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荣

作品数:40 被引量:223H指数:9
供职机构:昆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昆明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流行病
  • 9篇流行病学
  • 9篇患病
  • 7篇糖尿
  • 7篇糖尿病
  • 7篇患病率
  • 5篇血压
  • 5篇城乡居民
  • 4篇高血压
  • 3篇登革热
  • 3篇知晓
  • 3篇知晓率
  • 3篇流行病学特征
  • 3篇流行病学特征...
  • 3篇慢性病
  • 3篇干预
  • 3篇病患
  • 3篇病情
  • 2篇死亡率
  • 2篇死因

机构

  • 32篇昆明市疾病预...
  • 4篇云南省疾病预...
  • 4篇云南省昆明市...
  • 1篇云南省寄生虫...

作者

  • 36篇田荣
  • 27篇张茂镕
  • 22篇李志坤
  • 19篇沈岚
  • 18篇杨昭
  • 13篇马娅
  • 10篇颜芳
  • 9篇龚鹤琴
  • 8篇刘怡
  • 7篇李云涛
  • 7篇张荣兵
  • 5篇陈志辉
  • 5篇洪劲
  • 5篇李吉
  • 4篇邱泓
  • 3篇杨俊秋
  • 2篇彭霞
  • 2篇李建荣
  • 1篇郝林会
  • 1篇杨明东

传媒

  • 8篇中国初级卫生...
  • 6篇中国慢性病预...
  • 3篇预防医学论坛
  • 2篇中国地方病防...
  • 2篇卫生软科学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昆明医学院学...
  • 1篇疾病监测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国国境卫生...
  • 1篇热带病与寄生...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慢性病学杂志
  • 1篇预防医学

