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4篇糖尿
  • 24篇糖尿病
  • 6篇血管
  • 6篇血糖
  • 6篇胰岛
  • 6篇胰岛素
  • 6篇肾病
  • 5篇动脉
  • 5篇颈动脉
  • 5篇病变
  • 4篇血管病
  • 4篇血管病变
  • 4篇糖尿病肾病
  • 4篇2型糖尿
  • 4篇2型糖尿病
  • 3篇大血管
  • 3篇大血管病
  • 3篇动脉内
  • 3篇动脉内膜
  • 3篇胰岛素抵抗

机构

  • 32篇内蒙古医学院...
  • 3篇包头钢铁稀土...
  • 2篇内蒙古医学院
  • 1篇内蒙古医科大...
  • 1篇内蒙古包钢医...

作者

  • 36篇石福彦
  • 13篇李子玲
  • 11篇杜群
  • 8篇刘美英
  • 6篇孙春梅
  • 5篇田改生
  • 5篇董智慧
  • 4篇李畅蕾
  • 4篇刘玉英
  • 4篇宋颖
  • 3篇秦莉萍
  • 3篇薛梅
  • 3篇王翔
  • 3篇李勤学
  • 3篇贾凤英
  • 2篇雷建灵
  • 2篇傅照华
  • 2篇高振香
  • 2篇贾风英
  • 2篇冯玲

