题被引量:1
2012年
有关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中新英格兰背景的争论可分为两派,一派认为他是地方主义者,一派反对他是地方主义者。弗罗斯特针对这一争论做出回应,否认自己是地方主义者,他将新英格兰视为提喻,用它代表当时的美国社会。本文从弗罗斯特自身的言论出发,细读诗歌文本,从提喻视角对他诗歌的新英格兰背景进行解读,结论认为:弗罗斯特不是新英格兰地方主义者,新英格兰只是弗罗斯特以小见大的手段,新英格兰代表的是当时美国的社会状态。
罗斌
关键词:提喻地方主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