年份

  • 3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6篇2009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昆明市城乡居民糖尿病预防控制现状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了解昆明市城乡社区居民糖尿病预防控制现状,探讨制定糖尿病防治对策和措施.方法对昆明市糖尿病基线调查发现的299名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空腹血糖检测.结果调查人群糖尿病患者知晓率为67.6%,治疗率为56.1%,控制率为25.7%;城市患者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75.1%、62.1%和35.7%)均明显高于农村地区(分别为58.7%、49.3%和18.8%)(P<0.005).结论昆明市糖尿病患者知晓率和治疗率较低,控制率更低,需要加强城乡居民糖尿病预防控制工作,逐步改善糖尿病防治状况.
邱俊张茂镕田荣
关键词:糖尿病
昆明市2007—2010年居民慢性病死亡流行特征及PYLL分析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了解昆明市居民慢性病死亡率及其分布特征,为制订慢性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昆明市全人群死因监测数据中常住居民2007—2010年发生的慢性病死亡个案为研究对象,运用死因统计分析软件DeathReg2005和Excel2003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2010年昆明市居民慢性病死亡率为450.22/10万(标化率为285.98/10万),占居民总死亡人数的71.88%。在慢性病死亡率中,居民前5位死因依次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糖尿病和肝脏疾病,占慢性病死亡总数的95.85%。男性慢性病死亡率显著高于女性(P<0.001),是女性的1.39倍。15~60岁人群慢性病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上升,60岁以上人群达高峰。城市居民慢性病死亡率为504.46/10万(标化率为290.11/10万),农村居民慢性病死亡率为404.94/10万(标化率为281.68/10万),城市慢性病死亡率显著高于农村(P<0.001),是农村的1.24倍。PYLL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昆明市居民健康危害最大的慢性病是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结论昆明市慢性病有年青化倾向,是一种男性高发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影响老年人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应针对不同目标人群加强慢性病预防控制。
李志坤张茂镕杨昭沈岚马娅龚鹤琴田荣颜芳
关键词:慢性病
2006—2021年昆明市疟疾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分析始于2010年的消除疟疾行动计划(简称行动计划)前后(2006—2010年和2011—2021年)昆明市疟疾流行特征,为防止疟疾再传播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中2006—2021年昆明市疟疾病例信息,以2011年作为消除疟疾开始前后的时间分隔,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v26统计软件对病例的三间分布、感染地及就诊意识和诊断能力作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006—2021年昆明市共报告疟疾病例551例,2006—2010年和2011—2021年分别报告274、277例,报告病例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本地感染病例5例(2006年和2008年各2例、2010年1例),输入性病例546例。疟疾病例地区分布较集中,报告病例在行动计划前后均集中分布在官渡区,分别占55.8%(153/274)、82.7%(229/277)。2006—2021年,全年各月均有疟疾病例报告,行动计划前后分别以7月(41例)和6月(48例)的报告病例数较多。年龄分布以20~49岁青壮年发病人群为主(83.5%,460/551),行动计划前后分别占82.1%(225/274)、84.8%(235/277);职业分布以农民、工人为主(57.4%, 316/551),行动计划前后分别占56.6%(155/274)、58.1%(161/277)。2006—2010年疟疾病例以东南亚输入为主(73.0%,200/274),间日疟占39.1%(107/274)、恶性疟占19.0%(52/274)、未分型占42.0%(115/274);2011—2021年后以非洲输入为主(57.4%, 159/277),间日疟占41.2%(114/277)、恶性疟占52.4%(145/277)、混合感染占0.2%(5/277)、未分型占4.0%(11/277)、三日疟和卵形疟各1例。疟疾病例确诊率从2006—2010年的69.7%(191/274)上升至2011—2021年的93.9%(260/277)。2006—2010年、2011—2021年的病例发病-就诊时间间隔均为2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0.568,P> 0.05);就诊-确诊时间间隔分别为4、3 d,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6.423,P <0.05)。分析表明昆明市在行动计划后已无本地感染病例,如期实现消除疟疾目标。
陈志辉洪劲张荣兵杨倩叶青李建荣田荣
关键词:疟疾流行病学分析消除疟疾
2006-2010年昆明市居民伤害死亡原因比较及特点分析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了解昆明市居民伤害死亡发生特点、变化及其对居民健康的影响程度,为进一步开展伤害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06-2010年昆明市居民死因监测数据,用Access/Deathreg 2005软件和Excel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0年居民伤害死亡率呈下降趋势,降低了13.81%,居全死因的第4位。5年间伤害导致死亡14 887例,年平均死亡率为75.93/10万,标化率为67.08/10万,男性年平均死亡率为101.80/10万,标化率为90.76/10万,女性为48.72/10万,标化率为41.89/10万,男性高于女性(P<0.001),是女性的2.09倍。居民伤害的前5位死因为交通事故、自杀、意外跌落、意外中毒和溺水,其中交通事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从2006年的18.44/10万上升到2010年的20.12/10万,上升率为9.11%;自杀死亡呈明显的下降趋势,由2006年19.91/10万下降到2010年的12.04/10万,下降率为39.53%;意外跌落从2006年16.59/10万下降至2010年的14.50/10万,降低了12.60%。0~14岁年龄段男性主要为溺水,女性则以交通事故为主要死因;15~59岁年龄段男性以交通事故为主要死亡原因,而女性自杀是主要死亡原因;>60岁人群男性和女性均以意外跌落为主要死因。城市居民伤害死亡为42.84/10万,标化率为35.83/10万,农村人群则为98.50/10万,标化率为89.94/10万,是城市的2.32倍。城市居民前5位伤害依次为:交通事故、意外跌落、自杀、意外中毒和其他伤害,农村则为自杀、交通事故、意外跌落、意外中毒和溺水。结论伤害已经成为昆明市居民的主要死因之一,应根据其变化特点开展针对性的综合防治措施。
李志坤张茂镕杨昭沈岚马娅龚鹤琴田荣
昆明市居民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率和知晓率分析被引量:11
2012年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为了解昆明市居民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病率、知晓率情况,我们于2009年l一4月开展调查,为预防、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提供依据。