传媒

  • 5篇内蒙古医学杂...
  • 4篇实用糖尿病杂...
  • 3篇中国冶金工业...
  • 2篇中华医学遗传...
  • 2篇内蒙古医学院...
  • 2篇药品评价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中国糖尿病杂...
  • 1篇临床荟萃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内分泌代...
  • 1篇国外医学(内...
  • 1篇包头医学院学...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内科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内蒙古医科大...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6篇2008
  • 4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1篇1994
  • 2篇1993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包头钢铁公司职工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2
2003年
目的 了解包头钢铁公司 (包钢 )职工糖尿病 (DM)的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并进行有效的干预。方法 调查时间 :1999年 7月至 2 0 0 0年 2月。调查对象为包钢主体单位 2 0岁以上的工人和干部 ,受检人数占各单位 2 0岁以上人数的 90 %。诊断标准采用美国糖尿病协会制定的标准 (1997年 )。结果  2 0 2 2 1人中共检出DM 6 0 0例 ,糖耐量低减 (IGT) 6 35例 ,空腹血糖受损 (IFG) 4 2 5例 ,标化后的患病率分别为 3 2 2 %、3 4 8%和 2 0 9% ,且随年龄、体重指数和腰臀比的增加而增高。新诊断的糖尿病病例占 5 6 30 %。肥胖、糖尿病家族史、女性有巨大胎儿史、脑力劳动及低文化程度者糖尿病的患病率明显增高。高温作业者与非高温作业者DM、IGT及IFG的患病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增龄、肥胖、糖尿病家族史、女性有巨大胎儿史、脑力劳动及低文化程度是易患糖尿病的高危因素 ,高温作业对糖尿病的患病率未见明显影响。
石福彦杜群刘玉英高振香秦莉萍宋颖贾风英
关键词:糖尿病流行病学影响因素
空腹血糖受损人群临床与代谢指标特征被引量:10
2006年
为探讨诊断切点下调后空腹血糖受损(IFG)人群的临床及代谢指标特征,对糖调节受损(IGR)人群2年自然转归研究中的232例空腹血糖受损及145例正常糖耐量(NGT)者进行研究。空腹血糖受损诊断采用2003年美国糖尿病协会专家委员会建议标准。结果显示空腹血糖受损人群血压、体重指数、腰围、腰臀比、甘油三酯、胆固醇、血尿酸均明显高于正常糖耐量组;空腹血糖受损组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高于正常糖耐量组,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则低于正常糖耐量组。诊断切点下调后的空腹血糖受损人群血压及代谢综合征的指标均高于正常糖耐量组,其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的患病率高于正常糖耐量组,同时空腹血糖受损人群表现出胰岛素抵抗这一代谢综合征的基本病理特征。
石福彦杜群田改生李子玲孙春梅李畅蕾董智慧刘美英
关键词:糖尿病前期代谢性疾病
血TGF-β_1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变化及意义
2008年
目的:探讨血清TGF-β1在各期糖尿病肾病中的变化及在糖尿病肾病进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67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三组: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和临床蛋白尿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糖尿病组和2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TGF-β1水平。结果:糖尿病组血TGF-β1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微量蛋白尿组血TGF-β1较正常蛋白尿组明显增高(P<0.05),临床蛋白尿组血TGF-β1较微量蛋白尿组明显增高(P<0.05)。③血TGF-β1与UAER呈正相关(r=0.674,P<0.01)。结论:①TGF-β1可能在糖尿病肾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②糖尿病正常蛋白尿组血TGF-β1即升高,血TGF-β1可能成为更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敏感指标,对监测肾病进展有重要意义。
李勤学石福彦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转化生长因子-Β1尿白蛋白
ABI和颈动脉IMT联合测量预测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价值
石福彦李子玲田改生孙春梅李畅蕾刘美英李勤学王翔贾凤英
评价ABI和CIMT在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中的临床意义,探讨ABI联合颈动脉IMT测量对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预测价值。该项目应用ABI,CIMT测定,对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周围血管病变的危险进行筛查判断,发现当二者积分...
关键词:
关键词: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
ACEI在糖尿病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2008年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被广泛用于高血压、心力衰竭、冠心病、心肌梗死的治疗及高危人群的二级干预。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充分证明了ACEI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价值。由于ACEI独特的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阻断作用,有效减少尿白蛋白排泄和延缓肾病进展的作用及对糖代谢无不良影响而被广泛用于糖尿病的治疗,
石福彦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糖尿病肾病高血压
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IGF-Ⅱ水平的变化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血IGF-Ⅱ水平的变化,及其与骨质疏松发生的关系。方法受试者101例,均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蛋白、IGF-Ⅱ和骨密度。按糖尿病病程将糖尿病患者分为病程<10年组、病程≥10年组;根据糖尿病肾病病程将糖尿病患者分为正常组、肾病病程<10年组、肾病病程≥10年组;根据骨密度结果将所有受试者分为骨密度正常组、骨量减低组、骨质疏松组。结果与非糖尿病组相比,糖尿病病程<10年组及糖尿病病程≥10年组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IGF-Ⅱ水平下降;随着骨密度的降低,IGF-Ⅱ水平下降;糖尿病患者中随着骨密度的降低,IGF-Ⅱ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骨质疏松的发生与2型糖尿病无关系,与血糖控制好坏无关。IGF-Ⅱ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的发病过程。IGF-Ⅱ的下降参与了骨质疏松的发生。
李子玲石福彦杜群刘美英孙春梅李畅蕾董智慧王翔
关键词: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
甲状腺结节的诊治进展被引量:1
1993年
甲状腺结节临床常见,但其诊断和处理长期以来一直有争议。近十余年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处理有了很大进步,特别是广泛使用甲状腺针吸活检以来,可谓甲状腺结节处理的一种革新。本文对甲状腺结节的常规诊断处理方法作一简要评价,重点强调甲状腺针吸活检(FNAB)的临床意义。
石福彦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
全文增补中
包钢2万余人群肥胖及其相关疾病患病率的调查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为了解包钢肥胖及相关疾病的患病率并进行有效干预。方法 采用WHO肥胖诊断标准 ,对包钢 16个主体单位 2 0岁以上人群 2 0 2 2 1人 (男 15 12 4,女 5 0 97)进行肥胖和糖尿病 (DM )、糖耐量低减 (IGT)、空腹血糖受损 (IFG)、高血压及高血脂患病率的调查。结果 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分别为 3 0 .86%和 3 .98% ,且随年龄的增大而增高。DM、IGT、IFG、高血压、高胆固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患病率分别为 3 .2 2 %、3 .48%、2 .0 9%、19.42 %、2 0 .3 9%和 3 4.17% ,且均随年龄、体重指数 (BMI)和腰围 (WC)的增大而升高。结论 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增高。肥胖相关疾病的患病率随年龄、BMI和WC的增大而增高。
石福彦杜群田改生刘玉英贾凤英
关键词: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
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中IGF-Ⅱ水平的变化
目的:为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血IGF—Ⅱ中的变化及其与骨质疏松发生的关系。方法:本文对来源于2003年9月至2004年9月于内蒙古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患者,均符合1988年诊断标准确认的2型糖尿...
李子玲杜群石福彦
关键词: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糖尿病病程IGF
文献传递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1
2006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CA S)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AA S)的影响因素及二者的关系。方法:202例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非冠心病组(NCHD组,54例,冠状动脉直径狭窄<50%);冠心病组(CHD组,148例,至少一支冠状动脉直径狭窄≥50%)。冠心病组又按其血管病变支数分为三个亚组:单支病变组(30例)、双支病变组(42例)、多支病变组(76例)。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测双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研究,比较各组之间二者的关系,分析CA S与CAA S的影响因素。结果:①高血压、低密度脂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P<0.05),低密度脂蛋白与颈动脉病变分级呈正相关(P<0.05);②与NCHD组比较,CHD组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率和斑块形成率增高(P<0.05);CHD组各亚组之间比较,多支病变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率、多发斑块发生率高于单支组和双支组(P均<0.05);③颈动脉粥样斑块中软斑和混合斑比例:CHD组的高于NCHD组的(P<0.05);CHD组中多支组高于单支组和双支组(P<0.05);④CAA S的冠状动脉病变积分(CSS)与CA S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积分(A S)呈正相关(r=0.61,P<0.05)。结论:①高血压、低密度脂蛋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③CHD组患者颈动脉动脉硬化病变甚于NCHD组患者;而CHD多支病变组患者的又甚于单支病变组和双支病变组。
傅照华葛智平石福彦郑桂杰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冠状动脉硬化冠心病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