颜芳张茂镕杨昭沈岚李志坤田荣
关键词: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知晓率
昆明市社区居民伤害流行状况调查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了解昆明市社区居民伤害发生情况及流行特点,为开展伤害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昆明市常住居民11 628人,入户进行伤害相关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调查人群伤害发生率为4.52%,按2011年中昆明市居民人口构成进行标化,伤害标化发生率为4.50%;其中,男性发生率为5.42%(标化率为5.45%),女性发生率为3.68%(标化率为3.58%),男性伤害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373,P<0.01)。前3位伤害类型依次为跌伤、动物咬伤和道路交通伤,不同年龄段伤害发生率和伤害类型明显不同。结论伤害已成为影响昆明市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应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加强重点人群伤害预防控制工作。
张茂镕田荣杨昭李志坤沈岚李云涛颜芳马娅
关键词:流行病学
昆明市老年居民糖尿病流行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了解昆明地区老年居民糖尿病(DM)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昆明市老年居民糖尿病综合防治对策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5195人,其中60岁以上常住居民1379人,进行糖尿病(DM)流行病学调查,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临床检验,调查居民糖尿病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情况。结果昆明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9.93%,其中,男性患病率为9.09%,女性患病率为10.53%,男女性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高血脂、糖尿病家族史、超重肥胖、喜食甜食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合理早餐、奶类的摄入、适当劳动是预防糖尿病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糖尿病发病由多因素引起,危险因素应尽量避免,多接触保护因素,以减少和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杨昭张茂镕田荣沈岚李志坤杨俊秋
关键词:糖尿病流行病学患病率
昆明市居民劳动强度与体质指数、腰围和腰臀比关系探讨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昆明市20岁及以上城乡居民劳动强度与体质指数(BMI)、腰围(WC)和腰臀比(WHR)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昆明市20岁及以上常住城乡居民5191人进行问卷调查、人体测量、生化指标检测和劳动强度分级。结果调查对象超重肥胖、腹型肥胖和向心性肥胖患病率均呈现随着年龄递增,在一定年龄段达最高,以后逐渐下降趋势(χ2=63.327,27.672,252.876,22.311,184.063,P均<0.001)。空腹血糖、2小时葡萄糖耐量、血压、体质指数、腰围和腰臀比均随着劳动强度级别的增加而下降(F=24.101,9.535,36.919,16.486,21.008,60.493,20.658,P均<0.05)。超重肥胖、男性和女性腹型肥胖、男性和女性向心性肥胖的患病率均随着劳动强度级别的增加而下降(χ2=32.460,22.837,67.250,7.239,54.470,P均<0.05)。结论超重肥胖已成为威胁昆明市城乡居民健康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居民的劳动强度级别与体质指数、腰围和腰臀比有关。经常性的适度体力劳动有助于降低居民超重肥胖、腹型肥胖和向心性肥胖的患病风险,体力劳动强度对各型肥胖患病率有保护作用。
龚鹤琴张茂镕马娅田荣杨昭刘怡颜芳
关键词:体质指数腰围腰臀比患病率
社区管理与综合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效果分析被引量:30
2010年
目的分析评价昆明市糖尿病社区管理与综合干预措施对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的效果。方法 2008年5月在昆明市石林县选择两个社区的335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检,科兴社区为干预社区,对患者采取干预管理措施,鹿阜社区为对照,经过1.5年的干预后进行调查评估。结果社区干预管理可改善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效果,经过1.5年的干预管理后,干预组患者血糖控制理想率提高,达到50.24%,且高于对照组(19.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287,P=0.000);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下降,干预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61,P=0.000),对照组空腹血糖水平没有改善(t=1.316,P=0.189);干预组患者血压控制理想率提高,达到77.18%,且高于对照组(44.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853,P=0.000);而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体重控制情况尚无变化。结论社区规范化管理与综合干预有助于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控制,社区基层医生应结合规范化药物治疗和个体化行为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干预与管理。
张茂镕沈岚杨昭李志坤田荣马娅
关键词:疾病管理行为干预控制率
昆明市城乡居民超重肥胖流行现状及其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了解昆明市成年人超重肥胖流行情况及其特征,为实施超重肥胖预防控制干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昆明市城乡2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5195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调查人群超重率为28.07%,按2007年昆明市人口构成进行标化,标化超重率为25.73%,其中,男性超重率为30.65%(标化率为29.28%),女性超重率为26.59%(标化率为23.66%),男性超重率高于女性(χ2=7.697,P=0.006);调查人群肥胖率为9.09%,标化肥胖率为8.09%,其中,男性肥胖率为7.99%(标化率为7.74%),女性肥胖率为9.71%(标化率为8.32%),男性肥胖率略低于女性(χ2=4.285,P=0.038)。不同人群超重肥胖率存在差异,主要受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和经济条件的影响。结论超重肥胖已成为影响昆明市城乡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应积极倡导合理营养、适宜锻炼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实施超重肥胖的干预和控制。
邱泓张茂镕李志坤马娅杨昭沈岚刘怡田荣
关键词:超重肥胖患病率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